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温壁面温度测量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164508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315190.6

    申请日:2024-09-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温度测量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温壁面温度测量方法及装置,包括被测物体外包裹的绝缘隔热块,绝缘隔热块上开设有用于放置第一测温传感器的第一测温孔和用于放置第二测温传感器的第二测温孔,第一测温孔和第二测温孔倾斜成对设置,构成一对温度测量点,在线切换第一测温传感器和第二测温传感器,对被测物体同一壁面大范围温度变化进行连续精准测量,确保了温度监测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通过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判断测温工况,根据切换前后温度差,验证判断更换后测温传感器的准确性,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种高温易爆炸危险设备的模块化安全防护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585394A

    公开(公告)日:2023-01-10

    申请号:CN202211234746.X

    申请日:2022-10-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温易爆炸危险设备的模块化安全防护系统,涉及模块化安全防护系统领域,包括防护容器;防护容器内部设有被保护危险体和被保护体支架,防护容器包括上部封头、中段筒体和底部支撑封头,被保护危险体上端和上部封头的出口连通,被保护危险体下端和底部支撑封头的进口连通;被保护体支架包括顶部支撑框和底部支撑框,顶部支撑框和底部支撑框分别固定于上部封头与底部支撑封头的内壁;顶部支撑框将被保护危险体上部固定在内;底部支撑框和被保护危险体下部活动连接,被保护危险体可在底部支撑框上沿自身轴线位移。该系统可作为实验室用高温易爆测试件的模块化安全防护系统,也可用于危险物体、危险测试过程的模块化安全防护。

    一种非接触式电绝缘密封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5585320A

    公开(公告)日:2023-01-10

    申请号:CN202211234706.5

    申请日:2022-10-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接触式电绝缘密封结构,包括密封外壳和带电结构体;密封外壳带有安装通孔,安装通孔内从一端到另一端方向依次安装有同轴设置的进口接管、带电结构体和出口接管;进口接管和带电结构体端部之间、出口接管和带电结构体端部之间均留有空隙;带电结构体侧壁上设有连接负电极和连接正电极,连接负电极和连接正电极均从密封外壳侧壁穿出;带电结构体外壁和安装通孔内壁之间设有结构体绝缘垫块;进口接管和安装通孔内壁之间设有进口绝缘垫块;出口接管和安装通孔内壁之间设有出口绝缘垫块。采用本方案,可以在介质温度过高或者不易接触(强腐蚀性、强污染等)时,实现非接触式的绝缘密封,大幅降低特殊应用环境下密封材料的成本。

    一种能动和非能动冷却相结合的熔融物堆内滞留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9346196B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1811343179.5

    申请日:2018-11-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动和非能动冷却相结合的熔融物堆内滞留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三种模式存在流动冷却性能不佳、无法应对严重事故快速发展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围绕核反应堆压力容器底端设置且与核反应堆压力容器底端形成一个冷却通道的核反应堆保温层,与冷却通道连通的外部冷却管道,与外部冷却管道连通的能动注水冷却系统和非能动高位水箱系统;所述外部冷却管道通过管道式冷却剂注入口与冷却通道连通;所述管道式冷却剂注入口包括外部冷却管道水平出口、外部冷却管道底部出口和外部冷却管道倾斜出口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能够有效实现多角度注入,针对性强,冷却系统反应迅速,可应对严重事故快速发展的情况。

    一种适用旋成体的模拟体、模拟构件及模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90537A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2111249840.8

    申请日:2021-1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旋成体的模拟体、模拟构件及模拟方法,不同于目前模拟的方式,该模拟体具有与至少一个切片体的内表面形状相似的模拟表面,该切片体绕一旋转对称轴围合而成半球体状或半椭球体状的容器,从而构成旋成体,这种方式从初始源头就确定了模拟对象的特定组成部分,再确定模拟体,直接增加了模拟体与模拟对象之间的关联程度,即关联的直接程度与关系的范围完整性,基于该模拟体构成的模拟构件和模拟方法是更为具体的应用,对于旋成体的热工参数确定,具有非常实用的指导意义。

    一种能动和非能动冷却相结合的熔融物堆内滞留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9346196A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811343179.5

    申请日:2018-11-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动和非能动冷却相结合的熔融物堆内滞留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三种模式存在流动冷却性能不佳、无法应对严重事故快速发展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围绕核反应堆压力容器底端设置且与核反应堆压力容器底端形成一个冷却通道的核反应堆保温层,与冷却通道连通的外部冷却管道,与外部冷却管道连通的能动注水冷却系统和非能动高位水箱系统;所述外部冷却管道通过管道式冷却剂注入口与冷却通道连通;所述管道式冷却剂注入口包括外部冷却管道水平出口、外部冷却管道底部出口和外部冷却管道倾斜出口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能够有效实现多角度注入,针对性强,冷却系统反应迅速,可应对严重事故快速发展的情况。

    一种熔融物安全壳滞留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9273109A

    公开(公告)日:2019-01-25

    申请号:CN201811343175.7

    申请日:2018-11-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熔融物安全壳滞留系统,包括滞留部和用以冷却滞留部的冷却系统,冷却系统包括相连的冷却源装置和冷却水回路,冷却水回路和滞留部相连,滞留部包括套设在压力容器外并向下延伸的熔融物延展腔,熔融物延展腔由冷却板制备而成的第一容器包围在压力容器外围合而成,熔融物延展腔沿熔融物流向具有至少一个用于缓冲熔融物流速的第一弯曲段缓冲区、至少一个用于延长流道且缩小流道的第二弯曲段缓速区和一位于熔融物延展腔底部的装载区,第一弯曲段缓冲区和第二弯曲段缓速区二者弯度朝向为反向设置。可有效缓冲高温熔融物的冲击作用。

    在压力环境维持条件下的设备泄漏检测实验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813880A

    公开(公告)日:2017-06-09

    申请号:CN201710208399.6

    申请日:2017-03-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M3/3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压力环境维持条件下的设备泄漏检测实验系统及方法,包括补水系统、储水系统、水位维持系统和发热实验装置,补水系统通过补水管道与储水系统连接为其补水;储水系统通过送水管道与水位维持系统连接以维持其水位不变,并在送水管道上设置调节阀和流量计,水位维持系统通过连通管道与发热实验装置连接稳定供水,并在所述连通管道上设置连通截止阀;发热实验装置包括打压实验容器,打压实验容器内设置有发热部件,打压实验容器的入口位置设置压力变送器,以实时监测发热部件所处的压力值,在打压实验容器的出口位置安装排出管道,排出管道末端设置有排出截止阀;排出管道的尾端设置成向上倾斜的管道,倾斜角度范围:20~60°。

    一种模拟多种热流密度分布的发热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354672B

    公开(公告)日:2016-03-23

    申请号:CN201310273753.5

    申请日:2013-0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模拟多种热流密度分布的发热装置,包括金属基板,在所述金属基板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安装电加热元件的通孔。本发明一种模拟多种热流密度分布的发热装置,采用大量离散的电加热元件作为直接热源,以高导热性金属基板作为载体,通过分别改变电加热元件功率,不仅可以实现发热金属基板表面以均匀热流密度发热,还可以实现发热金属基板表面以多种不均匀热流密度发热,不均匀的热流密度分布可以根据需要实时调整,可以模拟的最高表面热流密度可达3MW/m2。

    一种可拆换式通道结构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247355B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申请号:CN201310144206.7

    申请日:2013-04-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拆换式通道结构,主要包括金属体、连接件、密封件和下部封隔结构;连接件对称设置于金属体的两侧;密封件通过可拆卸连接与连接件连接,密封件整体或部分位于金属体的下方;下部封隔结构与密封件的底部连接;连接件、密封件和下部封隔结构都沿金属体轴线的方向延伸至金属体的两端;金属体的底面、连接件、密封件和下部封隔结构共同构成两端开口的通道。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在便利和付出较少成本的情况下实现了多种冷却流道几何结构参数对金属体临界热流密度和外表面流动传热特性的影响的实验。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