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5934A
公开(公告)日:1996-07-03
申请号:CN94192570.6
申请日:1994-04-14
Applicant: 赫希斯特人造丝公司
IPC: C07C41/09 , C07C209/6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C41/09 , C07C201/12 , C07C213/06 , C07C205/34 , C07C217/10 , C07C43/1783 , C07C43/164 , C07C43/1742 , C07C43/2055
Abstract: 借助脂族伯醇与被取代苯乙醇的醚化反应制备相应的被取代苯乙醇醚。该醚化反应在酸性催化剂存在下通过使被取代苯乙醇与脂族伯胺反应而完成。
-
公开(公告)号:CN1044808A
公开(公告)日:1990-08-22
申请号:CN89109854.2
申请日:1989-12-30
Applicant: 亚历山大·米克海罗维奇·安德利夫斯基 , 米克海尔·维克托罗维奇·格利利克 , 色格·维克托罗维奇·安卫东 , 伊弗格尼亚·瓦西里夫娜·高迪夫斯卡娅 , 埃利娜·舒利莫夫娜·阿尔特曼 , 吉奥吉·尼克拉维奇·沃罗佐夫 , 奇里尔·米克海罗维奇·居麦夫
Inventor: 亚历山大·米克海罗维奇·安德利夫斯基 , 米克海尔·维克托罗维奇·格利利克 , 色格·维克托罗维奇·安卫东 , 伊弗格尼亚·瓦西里夫娜·高迪夫斯卡娅 , 埃利娜·舒利莫夫娜·阿尔特曼 , 吉奥吉·尼克拉维奇·沃罗佐夫 , 奇里尔·米克海罗维奇·居麦夫
IPC: C07C205/11 , C07C205/58 , C07C205/45 , C07C233/65 , C07C25/02 , C07D311/8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D311/80 , C07B39/00 , C07C17/12 , C07C50/24 , C07C201/12 , C07C231/06 , C07C231/12 , C07C303/02 , C07C25/13 , C07C25/02 , C07C309/86 , C07C205/12 , C07C205/46 , C07C205/58
Abstract: 含有受体基团的溴化的芳族和杂环化合物制备方法,在于使用溴或溴氢酸盐溴化芳族和杂环化合物而实现,在配有硝酸或其盐的硫酸或发烟硫酸存在时,在20-120℃温度下,在按1摩尔原料化合物计试剂的摩尔个比如下:溴0.5-3.2或溴氢酸盐1.0-7.0,硝酸0.5-3.0或硝酸盐1.0-4.0,硫酸或发烟硫酸6.0-7.0的条件下进行工艺过程。所得化合物用于作为防火剂,作为合成染料,颜料,除莠剂的中间产物以及用于其它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87107214A
公开(公告)日:1988-06-15
申请号:CN87107214
申请日:1987-10-30
Applicant: 陶氏化学公司
Inventor: 泽农·利森科
IPC: C07C91/4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C201/12 , C07C201/08 , C08G73/22 , C07C213/02 , C07C215/80 , C07C205/12 , C07C205/26
Abstract: 高纯度4,6-二氨基-1,3-二羟基苯的制备,其步骤为:(a)在产生1,2,3-三卤代-4,6-二硝基苯的条件下将1,2,3-三卤代苯与硝化试剂和酸相接触;(b)在产生4,6-二硝基-2-卤代-1,3-二羟基苯的条件下将由(a)制得的1,2,3-三卤代-4,6-二硝基苯与链烷醇及碱相接触;(c)在产生4,6-二氨基-1,3-二羟基苯的条件下将由(b)制得的4,6-二硝基-2-卤代-1,3-二羟基苯在溶剂和催化剂存在下与氢化试剂相接触。所制得的4,6-二氨基-1,3-二羟基苯可用于制备高分子量聚苯并唑。
-
公开(公告)号:CN109678723A
公开(公告)日:2019-04-26
申请号:CN201811465909.9
申请日:2018-12-03
Applicant: 浙江工业大学
IPC: C07C205/57 , C07C201/12 , C07C65/21 , C07C63/04 , C07C63/70 , C07C51/26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C201/12 , C07C51/265 , C07C205/57 , C07C65/21 , C07C63/04 , C07C63/7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化工产品生产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通式(Ⅱ)取代苯甲酸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由相应的取代烷基苯通式(Ⅰ)为原料,稀硝酸为反应介质,氧气为氧化剂,选用结构为式(Ⅲ)或式(Ⅳ)所示酰亚胺类化合物为催化剂,在高压釜中经催化氧化制得取代苯甲酸,其中R1为C1-C4的烷基;R2为卤素,硝基,C1-C4的烷基,甲氧基,三氟甲基。本发明提供一种生产纯度高,制备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后处理简便,成本低且无污染的一种绿色的取代苯甲酸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9232261A
公开(公告)日:2019-01-18
申请号:CN201811286697.8
申请日:2018-10-31
Applicant: 周银平
Inventor: 周银平
IPC: C07C201/12 , C07C205/11 , C07C29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C201/12 , C07C205/11 , C07C239/12 , C07C291/02 , C07C205/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苄溴化合物(I或II)的方法,该方法具有反应收率高,产品纯度高,生产三废少、环境相容性好。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9126878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11107980.X
申请日:2018-09-21
Applicant: 深圳大学
IPC: B01J31/22 , C07C201/12 , C07C205/4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31/226 , B01J31/2217 , B01J2231/34 , B01J2531/0213 , B01J2531/0238 , B01J2531/16 , B01J2531/18 , C07B2200/07 , C07C201/12 , C07C2601/14 , C07C205/4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金属配合手性催化剂,所述金属配合手性催化剂为负载型手性催化剂,包括海绵基体,以及负载在所述海绵基体上的手性金属配合物,且所述手性金属通过Linker试剂负载在所述海绵基体上,其中,所述海绵为3D多孔结构的聚合物骨架,含有表面活性基团A;所述手性金属配合物包括手性配体,以及与所述手性配体配位结合的金属,且所述手性配体含有活性基团B,所述金属为过渡态的金属单质、合金或金属离子;所述Linker试剂至少含有能与所述表面活性基团A结合的第一活性官能团C和能与所述活性基团B结合的第二活性官能团D。
-
公开(公告)号:CN109096117A
公开(公告)日:2018-12-28
申请号:CN201811116304.9
申请日:2018-09-25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C07C201/12 , C07C205/26 , C07C205/16 , C07C205/19 , B01J31/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C201/12 , B01J31/08 , C07C205/26 , C07C205/16 , C07C205/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1-苯基-2-硝基乙醇及其衍生物的制备方法,1-苯基-2-硝基乙醇或其衍生物以苯甲醛或其衍生物、及硝基甲烷为原料,以叔丁醇为溶剂,采用强碱性的氯型717阴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经Henry反应制备完成。采用本发明方法进行苯基硝基醇的制备,催化剂效果强,合成反应转化率高,产率60-80%,后处理只需过滤即可除去产物中的催化剂,简化了后处理操作。
-
公开(公告)号:CN109053455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10876488.2
申请日:2018-08-03
Applicant: 兰州大学
IPC: C07C201/12 , C07C205/4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C201/12 , C07C2601/08 , C07C2601/14 , C07C2601/18 , C07C2601/20 , C07C205/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α‑硝基‑α‑芳基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碱的作用下,α‑硝基酮类化合物与二芳基碘鎓盐反应,得到所述的α‑硝基‑α‑芳基酮类化合物;其中,所述α‑硝基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式如下:或所述二芳基碘鎓盐的结构式如下:或所述α‑硝基‑α‑芳基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式如下:或A为5~12元环,R为烷基或芳基,R1为烷基或芳基,Ar为芳基,X‑为阴离子。本发明在无过渡金属催化条件下,可经济、高效地实现α‑硝基‑α‑芳基环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反应操作简单、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08947754A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811005586.5
申请日:2018-08-30
Applicant: 郑州大学
IPC: C07B39/00 , C07C17/16 , C07C22/08 , C07C21/18 , C07C23/10 , C07C41/22 , C07C43/225 , C07C201/12 , C07C205/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B39/00 , C07C17/16 , C07C41/22 , C07C201/12 , C07C2601/16 , C07C22/08 , C07C21/18 , C07C23/10 , C07C43/225 , C07C20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齿亚磷酸酯配体在C‑F键构建反应中的应用,所述具有不同连接结构的双齿亚磷酸酯配体,能够应用于与铁催化C‑F键构建反应,所述的配体和铁盐共催化下,在有机溶剂中发生烯丙醇类化合物氟化反应,所述双齿亚磷酸酯配体具有以下通式:通式中Linker为1,2‑丙二醇、乙二醇中的一种,其中所述的Linker为相应的二醇脱去羟基上的H 之后与P连接。双齿亚磷酸酯配体用于催化烯丙基氟化反应,催化体系不仅反应活性高,而且底物普适性广。此催化体系构建碳‑氟键合成不同含氟有机化合物,反应催化剂用量小。
-
公开(公告)号:CN108779041A
公开(公告)日:2018-11-09
申请号:CN201780017014.6
申请日:2017-02-03
Applicant: 乌迪内大学 , 创新工厂有限责任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F15/0053 , C07B41/02 , C07C29/14 , C07C29/143 , C07C29/145 , C07C41/26 , C07C201/12 , C07C2601/14 , C07C2602/10 , C07C2602/42 , C07F15/0046 , C07C33/22 , C07C33/20 , C07C33/24 , C07C35/50 , C07C31/125 , C07C35/08 , C07C33/025 , C07C35/36 , C07C43/23 , C07C33/26 , C07C33/46 , C07C205/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具有二和三齿氮和膦配体的钌和锇的二羰基络合物。本发明涉及制备这些络合物的方法以及原位分离或制备的这些络合物作为催化剂用于酮和醛转移加氢或用氢加氢的还原反应的用途。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