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573467B
公开(公告)日:2023-11-21
申请号:CN202210276429.8
申请日:2022-03-21
Applicant: 北京印刷学院
IPC: C07C227/04 , C07C229/60 , C07C201/12 , C07C205/57 , C07C201/08
-
公开(公告)号:CN117069588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210500759.0
申请日:2022-05-09
Applicant: 合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7C205/45 , C07C201/12 , C07C255/56 , C07C49/84 , C07C45/64 , C07C255/41 , C07C253/30 , A01N37/48 , A01P1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4‑硝基‑2‑三氟甲基苯乙酮的方法及其应用。该方法以4‑硝基‑2‑三氟甲基卤代苯和2‑氰基丙酸酯为原料,反应得到4‑硝基‑2‑三氟甲基苯乙酮化合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方法使得原料易得,收率高,无需危险的工艺步骤。#imgabs0#
-
公开(公告)号:CN114249654B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111670445.7
申请日:2021-12-30
Applicant: 江苏广域化学有限公司
IPC: C07C209/32 , C07C211/47 , C07C211/52 , C07C201/12 , C07C205/06 , C07C205/12 , C07F3/02 , C07F3/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烷基苯胺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将溴代烷基类化合物和镁屑混合,以得到中间产物A;步骤S2,将中间产物A和氯化锌混合,以得到中间产物B;步骤S3,先将中间产物B、间硝基溴苯类化合物及第一催化剂混合形成第一体系,再向第一体系中加入酸,以得到中间产物C;步骤S4,将中间产物C和还原剂混合,以得到烷基苯胺类化合物。该制备方法路线更简单,操作简洁,副产物更少,原料更简单易得,成本更低,且收率更高,更适合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7019220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0994294.3
申请日:2023-08-09
Applicant: 东北师范大学
IPC: B01J31/18 , C07C45/62 , C07C47/542 , C07C201/12 , C07C205/06 , C07C253/30 , C07C255/50 , C07C41/20 , C07C43/205 , C07C17/354 , C07C25/02 , C07C29/20 , C07C33/20 , C07C47/02 , C07B35/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钯‑多金属氧酸盐自组装亚纳米线及其制备方法与在烯烃选择性加氢中的应用,属于催化剂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负载型催化剂使用条件苛刻、有效加氢位点缺乏、活性金属易于团聚/烧结、活性相易于渗出、合成复杂、污染环境等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为:将钯前驱体在多金属氧酸盐、脂肪酸、脂肪胺和有机溶剂的混合体系中进行反应,得到钯‑多金属氧酸盐自组装亚纳米线材料。该制备方法简单易操作,制备的钯‑多金属氧酸盐自组装亚纳米线具有独特的几何和电子性质,包括高密度的活性位点、低配位环境以及合适的表面电子特性;能够作为烯烃选择性加氢催化剂使用,且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和循环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870968B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1152646.7
申请日:2023-09-08
Applicant: 烟台大学
IPC: B01J31/22 , C07F17/02 , C07C29/143 , C07C33/22 , C07C33/20 , C07C33/46 , C07C41/26 , C07C43/23 , C07C37/00 , C07C39/11 , C07C37/07 , C07C39/08 , C07C39/14 , C07C39/12 , C07C201/12 , C07C205/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铱配合物功能化纳米石墨烯催化剂、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铱配合物功能化纳米石墨烯催化剂技术领域。通过新的酰胺配体N‑(4‑氨基苯基)吡啶酰胺修饰和金属‑铱配位的两步策略,制备了新型有机铱(Ir)配合物功能化的纳米石墨烯催化剂Ir‑PyPh‑GC。Ir‑PyPh‑GC在40℃低温下对各种羰基衍生物的加氢反应显示出超高的加氢活性和可回收性,有利于降低Ir配合物的应用成本,提高其工业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4618549B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210181277.3
申请日:2022-02-25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IPC: B01J27/24 , B01J35/10 , C07C45/38 , C07C45/39 , C07C201/12 , C07D307/42 , C07D307/46 , C07C47/54 , C07C47/542 , C07C47/575 , C07C47/55 , C07C47/232 , C07C49/78 , C07C205/44 , C07B41/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基炭材料,尤其涉及一种高催化性能的生物质基炭泡沫及其制备方法,以可发酵的淀粉基原料为前驱体,利用酵母发酵使其产气膨胀,同时添加微胶囊化的活化剂或掺杂改性剂,然后通过炭化热处理,制备获得生物质基炭泡沫。以及上述生物质基炭泡沫在制备醇类化合物选择性氧化反应催化剂中的应用。本发明发明技术绿色经济、工艺流程简便易于放大生产,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所制得的炭泡沫块体材料具有发达的多级孔结构、大比表面积、丰富的多元杂原子共掺杂和优良的抗压强度,对多种醇类化合物的选择性氧化反应均表现出优异的催化转化率和选择性,而且具有优良的回收循环使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4149311B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2111492099.8
申请日:2021-12-08
Applicant: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IPC: C07C45/28 , C07C45/80 , C07C45/79 , C07C49/83 , C07D333/22 , C07C201/12 , C07C201/16 , C07C205/45 , C07C49/84 , C07C253/30 , C07C253/34 , C07C255/56 , C07D213/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对亚甲基醌为底物制备4‑羟基二苯甲酮及其衍生物的方法:在反应容器中加入对亚甲基醌类化合物、有机溶剂、单质硫、碱,将混合物加热至100~150℃,搅拌8~14小时;反应结束后,向反应体系中加水淬灭,并加乙酸乙酯稀释,搅拌,萃取分液、干燥、浓缩,再进行柱色谱分离,得到4‑羟基二苯甲酮或其衍生物。该方法具有好的位置选择性、绿色环保、极好的原子经济性、原料便宜易得、条件温和等特点。另外,本发明采用了“一锅法”制备4‑羟基二苯甲酮类化合物,大大提高反应效率,后处理简单,具有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5490597B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211136287.1
申请日:2022-09-19
Applicant: 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
IPC: C07C201/12 , C07C205/11 , C07C17/093 , C07C25/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氟代甲苯类衍生物的合成方法,该方法采用TNT为反应原料,在催化剂、配体、添加剂、氟源等条件的共同作用下,待反应完全后经重结晶或柱色谱分离得到氟代甲苯类衍生物。本发明方法步骤少、易纯化,操作简单,收率高;本发明首次采用氟代脱硝的方法由TNT直接制备氟代甲苯类衍生物,克服了TNT对碱不稳定、副反应多的技术缺陷。
-
公开(公告)号:CN114349685B
公开(公告)日:2023-10-17
申请号:CN202011089788.X
申请日:2020-10-13
Applicant: 中山奕安泰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佛山奕安赛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7D211/90 , C07B35/02 , C07C45/62 , C07C47/228 , C07C253/30 , C07C255/56 , C07C201/12 , C07C205/44 , C07C47/24 , C07C47/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1,4‑二氢吡啶类氢化试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1,4‑二氢吡啶类氢化试剂具有式(I)所示结构:#imgabs0#该1,4‑二氢吡啶类氢化试剂具有较优的氢化效率,且合成方法简单,反应条件温和,能够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生产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804998B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210467425.8
申请日:2022-04-29
Applicant: 上海毕得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7C1/26 , C07C15/44 , C07C15/52 , C07C41/30 , C07C43/215 , C07C253/30 , C07C255/50 , C07C201/12 , C07C205/11 , C07F17/02 , C07D307/79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3‑位取代的2‑氟‑1,5‑二烯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采用易于由简单烯烃和二氟卡宾前体获得的偕二氟环丙烷类化合物作为原料,采用易得的烯丙基硼酸酯作为偶联剂,在高通用性的催化体系作用下,以优异的区域选择性制备得到目标化合物。催化体系可有效活化C‑F键的同时,能够提高支链选择性的动力学趋势,使反应朝支链二烯方向,即目标产物合成反向进行,避免了竞争性的直链二烯类化合物的生成;在配体的调控下,即使原料转化率较低时,仍能保持较高的区域选择性;此外,该方法操作简便,基团的耐受性高,适用范围广。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