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426734B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010363427.3
申请日:2020-04-30
Applicant: 榆林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Cu/石墨烯复合材料修饰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对苯二酚的应用,首先以中低温煤焦油沥青为原料、丁基橡胶为改性剂、KOH为活化剂、纳米MgO为模板通过共碳化制备三维多孔网状石墨烯,然后采用表面滴涂法制备石墨烯修饰玻碳电极(GE/GCE),最后采用多电位阶跃法在GE/GCE表面沉积纳米Cu,得到纳米Cu/石墨烯复合材料修饰玻碳电极(Cu/GE/GCE)。本发明实现了中低温煤焦油沥青的资源化利用,所得石墨烯比表面积较大,为多孔网状结构,能有效控制电极表面沉积纳米Cu的粒径大小进而提高电极的电子传递效率。在本发明Cu/GE/GCE上,对苯二酚的氧化峰电流与浓度在2.0×10‑9~1.2×10‑6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0×10‑9mol/L。
-
公开(公告)号:CN111426734A
公开(公告)日:2020-07-17
申请号:CN202010363427.3
申请日:2020-04-30
Applicant: 榆林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Cu/石墨烯复合材料修饰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对苯二酚的应用,首先以中低温煤焦油沥青为原料、丁基橡胶为改性剂、KOH为活化剂、纳米MgO为模板通过共碳化制备三维多孔网状石墨烯,然后采用表面滴涂法制备石墨烯修饰玻碳电极(GE/GCE),最后采用多电位阶跃法在GE/GCE表面沉积纳米Cu,得到纳米Cu/石墨烯复合材料修饰玻碳电极(Cu/GE/GCE)。本发明实现了中低温煤焦油沥青的资源化利用,所得石墨烯比表面积较大,为多孔网状结构,能有效控制电极表面沉积纳米Cu的粒径大小进而提高电极的电子传递效率。在本发明Cu/GE/GCE上,对苯二酚的氧化峰电流与浓度在2.0×10-9~1.2×10-6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0×10-9mol/L。
-
公开(公告)号:CN209828945U
公开(公告)日:2019-12-24
申请号:CN201920286316.X
申请日:2019-03-07
Applicant: 榆林学院
IPC: B01J8/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催化加氢装置,用以解决催化剂回收和反应热浪费的问题,包括加氢釜、与所述加氢釜相连的溶解釜、催化剂罐和催化剂沉降罐,所述催化剂沉降罐顶部通过带泵阀管线与加氢釜连接,催化剂沉降罐底部通过带泵阀管线与催化剂罐连接,加氢釜的底端通过管线与冷却装置循环相连,加氢釜下部与氢气循环装置、氢气混合箱循环连接,加氢釜的出口端与氢气循环装置的进气管连通,氢气循环装置的排气管与氢气混合箱的入口端相连,氢气混合箱的出口端与加氢釜的入口端相连。本实用新型设有催化剂沉降罐实现催化剂的重复利用;本实用新型设有冷却装置,溴化锂吸收热能后再将水通入加氢釜进行降温,合理利用了加氢釜中所产生的热能。
-
公开(公告)号:CN209752870U
公开(公告)日:2019-12-10
申请号:CN201920287170.0
申请日:2019-03-07
Applicant: 榆林学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烷基化装置,包括烷基化反应器和产物分离装置,其中,烷基化反应器包括反应器筒体,筒体的外表面套设有冷凝箱,所述出水管和进水管分别与冷却装置连接,筒体内由上到下由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分割为第一空腔、第二空腔和填料区,其中第一隔板上设有若干与第一空腔连通且穿过第二隔板的浓硫酸管,第二空腔中设有多个穿过第二隔板且套在浓硫酸管外的烷烃管,浓硫酸管和烷烃管的下端设有烯烃管,筒体的顶端设有与第一空腔连通的浓硫酸进料管和与第二空腔连通的烷烃进料管,产物分离装置包括精馏塔、第二冷凝器、回流罐和再沸器。本实用新型两步混合,增大了混匀的效率;增加了冷却装置,协同配合,提高降温效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