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机载轻小型多光谱成像系统及其成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864807B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1911172619.X

    申请日:2019-11-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人机载轻小型多光谱成像系统,包括图像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图像信息;若干个并行的光谱图像提取模块,用于提取不同波段下的图像光谱信息;与图像滤波模块一一对应的偏振模块,用于提取图像光谱信息中的偏振光谱信息;滤波模块,用于生成滤波函数,通过滤波函数对偏振光谱信息进行滤波处理;滤波函数调整模块,用于对滤波函数进行调整;图像合成模块,用于使用经过滤波处理的偏振光谱信息合成图像。本发明能够改进现有技术的不足,简化系统构成,提高成像效果。

    用于非接触式感测物质的基准开关架构

    公开(公告)号:CN112985603A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2110242820.1

    申请日:2016-08-29

    Applicant: 苹果公司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用于非接触式感测物质的基准开关架构。本发明涉及用于在采样界面处测量样本(620)中的物质的浓度和类型的系统(600)和方法。所述系统(600)包括光源(602)、一个或多个光学器件(606,610,612)、一个或多个调制器(634,636)、基准(608)、检测器(630)以及控制器(640)。所公开的所述系统和所述方法能够通过在不同的测量光路之间共享一个或多个部件来考虑源自所述光源、一个或多个光学器件和所述检测器的漂移。另外,通过在所述光源与所述样本或基准之间放置一个或多个调制器,所述系统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漂移并且消除因杂散光导致的错误测量。此外,通过将检测器像素和微光学器件映射到所述样本中的位置和深度,所述系统能够沿着所述样本内的各种位置和深度检测所述物质。

    一种多角度偏振卫星的数据预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945384A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2110222941.X

    申请日:2021-03-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高分五号卫星多角度偏振成像仪(DPC/GF‑5)及类似星载传感器的L1级辐射/偏振观测和观测几何的多角度数据重组匹配方法,包括整轨影像数据分块技术;参考像元选择方法;基于观测天顶角和观测方位角联合的邻近像元观测角度匹配方法;逐像元多角度数据定序重组技术。本发明提出的辐射/偏振观测数据的多角度重组匹配方法,能够解决国产多角度偏振卫星影像因裁切和拼接导致的数据跳变和条带问题,克服其对大气、地表参数反演造成的影响,有效提升定量反演精度。

    一种多功能Stokes-Mueller矩阵成像偏振仪的标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307722B

    公开(公告)日:2021-04-16

    申请号:CN201911206322.0

    申请日:2019-11-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功能Stokes‑Mueller矩阵成像偏振仪的标定方法,采用本征值标定法,能够实现对反射系统和透射系统以及系统各个元件的精确标定。本发明采用一次本征值标定法和分步本征值标定法分别对该系统进行标定,不仅实现了偏振仪的高精度测量,还完成了对系统中所有器件的单独标定,可以确定每个元件的误差大小,从而确定整个系统的误差链,最终提高仪器的测量精度。该标定方法操作简单、可行性强、标定精度高。

    用于非接触式感测物质的基准开关架构

    公开(公告)号:CN108449957B

    公开(公告)日:2021-03-09

    申请号:CN201680049893.6

    申请日:2016-08-29

    Applicant: 苹果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采样界面处测量样本(620)中的物质的浓度和类型的系统(600)和方法。所述系统(600)包括光源(602)、一个或多个光学器件(606,610,612)、一个或多个调制器(634,636)、基准(608)、检测器(630)以及控制器(640)。所公开的所述系统和所述方法能够通过在不同的测量光路之间共享一个或多个部件来考虑源自所述光源、一个或多个光学器件和所述检测器的漂移。另外,通过在所述光源与所述样本或基准之间放置一个或多个调制器,所述系统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漂移并且消除因杂散光导致的错误测量。此外,通过将检测器像素和微光学器件映射到所述样本中的位置和深度,所述系统能够沿着所述样本内的各种位置和深度检测所述物质。

    可同时检测太赫兹波偏振度及时域波形的探测天线阵列

    公开(公告)号:CN112268617A

    公开(公告)日:2021-01-26

    申请号:CN202011015862.3

    申请日:2020-09-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同时检测太赫兹波偏振度及时域波形的探测天线阵列,包括M行具有水平电极的天线阵元和N行具有竖直电极的天线阵元,相邻两行具有水平电极的天线阵元之间设置一行具有竖直电极的天线阵元。该阵列采用一组电极方向互相垂直的天线阵元对称排布形成的光电导天线阵列,作为THz‑TDS系统中的太赫兹波探测器能够同时检测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的太赫兹波,从而实现对太赫兹波偏振态的快速检测。

    偏振成像系统
    14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240801A

    公开(公告)日:2021-01-19

    申请号:CN202011092144.6

    申请日:2020-10-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偏振成像系统,包括前置镜组、滤光元件、中继镜组和光电探测器;其中,中继镜组采用双远心光路,前置镜组与滤光元件分别位于中继镜组的物方,光电探测器位于中继镜组的像方,前置镜组的像面与中继镜组的前焦面重合,滤光元件位于前置镜组的像面位置;以及,目标光经前置镜组聚焦至中继镜组的前焦面进行一次成像形成第一图像,第一图像经滤光元件滤除无效信息后再经中继镜组进行两次傅里叶变换在光电探测器处进行二次成像。本发明可将光学串扰降低到一个合理的水平,提高目标的能量集中度,具有高信噪比、高自由度、高空间分辨率的特点。同时通过在前置镜组的像面位置切换不同功能的滤波片,可以实现多种模式的成像。

    一种“十”字型四孔径视场部分重叠仿生热成像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595624B

    公开(公告)日:2021-01-01

    申请号:CN201910877281.1

    申请日:2019-09-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十”字型四孔径视场部分重叠仿生热成像系统,属于光电探测和图像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探测成像模块、系统供电电源板、FPGA信号处理板、PC机处理显示模块。探测成像模块包括四个单孔径探测成像子模块,每个单孔径探测成像子模块包括光学镜头、探测器及探测器驱动电路板。本发明通过“十”字型四孔径视场部分重叠仿生热成像布局,构造类似人眼视觉的中心高分辨成像、周边大视场搜索的视觉模式,缓减常规热成像系统视场与分辨率的矛盾,并利用“十”字型四孔径视场部分重叠仿生热成像系统实现仿生全偏振热成像或双色热成像,提高光学系统的灵敏度,增强复杂背景下运动目标的探测与识别能力。

    用于动态目标测量的分时型红外偏振成像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440926B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1910742402.1

    申请日:2019-08-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偏振成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动态目标测量的分时型红外偏振成像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镜头模块、检偏器组件、红外焦平面探测器、控制模块和数据采集处理模块;检偏器组件包括可绕其自身光轴转动的偏振片,偏振片位于镜头模块与红外焦平面探测器之间;控制模块与检偏器组件、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电连接,用于控制偏振片绕其自身光轴匀速转动,以及控制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在偏振片转至选定的不同偏振方向时进行曝光,测量目标场景在不同偏振方向下的红外辐射强度图像;数据采集处理模块用于接收红外辐射强度图像,解算得到目标场景的红外偏振图像。本发明偏振成像速度快,可满足运动目标或变化场景的红外偏振实时探测需求。

    一种基于时隙复用的光纤偏振光谱分析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346304B

    公开(公告)日:2020-10-02

    申请号:CN201910561005.4

    申请日:2019-06-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时隙复用的光纤偏振光谱分析系统,包括传入光纤、偏振光分光单元、偏振光接收透镜组、偏振光探测单元、延时光纤和偏振光转换单元;传入光纤一端用来输入脉冲光信号,另一端与偏振光分光单元连接;偏振光分光单元为倾斜光纤光栅,将输入的脉冲光信号分为P偏振光和S偏振光;延时光纤用于产生延时并将P偏振光输入偏振光转换单元;偏振光转换单元将P偏振光转换为第二S偏振光,反向传输至偏振光分光单元,被偏振光分光单元下端镀的金属反射至偏振光接收透镜组和偏振光探测单元。本发明结构更简单紧凑,稳定性较高,适用于条件恶劣、复杂的野外和工业环境,可以对光谱信息进行实时、快速、高精度的分析。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