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应堆控制棒棒间干涉效应测量及修正方法、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037951A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2010946451.X

    申请日:2020-09-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应堆控制棒棒间干涉效应测量及修正方法、应用,测量及修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确定需要进行棒间干涉效应刻度的控制棒E和控制棒F;S2、采用脉冲中子源法分别测量控制棒F当前棒位的效率ρF、控制棒E当前棒位的效率ρEHi、控制棒插入Hi时控制棒和控制棒F两棒的总效率ρEFHi;S3、计算控制棒E的Hi测量点控制棒E和控制棒F之间的干涉效应值Δρi。本发明方法利用脉冲中子源法测量不同棒位的次临界度反应性差值,通过修正单组理论计算提棒过程中不同棒位差引入的棒间干涉效应值,实现了控制棒棒间干涉效应修正处理,解决了零功率物理试验中复杂棒态不对称测量棒间干涉效应修正的技术问题,提高了反应性测量参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压力容器液位测量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692334A

    公开(公告)日:2020-09-22

    申请号:CN202010573044.9

    申请日:2020-06-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压力容器液位测量系统及方法,测量系统包括压力容器、差压变送器和平衡罐,所述压力容器的下取压口与差压变送器的负压侧连接,压力容器的上取压口与平衡罐连接,所述平衡罐与差压变送器的正压侧连接,所述压力容器的内底部设置有电加热元件,所述压力容器的内部分为区域A和区域B,所述区域A为上部的饱和区域,所述区域B为下部的非饱和区域,所述区域A内布置一个温度传感器,所述区域B布置多个温度传感器,所述平衡罐与差压变送器之间的冷段引压管采用红外成像测温仪测温。本发明通过对压力容器内部进行分区进行密度补偿,解决了现有差压法液位测量导致测量不准确的问题。

    一种用于安全壳容器的外壁均流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1370150A

    公开(公告)日:2020-07-03

    申请号:CN202010186431.7

    申请日:2020-03-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安全壳容器的外壁均流结构,包括外夹套,所述外夹套顶部设置有进液管,外夹套的内壁与安全壳容器的外壁之间形成有流道,所述流道内设置有多个位于进液管下方的弧形均流板,所述均流板安装在安全壳容器的顶部;多个均流板围绕安全壳容器的竖直中轴线均匀分布,多个均流板的一端共同构成内圈,多个均流板的另一端共同构成外圈,所述内圈的竖直中轴线与外圈的竖直中轴线共线。本发明使得流体由内侧向外侧运动时,一边旋转,一边做离心运动,在安全壳壁面形成旋流式液膜,有助于增大流体对壁面的浸润面积,同时,均流板作为翅片,增大了流体与安全壳的换热面积,进一步增强了流体携带热量的能力。

    热交换器壳体传热结构及传热管束的定位与安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849178A

    公开(公告)日:2020-02-28

    申请号:CN201911141658.3

    申请日:2019-1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交换器壳体传热结构及传热管束的定位与安装方法,所述结构包括:壳体,壳体上下端分别连接二次侧出口端和二次侧入口端,壳体侧面从上至下设有一次侧入口端和一次侧出口端,壳体内从上至下安装有若干定位环,每个定位环内安装有一个管子支撑板,所述管子支撑板设有若干管孔,若干传热管一端与一次侧入口端连接,另一端穿过所有管子支撑板后与一次侧出口端连接,管孔与传热管一一对应;本方法设计出一种工艺比较简单、成本较低的管壳式C型传热管束在壳侧的安装及定位结构及工艺,可以实现热弯成型的C型传热管束在具有多层支撑板和狭窄壳体内的热交换器模拟体内的安装及定位。

    阻力调节机构及其构成的反应堆闭式燃料组件水力学模拟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415843A

    公开(公告)日:2019-11-05

    申请号:CN201910727812.9

    申请日:2019-08-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阻力调节机构阻力调节机构包括阻力调节孔和阻力调节螺钉,阻力调节孔同轴心线设于流体的流通管道上,阻力调节孔的直径φD1≤流通管道的直径φD7;流通管道侧壁上设有螺纹孔,阻力调节螺钉的一端螺纹配合贯穿螺纹孔后伸入流通管道内;阻力调节机构用于反应堆闭式燃料组件水力学模拟阻力系数调节。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应堆闭式燃料组件水力学模拟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下管座、文丘里流量计和上管座,上管座上设有上述阻力调节机构和电导电极。本发明专利的目的是建立一套完备的闭式燃料组件模拟体结构,设计的燃料组件模拟体可有效模拟原型燃料组件流动状态,为获得准确的整体水力模拟试验结果奠定基础。

    一种用于实现电加热管内热电偶滑动和固定的驱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024295B

    公开(公告)日:2019-04-09

    申请号:CN201710303496.3

    申请日:2017-0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实现电加热管内热电偶滑动和固定的驱动装置,包括步进电机,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传动齿轮,还包括一个与传动齿轮啮合的定位滑块,在定位滑块内设置有内螺纹,还包括一根内部为中空结构的丝杠,丝杠外设置有与定位滑块相匹配的外螺纹,在丝杠内设置有一根同轴的铰链支架,在铰链支架上固定连接有热电偶,热电偶穿过设置在丝杠侧壁上的孔并延伸至丝杠外侧。本发明可以连续测量电加热管内壁的温度,理论上可以测量任何一点的温度,相对于现有技术中测温点固定的方式,大大增加了测温的数据点来源,同时,不需要焊接工序,对电加热管本身而言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一种大电流直流输电线路的绝缘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7146664B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710380404.1

    申请日:2017-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电流直流输电线路的绝缘结构,所述结构包括:上部支撑件、下部支撑件、绝缘薄膜、螺栓套件、环氧树脂绝缘垫圈上层、环氧树脂绝缘垫圈下层、PVC套管、底部支撑钢板;其中,上部支撑件底部和下部支撑件顶部分别设有相互配合使用的卡槽,所述卡槽内壁设有绝缘薄膜层,输电线路穿过所述卡槽进行固定,上部支撑件与下部支撑件均设有螺栓孔,PVC套管穿过螺栓孔,螺栓套件穿过PVC套管对上部支撑件与下部支撑件进行固定,不仅提高了输电线路运行的可靠性,减小了维护工作量,还大大降低了维护成本,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一种双层套管的主泵压力容器

    公开(公告)号:CN106531238B

    公开(公告)日:2017-12-15

    申请号:CN201611160039.5

    申请日:2016-12-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层套管的主泵压力容器,包括外筒体组件、焊接在外筒体组件上端的上法兰、焊接在外筒体组件底部的下封头组件和内套管组件,外筒体组件和内套管组件之间形成环腔,所述内套管组件位于外筒体组件内部,包括内套管上部组件和内套管下部组件,内套管上部组件上的上段接管与内套管下部组件上的下段接管之间采用嵌入式配合连接,上段接管能够用楔形止回阀替代,在下段接管的上端还设置多个内套管引压管,下段接管底部与下部封头组件之间采用嵌入式配合连接;所述外筒体组件的上端还设置外套管引压管。本发明通过上述结构,克服了现有压力容器分散式布局占据空间、没有设置相应测点实现主泵和楔形止回阀压力测量的缺陷。

    一种双层套管的主泵压力容器

    公开(公告)号:CN106531238A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611160039.5

    申请日:2016-12-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层套管的主泵压力容器,包括外筒体组件、焊接在外筒体组件上端的上法兰、焊接在外筒体组件底部的下封头组件和内套管组件,外筒体组件和内套管组件之间形成环腔,所述内套管组件位于外筒体组件内部,包括内套管上部组件和内套管下部组件,内套管上部组件上的上段接管与内套管下部组件上的下段接管之间采用嵌入式配合连接,上段接管能够用楔形止回阀替代,在下段接管的上端还设置多个内套管引压管,下段接管底部与下部封头组件之间采用嵌入式配合连接;所述外筒体组件的上端还设置外套管引压管。本发明通过上述结构,克服了现有压力容器分散式布局占据空间、没有设置相应测点实现主泵和楔形止回阀压力测量的缺陷。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