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841288B
公开(公告)日:2020-10-23
申请号:CN201910281358.9
申请日:2019-04-09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5/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二氧化碳冷却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所述余热排出系统包括:能动余排子系统和非能动余排子系统;能动余排子系统和非能动余排子系统共用余排换热器;在正常停堆或事故停堆且电源可用时,余热排出系统自动投入能动余排子系统,CO2冷却剂被驱动进入余热排出系统,将热量传递给分离式热管换热器进行散热;当断电事故发生后,能动余排子系统停运,自动投入非能动余排子系统,CO2冷却剂自动进入余热排出系统,将热量传递给分离式热管换热器进行散热;通过设置能动与非能动结合的余热排出系统,满足了专设安全系统的纵深防御要求,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128415A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1911414504.7
申请日:2019-12-3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5/25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闭式气体布雷顿循环的热管反应堆及其运行方法,包括:反应堆、热管、压气机、气轮机、热管换热器、冷却器、发电机和回热器;所述反应堆通过热管与热管换热器一端连接,所述热管换热器另一端分别连接有回热器和气轮机的进气端;所述气轮机的排气端连接发电机;所述回热器还与压气机连接;所述回热器与压气机之间还连接有冷却器;所述气轮机的排气端也与回热器连接;所述热管内还包括:热管蒸发段和热管冷凝段。本发明创新性地采用了热管技术代替了传统压水堆的反应堆冷却剂系统,采用闭式布雷顿气体循环简化了反应堆动力转换系统及安全配套设施的设计,提升了反应堆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009228A
公开(公告)日:2019-07-12
申请号:CN201910270638.X
申请日:2019-04-04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邱志方 , 邓坚 , 方红宇 , 张丹 , 吴清 , 江光明 , 李喆 , 冉旭 , 李峰 , 喻娜 , 陈宏霞 , 初晓 , 张舒 , 陈宝文 , 吴鹏 , 鲜麟 , 周科 , 杨帆 , 张卓华 , 陆雅哲 , 吴广皓 , 蔡容 , 张晓华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概率论与确定论相结合的核电厂多样性保护系统设计方法,通过概率论识别系统及功能的重要度,确定多样性保护系统必须考虑的安全功能及系统;通过确定论确定安全系统功能的最小割集,确定多样性保护系统的功能需求。综合概率论与确定论的分析结果初步确定多样性保护系统的功能需求,并考虑相应的保护信号设置,最终通过概率论与确定论的定量化计算确定最优的多样性保护系统设置。本方法在传统的系统设计中引入了概率风险指引的方法,以实现系统设置最小化,安全功能最大的目的,在保障核电厂安全性的同时进一步优化核电厂的建造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9841288A
公开(公告)日:2019-06-04
申请号:CN201910281358.9
申请日:2019-04-09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5/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二氧化碳冷却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所述余热排出系统包括:能动余排子系统和非能动余排子系统;能动余排子系统和非能动余排子系统共用余排换热器;在正常停堆或事故停堆且电源可用时,余热排出系统自动投入能动余排子系统,CO2冷却剂被驱动进入余热排出系统,将热量传递给分离式热管换热器进行散热;当断电事故发生后,能动余排子系统停运,自动投入非能动余排子系统,CO2冷却剂自动进入余热排出系统,将热量传递给分离式热管换热器进行散热;通过设置能动与非能动结合的余热排出系统,满足了专设安全系统的纵深防御要求,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273114A
公开(公告)日:2019-01-25
申请号:CN201811069555.6
申请日:2018-09-13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5/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甲板空气冷却的热管式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包括反应堆压力容器,反应堆压力容器的一次侧管路通过主管道热管段与热源热管式换热器的一端连接,热源热管式换热器的另一端通过主管道冷管段与反应堆压力容器的一端连接,反应堆压力容器、主管道热管段、热源热管式换热器、主管道冷管段之间形成反应堆压力容器中冷却剂的循环回路;热源热管式换热器的两侧均通过连接管路与冷源热管式换热器连接,热源热管式换热器、冷源热管式换热器、连接管路之间构成封闭环路,冷源热管式换热器安装在甲板外表面。通过两道换热循环为系统中有效空间的布置提供便利,且提高了换热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273113A
公开(公告)日:2019-01-25
申请号:CN201811069552.2
申请日:2018-09-13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5/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海水冷却的热管式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包括反应堆压力容器,反应堆压力容器的一次侧管路通过热管段与热源热管式换热器的一端连接,热源热管式换热器的另一端通过冷管段与反应堆压力容器的一端连接,反应堆压力容器、热管段、热源热管式换热器、冷管段之间形成反应堆压力容器中冷却剂的循环回路;热源热管式换热器的两侧均通过连接管路与冷源热管式换热器连接,热源热管式换热器、冷源热管式换热器、连接管路之间构成封闭环路。本技术方案形成的两道换热循环仅仅依靠两相工质的密度差压头和毛细压头,对设备中冷热阱的位差要求较小,为系统中有效的空间布置提供便利,且提高了换热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273112A
公开(公告)日:2019-01-25
申请号:CN201811069152.1
申请日:2018-09-13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5/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重力方向流动的直接冷却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解决了采用海水管连通大海的余热排出设计时,会导致海水侧的两相流动振荡的问题。本发明包括与反应堆的进出口形成循环的蒸汽发生器,连接在反应堆与蒸汽发生器之间的主泵,与蒸汽发生器并联连接的余热排出冷却器;所述反应堆出口与蒸汽发生器入口之间的管道为热段管道,反应堆入口与蒸汽发生器出口之间的管道为冷段管道;所述余热排出冷却器的底部入口通过入口管线连接到热段管道上,余热排出冷却器的顶端出口通过出口管线连接到冷段管道上;所述入口管线上设置有一次侧入口电动阀,所述出口管线上设置有一次侧出口隔离阀。本发明能够避免两相流动振荡,余热导出的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4871364A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210293203.9
申请日:2022-03-23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IPC: B21F3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丝网槽辊子辊压压型机,包括撑板,撑板上设置有压辊,压辊通过滚动横移机构在撑板上滚动;压辊的轴向上设置有多个滚压条,多个滚压条均与压辊的中心轴线平行,撑板上开设有两个成型槽部,成型槽部包括多个与滚压条相匹配的成型槽;滚动横移机构包括套设于限位轴两端上的两个齿轮和设置于撑板两端的两个齿条;齿条用于与齿轮相啮合;撑板的两端对称设置两块挡板,挡板上开设有限位槽。本发明将所需要进行压槽工作的丝网放置于撑板上,通过滚压条与成型槽的配合,对丝网进行压槽工作并同时自由移动丝网满足丝网压槽工作的不同需求,有效避免丝网在压槽过程中被拉扯损坏和孔目增大。
-
公开(公告)号:CN111128413B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1911413258.3
申请日:2019-12-3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反应堆领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公开一种基于热光伏发电的热管反应堆系统,包括形成模块化装置的热管反应堆电源主系统、热光伏发电机冷却系统、舱内压力维持系统、应急堆芯冷却系统、废热导出系统、温湿度控制系统、整体式耐压壳,热管反应堆电源主系统位于整体式耐压壳内中部,热光伏发电机冷却系统对称布置热管反应堆电源主系统两侧,热光伏发电机冷却系统位于整体式耐压壳上,舱内压力维持系统位于整体式耐压壳尾部的底部,温湿度控制系统位于整体式耐压壳尾部的顶部壁上;废热导出系统位于整体式耐压壳底部壁外。本发明的系统具有长寿期甚至全寿期无换料、高固有安全性、低噪音、高功率体积重量比、系统设备简单可靠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1081396B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1911414644.4
申请日:2019-12-3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1/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反应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实现热辐射散热的折叠式隔热装置。本发明包括收缩系统、上部导轨结构、隔热屏蔽结构、下部导轨结构,其中收缩系统包括基座、驱动电机、螺栓、链轮、限位块、链条、紧固件,驱动电机安装在基座上;驱动电机轴承一端安装链轮,限位块安装在隔热屏蔽结构上正对链轮位置;上部导轨结构、下部导轨结构分别安装在反应堆容器的上端和下端,隔热屏蔽结构安装在上部导轨结构和下部导轨结构之间。本发明布置在堆芯外围,通过结构闭合和收缩折叠即可实现反应堆保温隔热和辐射散热,有效简化反应堆结构并实现本发明的多用途应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