库位位置的视觉引导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9919055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510060035.2

    申请日:2025-01-15

    Inventor: 李六七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数据处理领域,公开了一种库位位置的视觉引导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库位位置的视觉引导方法包括:检测到存取指令时,根据存取指令携带的产品识别码,定位目标库位;根据目标库位,生成唯一的指示灯控制参数,指示灯控制参数包括颜色参数、亮度参数和/或闪烁频率;根据指示灯控制参数,执行LED灯具的控制操作,以为目标库位所在的目标位置提供视觉引导。通过为每个存取指令生成唯一的指示灯控制参数(包括颜色参数、亮度参数和/或闪烁频率),每个操作人员都能清晰地识别出为自己指引的LED灯。存取指令的检测、目标库位的定位以及指示灯控制参数的生成,使得仓储过程更高效。

    一种柔性电路板整形定位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916178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510001975.4

    申请日:2025-01-02

    Inventor: 唐银泉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自动化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柔性电路板整形定位装置,所述柔性电路板整形定位装置包括载板组件和至少一个整形组件,所述载板组件用于放置柔性电路板,所述整形组件设置在所述载板组件的一侧;所述整形组件包括侧推气缸、整形推块和整形块,所述整形推块一侧设置有所述整形块,另一侧设置所述侧推气缸,所述侧推气缸用于推动所述整形推块及所述整形块。本发明放宽载板组件的单边间隙,使得柔性电路板顺利入穴,之后再用整形组件调整柔性电路板的位置,保证定位的精度。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医疗废物收集车信息采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670778B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510188450.6

    申请日:2025-02-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信息采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医疗废物收集车信息采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为每个医疗废物容器绑定唯一的RFID标签;智能医疗废物收集车配置RFID阅读器,在医疗废物容器装载时自动读取医疗废物容器的RFID标签;基于智能冲突检测与消解的多标签读取优化;本发明,进行优先级排序,实现了对冲突标签的动态优化读取,该机制有效避免了多标签环境下的读取冲突,提高了系统的整体读取效率,同时确保高危废物信息能够被优先、及时地获取,显著提升了信息采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种基于RFID标签的隧道机器人行进位置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886188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1950258.8

    申请日:2024-12-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机器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RFID标签的隧道机器人行进位置检测方法,包括S1:沿着轨道粘贴RFID标签;S2:开启电源开关;S3:通过遥控器进行现场遥控,并设置初始RFID间隔数据;S4:通过遥控器控制车体运动;S5:安装于车体上的RFID读取器一旦识别到RFID标签的存在,则自动停车,并将间隔距离值写入RFID数据表;S6:写入完成后,车体继续前进,并实时识别RFID标签的存在;S7:重复执行步骤5‑步骤6,直至所有RFID标签读入RFID数据表中。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能够使得RFID标签及时被检测间隔距离,更新间隔距离的精准数值,提高间隔距离精准度,起到核准作用。

    一种强随机环境下非接触式多源信息感知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886187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1948947.5

    申请日:2024-12-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强随机环境下非接触式多源信息感知系统,包括RF ID感知系统、强随机环境下可靠性优化部署、振动信号恢复与重建。其中RF ID感知系统,可以用于在非接触的情况下采集发动机原始信号数据。其次是强随机环境下可靠性优化部署,在综合考虑发动机工作环境中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下,优化系统标签、天线及感知参数的部署,以提高感知系统的性能。最后是振动信号恢复与重建,可以用于实现振动特征信号的准确恢复,保证发动机关键参数快速准确感知,实现典型故障模式快速检测。这一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潜力,可以在发动机振动监测,发动机故障分析,发动机健康管理等领域发挥重要作。

    无电池的身份卡、管控装置、识别系统和管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886178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1988099.0

    申请日:2024-12-31

    Inventor: 姚松金

    Abstract: 无电池的身份卡、管控装置、识别系统和方法中,身份卡包括:电子墨水屏、控制模块、NFC模块、NFC获电模块;控制模块与NFC模块电信号连接;控制模块与电子墨水屏电信号连接,控制模块驱动电子墨水屏显示信息;NFC模块与NFC获电模块电连接;NFC获电模块通过NFC模块获取电能,存储电能;身份卡管控装置包括:NFC信息交互模块,NFC供电模块;NFC信息交互模块与身份卡通过NFC协议交互信息;NFC供电模块周期性通过NFC协议询问身份卡是否结束供电;NFC供电模块如果收到需要供电,NFC供电模块启动NFC无线供电场;NFC供电模块如果收到不需要供电,NFC供电模块关闭启动NFC无线供电场。

    一种身份证阅读器的激活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886169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1674920.1

    申请日:2024-11-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身份证阅读器的激活装置及方法,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包括依次连接的信息发送模块、信息注入工装和身份证阅读器;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将认证信息传输至信息注入工装;信息注入工装,用于与身份证阅读器通信,将接收到的认证信息传输至身份证阅读器;身份证阅读器,用于接收认证信息,并基于认证信息对安全解码模块进行激活;身份证阅读器通过第二USB接口的ID引脚与信息注入工装连接。使用第二USB连接口的ID线进行单线通信,ID线内部连接身份证阅读器的单片机,外部连接信息注入工装,为身份证阅读器内的单片机与信息发送模块提供通讯通道,实现认证信息注入,进而实现安全解码模块的激活。

    光学检测装置与制作标记特征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879737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0154162.4

    申请日:2024-02-02

    Inventor: 杨中鼎 蔡凯合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学检测装置与相关的制作二标记特征的方法,用来检测目标物件是否具有不同的表面处理特征。该光学检测装置包括图像传感器以及运算处理器。该图像传感器用来取得涵盖该目标物件的检测图像。该运算处理器电连接该图像传感器。该运算处理器计算该检测图像的图像明暗参数的变化,并且依照该图像明暗参数的该变化判断该图像传感器是否检测到该些表面处理特征的交界。本发明的光学检测装置能以低成本制造品质稳定的标记特征,并能在开启自动曝光模式的情况下快速且准确地辨识出标记特征。

    皮带张紧器压装检测一体设备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870923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1860178.3

    申请日:2024-12-17

    Inventor: 王星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皮带张紧器压装检测一体设备,通过在操作台上设有上料工位、压装工位、检测工位和扫码工位,在操作人员在上料工位将张紧器本体放置于定位工装上后,移动机构带动定位工装移动至压装工位,通过压装工位上的压装装置将套有衬套的螺栓压装至张紧器本体上的安装孔中。移动机构接着带动定位工装移动至检测工位,通过检测工位上的高度检测装置对套有衬套的螺栓压装于安装孔后的高度进行高度检测。移动机构接着带动定位工装移动至扫码工位,通过扫码工位上的扫码装置对压装后的张紧器进行扫码识别,一次性自动完成螺栓与张紧器本体的压装、检测操作,不仅提高张紧器组装、检测的效率,而且张紧器的组装、检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一种验证RFID安全协议不可追踪性的形式化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653368B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155764.6

    申请日:2025-02-12

    Inventor: 张琛 王强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验证RFID安全协议不可追踪性的形式化分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利用进程演算对RFID安全协议中的消息进行形式化描述,将协议中的通信行为抽象为可操作的数学模型后根据项重写系统来构建攻击者的能力模型;基于攻击者的能力模型用约束系统符号化表示RFID安全协议的执行迹,利用执行迹定义不可追踪性标准来评估攻击者是否能从执行迹中推断出特定标签或用户的身份或行为;根据不可追踪性标准将验证不可追踪性的问题转化为判断两个约束系统是否具有相同解的问题,对约束系统进行约束求解,根据求解结果实现系统的不可追踪性分析。采用本方法能够实现快速的计算机自动化验证。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