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枢及其制造方法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133681A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210304664.1

    申请日:2022-03-22

    Inventor: 荒井安成

    Abstract: 电枢及其制造方法。电枢包括铁芯(20)。铁芯(20)包括堆叠的铁芯片(30)并包括槽(23)。铁芯片(30)均为板状。电枢包括配置在每个槽(23)中的线圈(40)和配置在每个槽(23)的内表面和线圈(40)的外表面之间的绝缘片材(50)。绝缘片材(50)包括覆盖槽(23)的内表面的主体(51)。绝缘片材(50)包括从主体(51)朝向线圈(40)的相反侧突出并且在铁芯片(30)的堆叠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的突出部(52)。突出部(52)在堆叠方向上夹持一个或多个铁芯片(30)。

    燃料电池系统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044686A

    公开(公告)日:2011-05-04

    申请号:CN201010509452.4

    申请日:2010-10-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4201 Y02E60/50

    Abstract: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端板(12)被连接到燃料电池堆(11)。第一配管单元(21)和第二配管单元(22)被安装到端板(12)。第一配管单元(21)具有第一安装基部(23),燃料气体供给管(24)、第一氧化废气排出管(31)和冷却剂排出管(34)被联接到第一安装基部(23)。第二配管单元(22)具有第二安装基部(25),氧化气体供给管(26)、冷却剂供给管(27)和排出管(33)被联接到第二安装基部(25)。排出管(33)被连接到排出筒(32),该排出筒(32)被联接到第一氧化废气排出管(31)。氧化气体供给管(26)和冷却剂供给管(27)彼此成一体。此外,第一氧化废气排出管(31)和冷却剂排出管(34)彼此成一体。

    用于制造电枢的方法和电枢

    公开(公告)号:CN114679016B

    公开(公告)日:2023-10-17

    申请号:CN202111571472.9

    申请日:2021-12-21

    Abstract: 用于制造电枢的方法包括:加压步骤,对所述线圈(30)的位于各所述槽(21)中的导体(40)加压并使所述导体(40)塑性变形;和弯折步骤,使所述导体(40)中的伸出部(55)弯折变形,所述伸出部(55)位于所述槽(21)的外部。所述加压步骤包括对所述导体(40)加压并使所述导体(40)沿所述铁芯(20)的轴向延长,使得在所述伸出部(55)中形成小截面部(52),所述小截面部(52)具有小于所述导体(40)的未被加压的部分的截面积。所述弯折步骤包括使所述小截面部(52)弯折变形以便使所述伸出部(55)弯折变形。

    用于制造电枢的方法和电枢

    公开(公告)号:CN114679016A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2111571472.9

    申请日:2021-12-21

    Abstract: 用于制造电枢的方法包括:加压步骤,对所述线圈(30)的位于各所述槽(21)中的导体(40)加压并使所述导体(40)塑性变形;和弯折步骤,使所述导体(40)中的伸出部(55)弯折变形,所述伸出部(55)位于所述槽(21)的外部。所述加压步骤包括对所述导体(40)加压并使所述导体(40)沿所述铁芯(20)的轴向延长,使得在所述伸出部(55)中形成小截面部(52),所述小截面部(52)具有小于所述导体(40)的未被加压的部分的截面积。所述弯折步骤包括使所述小截面部(52)弯折变形以便使所述伸出部(55)弯折变形。

    燃料电池系统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044686B

    公开(公告)日:2013-12-11

    申请号:CN201010509452.4

    申请日:2010-10-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4201 Y02E60/50

    Abstract: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端板(12)被连接到燃料电池堆(11)。第一配管单元(21)和第二配管单元(22)被安装到端板(12)。第一配管单元(21)具有第一安装基部(23),燃料气体供给管(24)、第一氧化废气排出管(31)和冷却剂排出管(34)被联接到第一安装基部(23)。第二配管单元(22)具有第二安装基部(25),氧化气体供给管(26)、冷却剂供给管(27)和排出管(33)被联接到第二安装基部(25)。排出管(33)被连接到排出筒(32),该排出筒(32)被联接到第一氧化废气排出管(31)。氧化气体供给管(26)和冷却剂供给管(27)彼此成一体。此外,第一氧化废气排出管(31)和冷却剂排出管(34)彼此成一体。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