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841488A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2010732743.3
申请日:2020-09-10
Applicant: 榆林学院
IPC: B01J20/12 , B01J20/28 , B01J20/30 , C02F1/28 , C02F1/30 , B01J23/755 , B01J27/232 , C02F101/14 , C02F101/34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Ni-Al@γ-Fe2O3-Ni-Fe-LDHs吸附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是CdCl2·6H2O、NiCl2·6H2O、FeCl3·6H2O为原料,Cd、Ni、Fe摩尔比为1:6:2,采用络合剂NF协助的均相沉淀技术直接制备γ-Fe2O3-Ni-Fe-LDHs材料;以γ-Fe2O3-Ni-Fe-LDHs、Ni(NO3)2·6H2O、Al(NO3)3·9H2O为原料,Ni、Al摩尔比为3:1、0.1-0.9g/L的γ-Fe2O3-Ni-Fe-LDHs,采用络原位生长技术直接制备Ni-Al@γ-Fe2O3-Ni-Fe-LDHs材料;Ni-Al@γ-Fe2O3-Ni-Fe-LDHs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吸附性能以及较低禁带宽度(2.23eV),该材料可以吸附含氟废水中的氟离子(去除率达到99.8%左右)并光催化降解苯酚(降解率达到98.9%左右),是处理工业有机废水的理想的吸附光催化降解剂。
-
公开(公告)号:CN112221505A
公开(公告)日:2021-01-15
申请号:CN202011280324.7
申请日:2020-11-16
Applicant: 榆林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Ni2+‑Fe3+‑TiO2‑LDHs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氧化脱硫的应用,先以硝酸镍、硝酸铁、柠檬酸钠、尿素为原料,采用均相沉淀法制备Ni2+‑N子层FTFeeii板2交3F3+++‑6‑‑换2间FC‑T转eO,的i3O成+3化‑2负2‑‑C功‑成L载LO制DTD3型2Hi备H‑O‑催ssL2作N,,化D再i得为2H+剂‑以到催sFN为eT化i3前i2+O+剂‑‑驱T2F颗、ieH体F粒3+26O,‑2高‑分T2‑作iL度别O为D2分与‑H氧L散sND后化a在HC,剂s再Nl。、,i以K经2对+2‑本T煅模Fie发烧F型36+明‑进使油LN行层品DiH2离间进+‑s行光催化氧化脱硫,在反应25min后,二苯并噻吩的转化率能达到98%左右,催化剂经回收重复利用5次后,仍能保持较高的催化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2221505B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011280324.7
申请日:2020-11-16
Applicant: 榆林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Ni2+‑Fe3+‑TiO2‑LDHs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氧化脱硫的应用,先以硝酸镍、硝酸铁、柠檬酸钠、尿素为原料,采用均相沉淀法制备Ni2+‑Fe3+‑CO32‑‑LDHs,再以Ni2+‑Fe3+‑CO32‑‑LDHs为前驱体,分别与NaCl、K2TiF6进行离子交换,成功制备Ni2+‑Fe3+‑TiF62‑‑LDHs后,再经煅烧使层间TiF62‑转化成TiO2,得到TiO2颗粒高度分散在Ni2+‑Fe3+‑LDHs层板间的负载型催化剂Ni2+‑Fe3+‑TiO2‑LDHs。以本发明Ni2+‑Fe3+‑TiO2‑LDHs作为催化剂、H2O2作为氧化剂,对模型油品进行光催化氧化脱硫,在反应25min后,二苯并噻吩的转化率能达到98%左右,催化剂经回收重复利用5次后,仍能保持较高的催化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1426734B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010363427.3
申请日:2020-04-30
Applicant: 榆林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Cu/石墨烯复合材料修饰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对苯二酚的应用,首先以中低温煤焦油沥青为原料、丁基橡胶为改性剂、KOH为活化剂、纳米MgO为模板通过共碳化制备三维多孔网状石墨烯,然后采用表面滴涂法制备石墨烯修饰玻碳电极(GE/GCE),最后采用多电位阶跃法在GE/GCE表面沉积纳米Cu,得到纳米Cu/石墨烯复合材料修饰玻碳电极(Cu/GE/GCE)。本发明实现了中低温煤焦油沥青的资源化利用,所得石墨烯比表面积较大,为多孔网状结构,能有效控制电极表面沉积纳米Cu的粒径大小进而提高电极的电子传递效率。在本发明Cu/GE/GCE上,对苯二酚的氧化峰电流与浓度在2.0×10‑9~1.2×10‑6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0×10‑9mol/L。
-
公开(公告)号:CN111841488B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2010732743.3
申请日:2020-09-10
Applicant: 榆林学院
IPC: B01J20/12 , B01J20/28 , B01J20/30 , C02F1/28 , C02F1/30 , B01J23/755 , B01J27/232 , C02F101/14 , C02F101/34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Ni‑Al@γ‑Fe2O3‑Ni‑Fe‑LDHs吸附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是CdCl2·6H2O、NiCl2·6H2O、FeCl3·6H2O为原料,Cd、Ni、Fe摩尔比为1:6:2,采用络合剂NF协助的均相沉淀技术直接制备γ‑Fe2O3‑Ni‑Fe‑LDHs材料;以γ‑Fe2O3‑Ni‑Fe‑LDHs、Ni(NO3)2·6H2O、Al(NO3)3·9H2O为原料,Ni、Al摩尔比为3:1、0.1‑0.9g/L的γ‑Fe2O3‑Ni‑Fe‑LDHs,采用络原位生长技术直接制备Ni‑Al@γ‑Fe2O3‑Ni‑Fe‑LDHs材料;Ni‑Al@γ‑Fe2O3‑Ni‑Fe‑LDHs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吸附性能以及较低禁带宽度(2.23eV),该材料可以吸附含氟废水中的氟离子(去除率达到99.8%左右)并光催化降解苯酚(降解率达到98.9%左右),是处理工业有机废水的理想的吸附光催化降解剂。
-
公开(公告)号:CN111426734A
公开(公告)日:2020-07-17
申请号:CN202010363427.3
申请日:2020-04-30
Applicant: 榆林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Cu/石墨烯复合材料修饰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对苯二酚的应用,首先以中低温煤焦油沥青为原料、丁基橡胶为改性剂、KOH为活化剂、纳米MgO为模板通过共碳化制备三维多孔网状石墨烯,然后采用表面滴涂法制备石墨烯修饰玻碳电极(GE/GCE),最后采用多电位阶跃法在GE/GCE表面沉积纳米Cu,得到纳米Cu/石墨烯复合材料修饰玻碳电极(Cu/GE/GCE)。本发明实现了中低温煤焦油沥青的资源化利用,所得石墨烯比表面积较大,为多孔网状结构,能有效控制电极表面沉积纳米Cu的粒径大小进而提高电极的电子传递效率。在本发明Cu/GE/GCE上,对苯二酚的氧化峰电流与浓度在2.0×10-9~1.2×10-6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0×10-9mol/L。
-
公开(公告)号:CN209828945U
公开(公告)日:2019-12-24
申请号:CN201920286316.X
申请日:2019-03-07
Applicant: 榆林学院
IPC: B01J8/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催化加氢装置,用以解决催化剂回收和反应热浪费的问题,包括加氢釜、与所述加氢釜相连的溶解釜、催化剂罐和催化剂沉降罐,所述催化剂沉降罐顶部通过带泵阀管线与加氢釜连接,催化剂沉降罐底部通过带泵阀管线与催化剂罐连接,加氢釜的底端通过管线与冷却装置循环相连,加氢釜下部与氢气循环装置、氢气混合箱循环连接,加氢釜的出口端与氢气循环装置的进气管连通,氢气循环装置的排气管与氢气混合箱的入口端相连,氢气混合箱的出口端与加氢釜的入口端相连。本实用新型设有催化剂沉降罐实现催化剂的重复利用;本实用新型设有冷却装置,溴化锂吸收热能后再将水通入加氢釜进行降温,合理利用了加氢釜中所产生的热能。
-
公开(公告)号:CN209752870U
公开(公告)日:2019-12-10
申请号:CN201920287170.0
申请日:2019-03-07
Applicant: 榆林学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烷基化装置,包括烷基化反应器和产物分离装置,其中,烷基化反应器包括反应器筒体,筒体的外表面套设有冷凝箱,所述出水管和进水管分别与冷却装置连接,筒体内由上到下由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分割为第一空腔、第二空腔和填料区,其中第一隔板上设有若干与第一空腔连通且穿过第二隔板的浓硫酸管,第二空腔中设有多个穿过第二隔板且套在浓硫酸管外的烷烃管,浓硫酸管和烷烃管的下端设有烯烃管,筒体的顶端设有与第一空腔连通的浓硫酸进料管和与第二空腔连通的烷烃进料管,产物分离装置包括精馏塔、第二冷凝器、回流罐和再沸器。本实用新型两步混合,增大了混匀的效率;增加了冷却装置,协同配合,提高降温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201998188U
公开(公告)日:2011-10-05
申请号:CN201020672838.2
申请日:2010-12-17
Applicant: 榆林学院
IPC: B26B13/22
Abstract: 一种环形选择保护切割器,左剪与右剪用销轴相联接,在销轴上设置有中剪切刀,中剪切刀与左剪、与右剪之间设置有支撑弹簧,左剪的上部为左剪刀、下部为连为一体的左剪柄,左剪刀上部为沿径向向外凸出的半圆形结构、下部为直线形结构、内侧为左剪刃;右剪的上部为右剪刀、下部为连为一体的右剪柄,右剪刀的上部为沿径向向外凸出的半圆形结构、下部为直线形结构、内侧为右剪刃;中剪切刀的与销轴相联接的杆体上设置有外边缘为剪刃的保护环,保护环内设置有软胶圈。在左剪和右剪之间设置外边缘均为剪刃的中剪切刀,剪切时中剪切刀左侧的剪刃与左剪刃相互配合完成剪切功能,中剪切刀右侧的剪刃与右剪刃相互配合完成剪切功能,高效、易操作。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