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層體及其製造方法
    124.
    发明专利
    多層體及其製造方法 审中-公开
    多层体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TW201447770A

    公开(公告)日:2014-12-16

    申请号:TW103106312

    申请日:2014-02-25

    Abstract: 一種多層體包括一個載體膜與一層位於其上的薄層,該薄層上的導電材料包括下列的佈置方式,即包括一個資訊區與一個背景區(18),它們是彼此互相絕緣隔離的。在每個資訊區中,有佈建含有導電材料的第一區(10),該第一區之導電材料是全面彼此相互導電連接的。在每個背景區中,有佈建多個含有導電材料的第二區,該第二區是彼此互相絕緣隔離的。優先採用的是每個第一區(10)所涵蓋的面積比每個第二區的面積至少大五倍以上。該導電材料優先建立一個如下所述之平均面積覆蓋率,即該平均面積覆蓋率在涵蓋全部資訊區與背景區(18)的面積內之變異值必須小於25%。因此可確保一個多層體具有均勻的外觀,並在資訊區中提供一個藉由第一區的形狀,大小與/或方向所產生的資訊,該資訊若無藉助其它輔助設備,則是無法被辨識出來的,也因此使得它無法被複製。

    Abstract in simplified Chinese: 一种多层体包括一个载体膜与一层位于其上的薄层,该薄层上的导电材料包括下列的布置方式,即包括一个信息区与一个背景区(18),它们是彼此互相绝缘隔离的。在每个信息区中,有布建含有导电材料的第一区(10),该第一区之导电材料是全面彼此相互导电连接的。在每个背景区中,有布建多个含有导电材料的第二区,该第二区是彼此互相绝缘隔离的。优先采用的是每个第一区(10)所涵盖的面积比每个第二区的面积至少大五倍以上。该导电材料优先创建一个如下所述之平均面积覆盖率,即该平均面积覆盖率在涵盖全部信息区与背景区(18)的面积内之变异值必须小于25%。因此可确保一个多层体具有均匀的外观,并在信息区中提供一个借由第一区的形状,大小与/或方向所产生的信息,该信息若无借助其它辅助设备,则是无法被辨识出来的,也因此使得它无法被复制。

    用於將一多層體轉印的方法與轉印膜 VERFAHREN ZUM TRANSFER EINES MEHRSCHICHTKOERPERS SOWIE TRANSFERFOLIE
    127.
    发明专利
    用於將一多層體轉印的方法與轉印膜 VERFAHREN ZUM TRANSFER EINES MEHRSCHICHTKOERPERS SOWIE TRANSFERFOLIE 审中-公开
    用于将一多层体转印的方法与转印膜 VERFAHREN ZUM TRANSFER EINES MEHRSCHICHTKOERPERS SOWIE TRANSFERFOLIE

    公开(公告)号:TW200732156A

    公开(公告)日:2007-09-01

    申请号:TW095139271

    申请日:2006-10-25

    IPC: B32B B42D

    Abstract: 一種將一多層體(17)(67)(87)轉印到一基質(5)上的方法,其中在該方法中準備一轉印膜(8),該轉印膜有一載體膜(81)、一個單層或多層式的裝飾層,以及一撕離層(82),該撕離層可使裝飾層從載體膜分離,且其中該裝飾層的一個部分區域(35)施到基質(5)上,此部分區域形成一多層體,其中,將該轉印膜(8)及一撕離膜(91)互相倚靠將一個設在裝飾層與撕離膜(91)之間的粘著劑(86)在該裝飾層的一第二部分區域(36)活化但在裝飾層的該第一部分區域(35)則不活化或不設置或去活化,該第二部分區域鄰界到該裝飾層之該與多層體相關的第一部分區域;將該撕離膜(91)從該轉印膜(8)撕離,該裝飾層的第二部分區域(35)【在其中該第一粘著劑層(86)活化】附著在撕離膜(91)上,且隨該撕離膜從載體膜(81)撕離,且裝飾層的第一部分區域(35)留在載體膜(81)上,然後將該轉印膜(8)放到基質(5)上,且該蓋層之未隨撕離膜從載體膜撕離的第一部分區域施到該基質上。

    Abstract in simplified Chinese: 一种将一多层体(17)(67)(87)转印到一基质(5)上的方法,其中在该方法中准备一转印膜(8),该转印膜有一载体膜(81)、一个单层或多层式的装饰层,以及一撕离层(82),该撕离层可使装饰层从载体膜分离,且其中该装饰层的一个部分区域(35)施到基质(5)上,此部分区域形成一多层体,其中,将该转印膜(8)及一撕离膜(91)互相倚靠将一个设在装饰层与撕离膜(91)之间的粘着剂(86)在该装饰层的一第二部分区域(36)活化但在装饰层的该第一部分区域(35)则不活化或不设置或去活化,该第二部分区域邻界到该装饰层之该与多层体相关的第一部分区域;将该撕离膜(91)从该转印膜(8)撕离,该装饰层的第二部分区域(35)【在其中该第一粘着剂层(86)活化】附着在撕离膜(91)上,且随该撕离膜从载体膜(81)撕离,且装饰层的第一部分区域(35)留在载体膜(81)上,然后将该转印膜(8)放到基质(5)上,且该盖层之未随撕离膜从载体膜撕离的第一部分区域施到该基质上。

    具整合之光波導體的繞射式安全元件 DIFFRAKTIVES SICHERHEITSELEMENT MIT INTEGRIERTEM OPTISCHEN WELLENLEITER
    128.
    发明专利
    具整合之光波導體的繞射式安全元件 DIFFRAKTIVES SICHERHEITSELEMENT MIT INTEGRIERTEM OPTISCHEN WELLENLEITER 有权
    具集成之光波导体的绕射式安全组件 DIFFRAKTIVES SICHERHEITSELEMENT MIT INTEGRIERTEM OPTISCHEN WELLENLEITER

    公开(公告)号:TWI265319B

    公开(公告)日:2006-11-01

    申请号:TW091132970

    申请日:2002-11-08

    IPC: G02B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42D25/29

    Abstract: 一種繞射式安全元件(2),劃分成部分面,這些部分面有一光學效果構造(9),埋入在一個塑膠製的層複合物(1)的二個層之間的界面上。至少該層複合物(1)之所要照射的層覆合物(1)的底層(4)係為透明者。該光學效果的構造(9)的基本構造係為一種零階的折射格,其週期長度至多500奈米。在至少一個部分面中有一整合之光學波導體(5)埋入在該底層(4)及該層複合物(1)的一粘著劑層厚度(S),由一種透明介電質構成,其中,該光學效果構造(9)的廓形深度與該層厚度(S)呈一預定比例。此安全元件(2)在用白色入射光(13)照明時,在零階之折射階段折射的光(14)有高強度及密集的顏色。

    Abstract in simplified Chinese: 一种绕射式安全组件(2),划分成部分面,这些部分面有一光学效果构造(9),埋入在一个塑胶制的层复合物(1)的二个层之间的界面上。至少该层复合物(1)之所要照射的层覆合物(1)的底层(4)系为透明者。该光学效果的构造(9)的基本构造系为一种零阶的折射格,其周期长度至多500奈米。在至少一个部分面中有一集成之光学波导体(5)埋入在该底层(4)及该层复合物(1)的一粘着剂层厚度(S),由一种透明介电质构成,其中,该光学效果构造(9)的廓形深度与该层厚度(S)呈一预定比例。此安全组件(2)在用白色入射光(13)照明时,在零阶之折射阶段折射的光(14)有高强度及密集的颜色。

    具透明窗孔的防偽文件 SICHERHEITSDOKUMENT MIT TRANSPARENTEN FENSTERN
    129.
    发明专利
    具透明窗孔的防偽文件 SICHERHEITSDOKUMENT MIT TRANSPARENTEN FENSTERN 审中-公开
    具透明窗孔的防伪文档 SICHERHEITSDOKUMENT MIT TRANSPARENTEN FENSTERN

    公开(公告)号:TW200614099A

    公开(公告)日:2006-05-01

    申请号:TW094130676

    申请日:2005-09-07

    IPC: G07D

    Abstract: 一種防偽文件(1)(3)(4)(5),特別是鈔票或證明,具有一第一透明窗孔(12)及一第二透明窗孔(13),第一窗孔中設有一第一光學元件(15),第二窗孔中設有一第二光學元件(16),其中該第一透明窗孔(12)與第二透明窗孔(13)互相間隔設在該防偽文件的一載體(11)上,使該第一及第二光學元件(15)(16)可設成互相疊蓋住。此第一光學元件(15)有一第一透過性微透鏡場(15)(31)(41)(51),該第二光學元件(16)有一第二透過性微透鏡場(16)(32)(42)(52),其中當該第二微透鏡場用第一微透鏡場疊蓋上去時,顯示一第一光學效果。

    Abstract in simplified Chinese: 一种防伪文档(1)(3)(4)(5),特别是钞票或证明,具有一第一透明窗孔(12)及一第二透明窗孔(13),第一窗孔中设有一第一光学组件(15),第二窗孔中设有一第二光学组件(16),其中该第一透明窗孔(12)与第二透明窗孔(13)互相间隔设在该防伪文档的一载体(11)上,使该第一及第二光学组件(15)(16)可设成互相叠盖住。此第一光学组件(15)有一第一透过性微透镜场(15)(31)(41)(51),该第二光学组件(16)有一第二透过性微透镜场(16)(32)(42)(52),其中当该第二微透镜场用第一微透镜场叠盖上去时,显示一第一光学效果。

    光學安全元件 OPTISCHES SICHERHEITSELEMENT
    130.
    发明专利
    光學安全元件 OPTISCHES SICHERHEITSELEMENT 审中-公开
    光学安全组件 OPTISCHES SICHERHEITSELEMENT

    公开(公告)号:TW200509006A

    公开(公告)日:2005-03-01

    申请号:TW093116805

    申请日:2004-06-11

    IPC: G09C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42D25/342 B42D25/328 G03H1/0011

    Abstract: 一種光學元件,具有一基質層,有一第一微構造在一平面區域(2)區域性地形成到訪基質層中,以產生第一種可用光學方式辨的效果。該平面區域(2)分成呈微視方式的細微圖案區域(21)~(40)與一背景區域(20)。第一種微構造形成到圖案區域(21)~(40)但不形成到該背景區域(20)。該平面區域(2)中的微視方式的細微構造(21)~(40)係設置成一種莫爾(網紋干擾)圖案(Moire–Muster)方式。有一個隱藏的資訊被編碼到該莫爾圖案中,當作安全特徵,該資訊可利用一個相關聯的證實元件分析。該微視方式的細微構造更依一種次構造化函數作次構造化,該次構造化函數描述一種該莫耳圖案之微視的次構造,這種次構造當作另外的安全特徵。

    Abstract in simplified Chinese: 一种光学组件,具有一基质层,有一第一微构造在一平面区域(2)局部地形成到访基质层中,以产生第一种可用光学方式辨的效果。该平面区域(2)分成呈微视方式的细微图案区域(21)~(40)与一背景区域(20)。第一种微构造形成到图案区域(21)~(40)但不形成到该背景区域(20)。该平面区域(2)中的微视方式的细微构造(21)~(40)系设置成一种莫尔(网纹干扰)图案(Moire–Muster)方式。有一个隐藏的信息被编码到该莫尔图案中,当作安全特征,该信息可利用一个相关联的证实组件分析。该微视方式的细微构造更依一种次构造化函数作次构造化,该次构造化函数描述一种该莫耳图案之微视的次构造,这种次构造当作另外的安全特征。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