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532461A
公开(公告)日:2018-09-14
申请号:CN201810497918.X
申请日:2018-05-18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环氧树脂步行桥水泥混凝土桥面薄层铺装结构,属于道路工程技术领域,其结构为层状复合结构,该结构由下而上依次为防腐抗渗层、防滑铺装层、封闭层;防腐抗渗层由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制备而成,防滑铺装层由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与石英砂混合料以及陶瓷颗粒制备而成,封闭层由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制备而成。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新型环氧树脂步行桥水泥混凝土桥面薄层铺装结构,结构轻薄,施工简单,外观优美,该薄层铺装结构与水泥混凝土的粘结力尤为突出,常温和高温情况下都具有很好的粘接强度,且具有良好的防腐抗渗性能,有效地保护了桥面板,提高了桥面板与铺装层之间的协同作用,拥有优良的防滑性、耐疲劳性与耐久性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6268763B
公开(公告)日:2018-03-30
申请号:CN201610825100.7
申请日:2016-09-14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适应隧道照明条件的钒改性二氧化钛制备方法,属于隧道汽车尾气治理技术领域,解决目前二氧化钛只能吸收紫外光、难以利用可见光、易团聚、降解效率低、在隧道照明条件下降解尾气效果差的问题。本发明首先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得钒改性二氧化钛凝胶,加热凝胶从室温升至80℃,维持该温度在搅拌情况下陈化6小时,然后自然降温至室温,经真空过滤后在100℃下干燥6小时,充分研磨后在600℃下煅烧2小时,制得纳米钒改性二氧化钛;最后模拟隧道照明条件下测试钒改性二氧化钛对汽车尾气的降解效果,确定钒的最佳掺杂量。本发明制备的钒改性二氧化钛可用于隧道内壁和路面中,降解隧道内汽车尾气,减少对司乘人员身体危害,改善隧道内行车环境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7601979A
公开(公告)日:2018-01-19
申请号:CN201710788665.7
申请日:2017-09-04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具有降解汽车尾气功能的半柔性路面材料设计方法,属于路面材料技术领域,解决目前沥青路面负载的光催化剂TiO2与尾气接触少、催化效率低、降解效能差的问题。本发明首先确定半柔性路面中多孔沥青混合料骨架级配和改性沥青用量,制备车辙板试件;然后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钒掺杂改性TiO2凝胶,经研磨、煅烧制得钒掺杂TiO2粉末;再制备含有改性TiO2粉末水泥砂浆,并灌注车辙板试件,将试件表面多余的水泥砂浆清除,表面露出多孔沥青混合料;最后利用汽车尾气降解测试装置,检测含有钒改性TiO2半柔性路面对汽车尾气光催化降解效果,确定钒的最佳掺杂量,使半柔性路面发挥更好的降解汽车尾气效果,指导具有降解汽车尾气功能的半柔性路面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07576587A
公开(公告)日:2018-01-12
申请号:CN201710760009.6
申请日:2017-08-23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G01N5/00
Abstract: 本发明是基于等温热分析动力学的沥青老化性能预测方法,属于道路沥青路面耐久性技术领域,解决目前采用沥青某一宏观性能指标衰减推测沥青路用性能劣化程度、无法准确预测沥青老化进程、难以给路面管养工作提供更有实际意义的沥青老化性能预测的问题。本发明首先选取沥青样品,采用热分析仪进行测试,模拟沥青热氧老化,获得沥青TG、DTG数据和成炭率;其次,根据沥青老化过程化学结构、官能团和热稳定性变化,优选与沥青老化过程相对应的反应机理函数,建立沥青等温热分析动力学模型;最后,采用老化-时间等效性原理,分析沥青老化进程与时间等效性,通过阿伦尼乌斯方程计算恒温老化移位因子,预测沥青老化性能,为沥青路面养护方案决策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7561253A
公开(公告)日:2018-01-09
申请号:CN201710760353.5
申请日:2017-08-23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砂雾封层材料形状记忆性能的评价方法,属于沥青路面材料技术领域,解决目前形状记忆性能评价方法难以测定含砂雾封层这种浆体材料的形状固定率、回复率指标、缺乏评价含砂雾封层材料形状记忆性能方法的问题。本发明首先优选相转变温度与路表最高温度场相匹配的形状记忆短纤维和热塑性颗粒,经过预形变赋予短纤维形状记忆功能;然后,制备不同形状记忆纤维掺量的含砂雾封层材料试件并进行养护;其次,进行三轴动态蠕变试验,得到不同循环次数的形变量,定义形状记忆指数作为评价指标;最后,通过比较形状记忆指数,确定形状记忆短纤维的最佳掺量。完善含砂雾封层材料配合比设计,满足沥青路面对含砂雾封层材料的自愈合性能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7560954A
公开(公告)日:2018-01-09
申请号:CN201710767469.1
申请日:2017-08-25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形状记忆性能的含砂雾封层自愈合效果测试方法,解决目前缺少含砂雾封层材料自愈合效果测试方法的问题,属于沥青路面耐久性技术领域。本发明首先按照一定配方制备具有形状记忆性能的含砂雾封层材料,将含砂雾封层材料注入哑铃形硅橡胶模具,冷却后脱模制得拉伸试件;然后在试件左右两侧预刻两条缝,再采用沥青直接拉伸试验仪对试件进行拉伸试验直至整个断面出现裂缝;将出试件加热进行自愈合,采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考察裂缝自愈合情况;最后对愈合后的试件重复拉伸试验,以两次断裂强度比值评价含砂雾封层材料自愈合效果,确定形状记忆纤维和热塑性颗粒最佳掺量,从而提供一种直观有效的方法评价含砂雾封层材料自愈合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7560951A
公开(公告)日:2018-01-09
申请号:CN201710760224.6
申请日:2017-08-23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半柔性路面沥青混合料骨架与水泥砂浆界面强度测试方法,属于路面材料强度测试技术领域,解决目前试验方法难以测试半柔性路面沥青混合料骨架与水泥砂浆界面力学强度的问题。本发明使用纳米压痕测试方法,首先通过室内试验制作半柔性路面试件;然后,对半柔性路面按照测试仪器要求进行测试样品的切割处理,并选取材料界面特性具有代表性的样品备用;最后,使用纳米压痕仪对样品特征界面进行压痕测试,获取材料界面的硬度、弹性模量、蠕变函数、断裂韧度、界面结合力等力学参数表征半柔性路面界面力学强度特性。本发明具有简便直观特点,可推广到已建成路面使用状况的评价,测试参数可与数值模拟方法对接,促进数值模拟方法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07501501A
公开(公告)日:2017-12-22
申请号:CN201710760524.4
申请日:2017-08-25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G18/4238 , C08G18/10 , C08G18/664 , C08G18/7614 , C08G2280/00 , C09K3/10 , C08G18/32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具有形状记忆性能的水泥路面嵌缝料制备方法,属于水泥路面材料技术领域,解决目前水泥路面嵌缝料缺少形状记忆性能、难以适应路面接缝宽度变化、已出现开裂、脱落、挤出等耐久性问题。本发明首先采用2,4-二异氰酸甲苯酯、聚己二酸-1,4-丁二醇酯二醇和1,4-丁二醇制得聚氨酯预聚体;然后,将所制得的聚氨酯材料在高于其转变温度的条件下施加拉荷载到预定的变形后再冷却至室温,卸除荷载,赋予其形状记忆性能;最后,将已预形变后的形状记忆聚氨酯进行表征,确定所制备聚氨酯嵌缝料的最佳配方。本发明制备的形状记忆聚氨酯用作水泥路面嵌缝料,减少环境污染以及现场制备的环境条件限制,延长了水泥路面使用寿命,提高服务品质。
-
公开(公告)号:CN107490670A
公开(公告)日:2017-12-19
申请号:CN201710767261.X
申请日:2017-08-25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的水泥路面嵌缝料自修复效果评价方法,属于水泥路面嵌缝技术领域,解决目前缺少评价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的水泥路面嵌缝料多次循环自修复效果的方法、难以确定嵌缝料最佳配方的问题。本发明首先优选形状记忆聚合物、二氧化硅和热塑性颗粒,制备水泥路面嵌缝料;然后制备小梁试件,经三阶段预形变,赋予其形状记忆功能;在试样左右两侧预留缝,采用直接拉伸试验仪试验,直至出现贯穿整个断面裂纹,记录应力和应变;其次将试件放入烘箱中养护30分钟,将自修复后试件重复拉伸开裂-自修复过程,记录每个循环过程试件应力和应变,以第N次与第N-1次断裂强度比值评价嵌缝料多次循环自修复效果,优化嵌缝料配方,制备路面嵌缝料。
-
公开(公告)号:CN107421820A
公开(公告)日:2017-12-01
申请号:CN201710767263.9
申请日:2017-08-25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形状记忆性能的沥青胶浆自修复性能评价方法,属于沥青路面耐久性技术领域,解决目前缺少沥青胶浆自修复性能测试方法、疲劳试验方法耗时长、操作繁琐、测试结果重复性和再现性差的问题。本发明首先优选形状记忆短纤维和热塑性颗粒,其中纤维作为胶浆增强材料,并赋予纤维形状记忆功能;制备沥青胶浆小梁试件,进行三点弯曲试验,当小梁试件裂缝扩展到距梁顶部5mm处细线时停止加载,记录最大弯拉强度Ri;将没有完全断裂的小梁放入烘箱中养护,对冷却后的试件重复上述试验,记录最大弯拉强度Rs,以Rs与Ri的比值作为评价自修复效果的指标,比较不同短纤维和热塑性颗粒掺量自修复效果,确定其最佳掺量,延长沥青路面使用寿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