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轮增压器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734504B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010201312.4

    申请日:2020-03-20

    Abstract: 涡轮增压器(10)具备:金属板制造且呈环状的第2流路形成板(56),其形成涡轮涡旋流路(36)和连通流路(35)中的靠轴承壳体(20)侧的壁面;以及固定叶片(52),其配置于连通流路(35),并维持涡轮罩部(51)与第2流路形成板(56)的间隔,其中,涡轮罩部(51)形成连通流路(35)中的与轴承壳体(20)相反侧的壁面。第2流路形成板(56)的内周侧部位(56e)是被固定叶片(52)与轴承壳体(20)夹持,由此相对于轴承壳体(20)不移动的固定部位,第2流路形成板(56)的外周侧端部(56c)是自由端。第2流路形成板(56)的外周侧侧面(56d)在与涡轮壳体(30)的内周壁(31a)分离的状态下与涡轮壳体(30)的内周壁(31a)对置。

    涡轮增压器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033012B

    公开(公告)日:2021-12-28

    申请号:CN201880054914.2

    申请日:2018-08-27

    Abstract: 具备铸造制的涡轮壳体、形成在涡轮壳体内的涡轮室及围绕涡轮室的周围的涡轮涡旋流道、引导通过涡轮室的排气的排出口、以及形成排出口的壁面的板金制的排出口形成部件。排出口形成部件具有:形成排出口的壁面的筒状的主体壁、和从主体壁的远位端朝向叶轮轴的径向外侧延伸的外周缘。外周缘被固定在涡轮壳体与连接于排出口的下游侧排气管之间。

    涡轮增压器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065803A

    公开(公告)日:2020-04-24

    申请号:CN201880054944.3

    申请日:2018-08-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涡轮增压器。涡轮增压器具备铸造制的涡轮壳体、在涡轮壳体内形成连通流道的环状的金属板、以及板金制的涡旋流道形成板。连通流道使在涡轮壳体内形成的涡轮室与涡轮涡旋流道连通。涡旋流道形成板具有形成涡轮涡旋流道的流道形成部和从流道形成部的内周侧边缘部沿金属板延伸的内周缘。涡旋流道形成板以内周缘固定于涡轮壳体与金属板之间并且流道形成部的外周侧边缘部能够相对于涡轮壳体相对移动的方式配置于涡轮壳体内。

    涡轮增压器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033012A

    公开(公告)日:2020-04-17

    申请号:CN201880054914.2

    申请日:2018-08-27

    Abstract: 具备铸造制的涡轮壳体、形成在涡轮壳体内的涡轮室及围绕涡轮室的周围的涡轮涡旋流道、引导通过涡轮室的排气的排出口、以及形成排出口的壁面的板金制的排出口形成部件。排出口形成部件具有:形成排出口的壁面的筒状的主体壁、和从主体壁的远位端朝向叶轮轴的径向外侧延伸的外周缘。外周缘被固定在涡轮壳体与连接于排出口的下游侧排气管之间。

    涡轮增压器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065803B

    公开(公告)日:2021-10-19

    申请号:CN201880054944.3

    申请日:2018-08-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涡轮增压器。涡轮增压器具备铸造制的涡轮壳体、在涡轮壳体内形成连通流道的环状的金属板、以及板金制的涡旋流道形成板。连通流道使在涡轮壳体内形成的涡轮室与涡轮涡旋流道连通。涡旋流道形成板具有形成涡轮涡旋流道的流道形成部和从流道形成部的内周侧边缘部沿金属板延伸的内周缘。涡旋流道形成板以内周缘固定于涡轮壳体与金属板之间并且流道形成部的外周侧边缘部能够相对于涡轮壳体相对移动的方式配置于涡轮壳体内。

    涡轮增压器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734504A

    公开(公告)日:2020-10-02

    申请号:CN202010201312.4

    申请日:2020-03-20

    Abstract: 涡轮增压器(10)具备:金属板制造且呈环状的第2流路形成板(56),其形成涡轮涡旋流路(36)和连通流路(35)中的靠轴承壳体(20)侧的壁面;以及固定叶片(52),其配置于连通流路(35),并维持涡轮罩部(51)与第2流路形成板(56)的间隔,其中,涡轮罩部(51)形成连通流路(35)中的与轴承壳体(20)相反侧的壁面。第2流路形成板(56)的内周侧部位(56e)是被固定叶片(52)与轴承壳体(20)夹持,由此相对于轴承壳体(20)不移动的固定部位,第2流路形成板(56)的外周侧端部(56c)是自由端。第2流路形成板(56)的外周侧侧面(56d)在与涡轮壳体(30)的内周壁(31a)分离的状态下与涡轮壳体(30)的内周壁(31a)对置。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