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912184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510080565.3
申请日:2025-01-17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钢渣增强的复合碱激发地聚物制备方法,属于路面基层材料制备领域,解决目前地聚物制备过程中凝结时间过长、地聚物强度较低、体积稳定性较差、碱激发剂成本较高、难以满足工程应用等问题。先使用氢氧化钾、碳酸钠、水玻璃提前24小时制备复合碱激发剂碱激发剂,再混合钢渣粉、矿渣粉、粉煤灰制备地聚物前驱体。然后,将碱激发剂和地聚物前驱体混合搅拌均匀,制得地聚物净浆,在模具中静置24小时脱模,养生3天、7天、28天,通过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干缩系数评价其性能。本申请制备的钢渣增强的复合碱激发地聚物,使用碳酸钠制备激发剂,增加凝结时间,降低成本,增强地聚物强度,具备十分明显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9056715B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1810991622.3
申请日:2018-08-23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E02D5/5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GFRP抗拔桩及施工方法,适用于抗拔桩、土钉边坡支护工程,步骤包括:a.在建筑施工地基定位后在表面钻孔,孔径与桩体直径相同;b.将桩体打入地基,因桩体表面设有螺纹,增大桩体与土体间的摩擦力,桩体的底部安装有锥尖,在变截面沿桩周均匀分布四个凹槽,在凹槽处楔入抗压强度高的侧翼,端头宽度和侧翼相同,从而在打桩的过程中保护侧翼不受损害,高粘结强度GFRP变形筋和桩底侧翼水平方向的契合作用共同实现了桩体的稳定性;c.将钻孔侧壁灌注混凝土填缝处理;一种新型GFRP抗拔桩在施工过程中保护了椎间的结构稳定性,使得桩侧摩阻力发挥充分,而且桩周被土体形成的混凝土胶结面加固,有效增加了单桩承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7802196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410008434.X
申请日:2024-01-03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12Q1/18 , C12Q1/6869 , C12Q1/6888 , G01N21/64 , G01N30/02 , G01N30/9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沥青抗生物老化剂抑菌效果评价方法,属于沥青生物老化领域,解决目前缺少直接从微生物生长繁殖情况评价沥青抗生物老化剂抑菌效果的问题,更客观地表征了抗生物老化剂对沥青路面中微生物侵蚀的抑制作用。本发明首先观察沥青抗生物老化剂作用前后沥青表面微生物活性变化,然后通过试验计算一定时间内抗生物老化剂的杀菌率,和抗生物老化剂在沥青中的残留率,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分析抗生物老化剂的抑菌效果。本发明提供的沥青抗生物老化剂抑菌效果评价方法为表征沥青抗生物老化剂抑菌效果提供新的评价方法及指标,为研究高效、持久的抗生物老化剂提供理论依据,对提高沥青路面的抗老化性能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7660614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657283.2
申请日:2023-12-05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12Q1/6869 , C12Q1/689 , C12Q1/6895 , C12Q1/06 , G01N30/02 , G01N30/72 , C12R1/01 , C12R1/64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微生物相互作用的复合降解菌筛选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石油污染微生物技术修复领域,解决微生物修复效率低、周期长、生物密度低等问题,避免引入外源微生物所造成的二次污染。本发明首先从石油污染土壤中按照不同时期进行取样,进行细菌和真菌测序以及代谢组学分析;其次根据物种注释信息及代谢产物构建物种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筛选具有协同作用的不同细菌和真菌,再采用相应培养基制备接种液及复合降解菌液;然后制备生物炭并与复合降解菌液固定培养为生物炭固定化菌;最后通过红外光谱仪、气相色谱‑质谱、平板计数法进行分析,以此监测生物炭固定化菌对石油烃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降低了石油烃污染土壤的修复成本,具有良好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7660186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657150.5
申请日:2023-12-05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林区道路沥青路面复合抗生物老化剂的复配方法,属于沥青抗老化剂研发领域,解决目前沥青抗生物老化剂的复配方法未考虑林区沥青路面微生物对沥青四组分降解效率差异的问题。本发明依据沥青四组分对微生物降解敏感性的不同,测定林区沥青道路上的优势菌种,选取相应合适的抗菌剂,再根据各层沥青四组分的含量和优势菌种对各组分的降解率,设计、优化复合抗生物老化剂的复配比例,制备高效的复合抗生物老化剂。本发明提供的设计方法考虑了林区沥青路面优势菌种对沥青四组分降解效率的差异性,提出对沥青四组分均能高效降解的复合抗生物老化剂的复配方法,对提高沥青路面的抗生物老化性能、路用性能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6359038A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310232763.8
申请日:2023-03-10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G01N3/20 , G01N3/08 , G01N3/06 , G01N23/046
Abstract: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改性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开裂机制的表征方法,属于改性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开裂机制研究的技术领域,解决目前改性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内部裂缝发展宽度及分布情况不能有效获取的问题。先制备氢化环氧改性乳化沥青和三组马歇尔试件,用第一组试件制备半圆弯曲试件;试验获取半圆弯曲试件加载至完全破坏的荷载‑位移曲线,对剩余两组马歇尔试件进行劈裂破坏和CT扫描试验,分析得到试件断裂前后内部裂缝宽度及分布情况;总结分析改性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开裂机制。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够分析改性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破坏时的开裂机制,对于提高改性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低温性能和裂缝自修复的研究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6296898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314926.7
申请日:2023-03-28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改性乳化沥青形状记忆性能的表征方法,属于沥青路面材料技术领域,通过动态剪切流变试验和多重应力蠕变恢复试验对改性乳化沥青的形状记忆性能进行表征,验证其形状记忆性能,解决目前缺乏更便捷、更准确表征改性乳化沥青形状记忆性能试验方法,难以更全面地评价改性乳化沥青形状记忆性能的问题。本发明首先采用具有形状记忆性能的改性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通过动态剪切流变试验、多重应力蠕变恢复试验对改性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进行测试,得到描述沥青形状固定、形状恢复的相关参数,将不同试验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利用其相关关系来完整评价改性乳化沥青的形状记忆性能,为完善改性乳化沥青的低温性能评价指标提供新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16230103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310314853.1
申请日:2023-03-28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G16C10/00 , G06F18/2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沥青热分解机理研究方法,属于沥青材料火灾安全技术领域,解决目前尚未能从微观尺度上研究沥青热分解反应机理的问题。首先将沥青分离为四种组分,通过分析试验数据构建沥青及其四组分的分子模型;然后对沥青及其四组分在氮气气氛下进行热重‑傅里叶红外光谱联用试验,拟合沥青及四组分的反应动力学参数;为构建的分子模型添加反应力场与力场参数训练集,对建立的分子模型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拟合反应动力学参数并与试验拟合的参数对比、验证,统计沥青分子模型热分解过程中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信息、产物种类和数量分布,研究沥青的热分解机理,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丰富了沥青热分解理论研究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6178975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310232543.5
申请日:2023-03-10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氢化环氧树脂改性乳化沥青的制备方法,属于沥青路面材料领域,采用先乳化后改性的方法制备氢化环氧树脂改性乳化沥青,解决普通乳化沥青性能不足,耐候性、抗老化性较差的问题。基于先乳化后改性的思路,采用一种氢化环氧树脂,首先使用阳离子慢裂慢凝乳化剂对70#道路石油沥青进行乳化,将氢化环氧体系加入乳化沥青中进行搅拌,得到新型环氧树脂材料改性乳化沥青;氢化环氧树脂由于具有饱和环己烷,其中更为稳定的氢键可以提供良好的耐候性、抗紫外线等性能,且它的固化物力学性能良好,因此采用氢化环氧树脂来改性乳化沥青,提高乳化沥青用于沥青路面冷再生的适用性,使冷再生混合料具有更好的高温性能,且低温韧性也得到改善。
-
公开(公告)号:CN114923846A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2210189076.8
申请日:2022-02-28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压电沥青混合料及其荷载‑压电‑电热转化的评价方法,属于压电沥青混合料评价领域,解决压电路面中电能难以收集、存储、利用、评价及自愈合沥青耐久性较差、操作复杂的问题。本发明首先采用首先将聚偏二氟乙烯‑六氟丙烯粉末和炭黑粉末与基质沥青充分混合制得具有电活性及导电性的改性沥青。选用AC‑13F集配,用压电陶瓷集料等体积替换4.75毫米及以上集料的40%,并加入钢纤维提升混合料的导电性。通过红外热成像仪观察施加重复荷载后马歇尔试件表面温度变化,评价荷载‑发电‑电热能量转化的效果。本发明的压电沥青混合料及荷载‑压电‑电热转化的评价方法能够有效利用道路压力及振动能量,产生的电热可提升沥青混合料的自愈合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