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809583A
公开(公告)日:2023-03-17
申请号:CN202211659910.1
申请日:2022-12-22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沈阳工程学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东北大学 ,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Inventor: 李桐 , 杨超 , 董雪情 , 雷振江 , 王亮 , 刘劲松 , 张彬 , 孙峰 , 宋进良 , 田小蕾 , 张野 , 石啸林 , 吴林桥 , 包美玲 , 彭少卿 , 吴依明 , 刘扬 , 任帅 , 赵海 , 耿洪碧 , 宋纯贺 , 黄博南 , 崔世界 , 李菁菁 , 赵玲玲 , 姜力行 , 孙赫阳 , 阎宇航 , 邱兵兵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油浸式变压器机械振动仿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POD的变压器振动场数字孪生模型降阶方法。本发明包括:步骤1.针对变压器物理实体建立简化的三维模型。步骤2.建立电磁‑结构力场耦合仿真模型,获取变压器绕组振动场分布特性。步骤3.基于电磁‑结构力场耦合仿真模型,采用POD算法对振动信号样本矩阵提取POD降阶模态,计算变压器绕组振动场分布,从而构建变压器绕组振动场降阶模型;步骤4.验证对变压器绕组振动场选取的降阶维数是否为最优降阶模态。本发明以最少降阶模态数获得高维复杂系统的等效模型,节省了变压器电磁‑结构力场耦合仿真计算时间,适用于构建变压器振动场数字孪生模型,能够实现物理场快速仿真。
-
公开(公告)号:CN114971899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404785.3
申请日:2022-04-18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东北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nventor: 李桐 , 王刚 , 李青春 , 朱文頔 , 赵海 , 张建 , 唱友义 , 黄博南 , 刘淼 , 李健 , 梁晓赫 , 张晔 , 夏楠楠 , 杜维春 , 蒯继鹏 , 赵适宜 , 回旋 , 石泽文 , 宋进良 , 杨超 , 李泓言 , 孙赫阳 , 孙茜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新能源参与下的日前、日内和实时市场电能交易优化方法,方法首先基于章鱼模型的自适应预测方法分别对负荷、新能源机组出力和电价进行预测,并建立对应的不确定性模型;然后在日前市场,新能源发电商及常规发电商向电力交易中心进行电量及电价的申报;接着构建日前‑日内市场出清优化模型,采用构建的模型进行日前市场的出清,以减小实时市场的功率偏差;最后在日前市场出清后进入实时市场投标阶段,构建日内‑实时市场出清优化模型,采用构建的模型进行实时市场的电能交易优化。本发明充分考虑新能源对于电力市场电价的影响,在不同的时间尺度构成多阶段联合的现货市场交易,降低系统运行的成本,提高新能源的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599866B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1811546967.4
申请日:2018-12-18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抚顺供电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东北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预测辅助的电力系统状态估计方法,流程包括:根据电网的历史数据,对极限学习机进行训练;利用无迹变换构造Sigma点集;计算k时刻状态转移函数;获得k+1时刻预测值的Sigma点集,对Sigma点集进行无迹变换的反变换,获得k+1时刻电网预测状态值;根据所述电力系统预测数据与量测数据均可视为随机高斯分布,根据卡尔曼滤波算法原理,求得电网k+1时刻估计状态值;并且根据判断条件,重复上述步骤;本发明将基于极限学习机获得的预测数据与利用状态估计实时估计值通过线性外推法获得的预测数据进行加权结合,并通过实际估计数据准确度对权值进行自适应调整,得到更加精确的预测数据;实现了更加精确、快速的电力系统状态估计。
-
公开(公告)号:CN110645098B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1910918619.3
申请日:2019-09-26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二氧化碳储能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运行方法,涉及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优化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电力母线、热负荷母线、冷负荷母线、跨临界二氧化碳储能子系统、能源输入模块、燃气轮机、燃气锅炉、余热锅炉、电制冷机、吸收式制冷机、地源热泵以及热储能装置;其运行方法为先判断可再生能源能否满足当前时刻电负荷需求,如果满足则由可再生能源进行供电,燃气锅炉、地源热泵、余热锅炉以及热储能装置供热,电制冷机和吸收式制冷机供冷;否则选择供电设备;最后确定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供需平衡,进而确定系统中各个设备的出力。本发明的系统及其运行方法,使整个系统更加紧密的联合在一起,提高了系统的运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345045B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1811442084.9
申请日:2018-11-29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基于双乘子迭代算法的电热综合能源系统经济调度方法,流程包括:建立电热综合能源系统经济调度模型;采用Lagrange乘子法求解电热综合能源系统经济调度模型,转化为优化调度问题;设计双乘子迭代算法求解上述优化调度问题,找到满足约束条件下各机组的最优出力,计算电热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下的运行总成本最小值;本发明中电热综合能源系统经济调度模型首次考虑了网络传输损耗,并且能够实现实时计算;实现了电热两种能源协同优化配置;在计及网络传输损耗的前提下,满足用户两种负荷需求的同时减少企业的产能成本;采用本发明提出的双乘子迭代算法可以避免直接求解多维隐式方程组,降低了模型求解的复杂程度并具有很快的收敛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159985A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2110324102.9
申请日:2021-03-26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G06Q50/06 , G06F30/27 , G06F111/04 , G06F11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热综合能源系统的两阶段优化调度方法,属于综合能源系统经济调度技术领域。首先建立包含电热替代型负荷在内的综合需求响应模型,并定义机组波动评价指标,将它们应用到上下层两阶段优化调度过程中。在上层优化调度阶段,以风电消纳最大为目标,建立功率平衡关系式和目标函数。在下层优化调度阶段,以系统煤耗量最小为目标优化设备出力,建立功率平衡关系式和目标函数。并通过改进的粒子群算法求解上下层两阶段优化调度过程中的待优化变量。该方法充分利用了综合需求响应和储能装置发挥其调度灵活性,在提升系统的调峰能力和风电消纳率的同时平滑机组出力,相较于传统的为消纳风电而频繁的调整机组出力更有利于系统的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3131472A
公开(公告)日:2021-07-16
申请号:CN202110422647.3
申请日:2021-04-16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风电不确定性的含储能电‑热互联系统协调调度方法,涉及电‑热互联系统优化调度技术领域。包括:每个调度时段都对风速历史数据进行更新,并基于卡曼滤波建立风电预测模型,用于对风速进行预测,再根据风速与出力的特性曲线,将风速转化为风电出力;基于风电预测结果,构建系统协调调度模型,包括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对系统机组出力及设备状态进行优化调度,其中储能设备按照不同的态势参与系统调度;提出自反馈修正模型,通过自反馈修正模型对风电预测误差进行在线预测,以此修正预测结果,进而根据修正后的预测结果对系统的优化调度指令进行修正。在满足系统安全运行的前提下,最大限度降低了弃风量及系统运行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8242812B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1810223025.6
申请日:2018-03-19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H02J3/1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模块度优化的双阶段无功电压分区方法及系统,其方法的具体步骤包括:1)第一阶段,进行中心吸引聚类;2)第二阶段,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初始种群的模块度进行优化,得到模块度的最优解和与其相对应最优无功分区;其系统包括:电网信息采集模块、初始分区模块、优化分区模块和分区显示模块。本发明避免了搜索的盲目性并提高了搜索的精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037837A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2110247246.9
申请日:2021-03-05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面向综合能源系统基于边缘计算的智能终端及其控制方法,所述智能终端能够通过采集综合能源系统能源设备数据和构建协同通信网络,在智能终端在执行考虑时延与动态事件触发分组一致性协议,实现经济最优控制,同时在智能终端执行该协议时,能够有效减少通信资源,并使协同控制策略在有时延的非理想通信条件下仍然可以有效地对综合能源系统多种能能源进行优化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9944650B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1910221748.7
申请日:2019-03-22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的冷热电联产系统及方法,涉及冷热电联产系统优化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发电机、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模块、压缩热利用模块、太阳能预热模块、电制冷机、吸收式制冷机、余热锅炉和电锅炉;发电机为系统中的装置和用户供电;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模块将空气压缩后释放电能,输出端与电制冷机、电锅炉和用户输入端连接;压缩热利用模块将空气冷却,储存吸收热能的水,输出端与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模块和用户连接;太阳能预热模块对空气进行升温后输出至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模块;余热锅炉、吸收式制冷机、电制冷机和电锅炉的输出端与用户连接。本发明充分满足系统中能量需求的变化,提高系统在变工况条件下的稳定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