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器
    5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745809B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1710961128.8

    申请日:2017-10-14

    Inventor: 韩伟 颜安 石翔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航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飞行器,包括机身、设置在机身后侧且与其固定连接的垂直翼,垂直翼靠近机身的一侧为前缘面,远离机身的一侧为后缘面;垂直翼包括翼主体、设置在翼主体的前缘面和/或后缘面上的台阶,台阶的台阶面沿机身的宽度方向延伸,台阶设置在飞行器的重心以下。飞行器受到横侧风影响时受到干扰力矩,由于在垂直翼上设有位于飞行器的重心以下的台阶在,气流绕过台阶处时形成卡门涡街,会产生较强的涡阻力形成抗干扰力矩,台阶结构处产生的抗干扰力矩位于飞行器的重心以下,可以抵消横侧风的干扰力矩,能够稳定飞行器,解决了飞行器容易受横侧风影响的问题,不需要改变两侧旋翼的转速来纠正姿态,提高了飞行效率。

    传动机构与倾转旋翼无人机

    公开(公告)号:CN107891978B

    公开(公告)日:2019-12-13

    申请号:CN201710992073.7

    申请日:2017-10-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传动机构,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包括垂直间隔设置的第一轴与第二轴,所述第一轴上同轴固接有主动齿轮,所述第二轴上同轴安装有与所述主动齿轮相啮合的传动齿轮,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沿着所述第二轴的径向设置的第三轴,所述第三轴由控制组件控制而围绕所述第二轴转动,所述第三轴上同轴安装有与所述传动齿轮相啮合的从动齿轮。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传动机构不能局部倾转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传动机构能够在保持正常传动的情况下快速的实现机构的倾转,本发明传动机构结构简单,结构紧凑,受到的陀螺效应较小,安全性强,应用领域广泛。

    一种用于无人机的前翼倾转机构以及无人机

    公开(公告)号:CN108001688B

    公开(公告)日:2019-11-15

    申请号:CN201711139897.6

    申请日:2017-11-16

    Inventor: 侯铭硕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无人机的前翼倾转机构,包括前翼杆、机座、固定夹具和固定杆,机座转动连接在固定夹具内,机座的一端与前翼杆的一端连接,机座被配置为用于固定无人机的动力组件,能够随着前翼杆的转动而相对于固定夹具进行转动,固定杆被配置为用于与无人机的主体结构固定连接,固定杆的一端与固定夹具固定连接。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能够带动该机构所固定的动力组件转动。

    多旋翼无人机
    5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143275A

    公开(公告)日:2019-08-20

    申请号:CN201811653839.X

    申请日:2018-12-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多旋翼无人机,包括机身、多个提升旋翼以及前进旋翼,所述多个提升旋翼被构造用于,在所述多旋翼无人机起降或平飞过程中产生克服重力的提升驱动力;所述前进旋翼被构造用于,产生推动或拉动所述多旋翼无人机前进的水平驱动力;所述多个提升旋翼分别连接所述机身且分布于所述机身周侧;所述前进旋翼连接所述机身,设置于所述机身的头部或尾部;所述多旋翼无人机设有可挥舞连接机构用于使每个所述提升旋翼与所述机身可挥舞连接。借助提升旋翼与前进旋翼以及可挥舞连接机构彼此配合,使得多旋翼无人机可以在提升旋翼的旋转平面/桨盘平面为负前倾角的情况下飞行,有利于降低功耗,同时提高多旋翼无人机的最大前飞速度。

    无人机控制系统、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0083169A

    公开(公告)日:2019-08-02

    申请号:CN201910272444.3

    申请日:2019-04-04

    Inventor: 孙玉荣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无人机控制系统、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该系统包括:指令处理设备、分别与此设备连接的无人机和多个控制设备。用户可以借助多个控制设备中的第一控制设备对无人机触发一个持续性行为控制操作,且此操作对应于第一控制开始指令和第一控制结束指令。指令处理设备在响应这两个控制指令期间,不会对其他控制设备发送的控制指令进行响应。即指令处理设备在对第一控制开始指令进行响应后,无人机的控制权就被此第一控制设备独占了,此独占一直持续至接收到第一控制结束指令为止。由于控制权的独占,使得在一个持续性行为控制操作期间内,多个控制设备发送的控制指令之间不会发生干扰,避免了无人机因指令干扰而造成的飞行失误。

    一种随飞行高度自动变距的变距机构和变距桨

    公开(公告)号:CN109835468A

    公开(公告)日:2019-06-04

    申请号:CN201910004850.1

    申请日:2019-01-03

    Inventor: 韩伟 石翔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随飞行高度自动变距的变距机构和变距桨。该变距机构包括:负压缸、活塞、弹簧和转动装置;活塞密封负压缸,并可沿负压缸往复滑动,弹簧沿活塞的活动方向置于负压缸内;活塞通过转动装置连接飞行器的桨叶,当飞行器飞至不同高度时,弹簧为平衡气压变化而发生形变,推动活塞滑动,活塞通过转动装置驱动桨叶转动改变桨距。本申请采用内置有弹簧的负压缸,通过负压缸的活塞和转动装置连接桨叶,由于活塞在弹簧和外界大气压力的共同作用下对应飞行高度而移动,从而自动根据飞行高度驱动桨叶转动以改变桨叶的桨距,相比液力驱动更加简单轻巧,且能够匹配飞行高度自动调节,无需手动控制。

    旋翼无人机及其姿态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398686A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811075247.4

    申请日:2018-09-14

    Inventor: 王飞 高强 牛锡亮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旋翼无人机及其姿态控制方法。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旋翼无人机的机架前端采用共轴主旋翼系统,不仅避免了使用尾桨,气动性能较好,而且可结合副旋翼系统控制旋翼无人机的翻滚、俯仰和偏航通道。另一方面,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设置于机架前端和尾部的主副旋翼系统,且主旋翼系统采用上下共轴结构,副旋翼系统并排设置结构,这种旋翼无人机结构可以根据实际能耗需求,灵活设置主旋翼和副旋翼的尺寸,有助于在降低能耗的同时,尽量缩小无人机的尺寸。

    机翼、无人飞行器和机翼的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305329A

    公开(公告)日:2019-02-05

    申请号:CN201811258144.1

    申请日:2018-10-26

    Inventor: 郑立坤 颜安 石翔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翼、无人飞行器和机翼的加工方法。机翼包括主翼和与主翼转动连接的副翼,主翼和副翼之间具有转动间隙,且主翼的边缘形成转动间隙的第一侧沿,副翼的边缘形成转动间隙的第二侧沿;机翼还包括固定在副翼上,并从转动间隙的第二侧沿向第一侧沿延伸以遮挡转动间隙的整流板。通过在机翼上设置与副翼固定的整流板,以遮挡主翼和副翼之间的转动间隙。整流板从转动间隙的第二侧沿延伸至第一侧沿,形成有效遮挡,气流无法从转动间隙处进入机翼内部,从而使主翼和副翼处的转动间隙处具有较好的整流效果,减小机翼的阻力,提高气动效率。另一方面,整流板固定在副翼上,不易脱落,可靠性更高,更安全,而且机翼的外观也更加美观。

    机臂结构和无人机
    5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278974A

    公开(公告)日:2019-01-29

    申请号:CN201811293307.X

    申请日:2018-10-31

    Inventor: 仲强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机臂结构和无人机,其中,机臂结构包括:固定臂,固定连接于无人机的机身,固定臂内形成有收容腔,收容腔沿固定臂的轴向延伸设置;伸缩臂,伸缩臂的一端沿固定臂的轴向可伸缩地插设于收容腔内;弹性件,设于收容腔内,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收容腔的底壁和伸缩臂的插设于收容腔内的一端相抵持;单向活塞,固设于伸缩臂的插设于收容腔内的一端,单向活塞与收容腔的底壁之间形成有密封腔室;当伸缩臂伸出时,单向活塞阻碍气流流入密封腔室,当伸缩臂缩回时,单向活塞允许密封腔室内的气体流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旨在提供一种既能够快速吸收冲击能量,又能够避免所吸收的冲击能量快速释放的机臂结构。

    快拆机翼和无人飞行器

    公开(公告)号:CN109250067A

    公开(公告)日:2019-01-22

    申请号:CN201810981635.2

    申请日:2018-08-27

    Inventor: 郑立坤 颜安 石翔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拆机翼和无人飞行器。快拆机翼包括第一机翼模块和第二机翼模块,第一机翼模块内设置有沿机翼长度方向延伸的主梁,主梁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限位通道,至少两个限位通道沿机翼长度方向以预设间距分布;第二机翼模块上设置有沿机翼长度方向插入主梁的内腔中的插接梁,插接梁设置有与至少两个限位通道一一对应的至少两个限位孔;快拆机翼还包括限位模块,限位模块包括与限位通道一一对应的至少两个限位部;至少两个限位部具有分别从限位通道插入限位孔的锁止位置和脱出限位孔的快拆位置。至少两个限位部与限位通道配合,以限制快拆机翼发生翻转,同时将力矩转移至主梁上,避免机翼连接处受到力和力矩的作用,提高快拆机翼的可靠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