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504993A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2110838415.6
申请日:2021-07-23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9/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有效共振截面的控制棒尖齿效应处理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面向二维/一维方法进行建模;确定棒位,对于无控制棒插入或者控制棒完全插入的层,进行二维非均匀堆芯共振计算,得到宏观截面;对于存在控制棒部分插入情况的层Zi,采用基于高精度有效共振截面方法进行计算求解,得到宏观截面;根据宏观截面,对Zi层开展二维堆芯特征线方法输运计算;基于二维输运计算,按照二维/一维框架完成全堆芯数值求解后,对于每一层,分别根据其轴向平均通量开展该层微观燃耗计算,获得该层各燃耗区的轴向平均核子密度;以所得的各层轴向平均核子密度为基础,更新开始的模型,开展下一燃耗步处理,直至完成所有待解燃耗点。
-
公开(公告)号:CN112800641A
公开(公告)日:2021-05-14
申请号:CN202011518814.6
申请日:2020-12-2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23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区域分解并行的广义粗网有限差分加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网格文件中的几何离散信息构建堆芯几何对象和子区域几何对象;根据堆芯几何对象构建两级网格结构将各个独立的细网格以堆芯的特定参数为合并规则合并为粗网格;构建细网格与粗网格的集合映射关系;S2、根据堆芯几何对象将长特征线按子区域截断,对截断后的特征线进行细网追踪,生成用于输运扫描的特征线段信息;S3、根据长特征线区域分解追踪信息来确定每个子区域内的粗网格相邻情况以及子区域之间的粗网格相邻情况;S4、基于MOC源迭代求解获取细网格通量,引入GCMFD加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广义粗网有限差分方法不能适用于大规模堆芯计算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377994A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410409399.2
申请日:2024-04-07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刘东 , 陈俊辑 , 陈奇隆 , 彭航 , 潘俊杰 , 张斌 , 李庆 , 涂晓兰 , 陈长 , 肖聪 , 芦韡 , 李文杰 , 范佳锟 , 向迪 , 卢宗健 , 曾辉 , 崔显涛 , 赵晨 , 江勇 , 庞志鑫 , 邓平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深度机器学习求解连续性积分方程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包含未知函数和积分项的连续性积分方程中的积分项转化为被积函数的原函数表达式,将原积分方程转化为没有积分项的微分方程;给出被积函数原函数特定解的生成方法;对未知函数和被积函数原函数分别映射为神经网络函数,对未知函数和被积函数原函数的神经网络函数交替进行深度机器学习;完成深度机器学习的未知函数和被积函数原函数的神经网络函数分别为未知函数和被积函数原函数的数值解。本发明避免了积分项有限和代替积分项带来的系统性误差以及被积函数缺乏唯一性带来的收敛性问题,使其有效应用于中子输运理论、流体力学以及热力学等工业领域的核心方程求解。
-
公开(公告)号:CN118114600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321430.7
申请日:2024-03-2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28 , G06F119/14 , G06F113/08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环形燃料的双通道物理热工耦合方法,包括:根据堆芯扩散计算得到堆芯各节块的功率分布;根据各节块的平均功率、平均燃耗和内外通道流量、热量分配插值表,插值计算得到各节块内、外通道的流量分配比和热量分配比;获取各节块截面值,重新进行堆芯扩散计算;根据堆芯扩散计算结果,判断冷却剂的密度和燃料有效温度方差是否收敛;若冷却剂的密度方差和燃料有效温度方差不收敛,则返回第一步,直至收敛。在堆芯计算中将环形燃料内通道和外通道分别开展热工水力计算,用于更加准确地确定环形燃料各节块的截面数据,为环形燃料的中子学设计提供重要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3312791B
公开(公告)日:2022-02-22
申请号:CN202110671183.X
申请日:2021-06-17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SP3方程的反应堆中子噪声分析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S1:获取反应堆堆芯几何的扰动项;S2:对反应堆堆芯几何进行网格离散,得到离散的网格和网格点;S3:基于所述离散的网格及各扰动项产生扰动的频点,分别对含时SP3输运方程和SP3噪声方程在所述网格点上进行离散,得到离散节点方程;S4:将离散节点方程分别组装系数矩阵与方程源项,分别得到总体SP3输运方程、总体SP3噪声方程;并对得到的总体SP3输运方程及总体SP3噪声方程使用迭代法进行数值计算,得到该扰动频点下的中子噪声分布;S5:计算所有频点的中子噪声分布。本发明可同时保证计算精度和速度,可为堆芯监测和故障诊断提供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2632821B
公开(公告)日:2022-02-22
申请号:CN202011517919.X
申请日:2020-12-2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区域分解获取堆芯中子标通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构建两级网格结构:S11、构建堆芯几何对象和组件几何对象;S12、基于构建的几何对象构建两级网格结构,所述两级网格结构包括第一级网格和第二级网格,在第一级网格内根据堆芯几何对象建立求解区域,所述求解区域为规则的矩形结构;S2、根据第一级网格将长特征线分区域截断,根据第二级网格对截断后的特征线进行细网追踪,生成用于堆芯中子输运扫描的特征线段信息;S3、获取堆芯中子标通量:在平源近似的条件下,以堆芯中子的初始标通量为已知参数采用迭代计算获取堆芯中子标通量。本发明解决了现有长特征线法无法适用于获取大规模堆芯的堆芯中子标通量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672849A
公开(公告)日:2021-11-19
申请号:CN202110987090.8
申请日:2021-08-26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轴向通量展开的一步法输运计算方法及系统,建立三维中子输运方程,三维中子输运方程的输入项为先进反应堆数据;在轴向上,采用一阶差分形式进行通量展开,对三维中子输运方程进行逐层积分;从而对三维中子输运方程进行求解,得到反应堆堆芯特征值和三维中子通量分布,用于反应堆设计计算。解决了在现有计算条件下,不增加计算量的同时,实现良好的稳定性,避免迭代发散,以解决先进反应堆一步法输运计算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312791A
公开(公告)日:2021-08-27
申请号:CN202110671183.X
申请日:2021-06-17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SP3方程的反应堆中子噪声分析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S1:获取反应堆堆芯几何的扰动项;S2:对反应堆堆芯几何进行网格离散,得到离散的网格和网格点;S3:基于所述离散的网格及各扰动项产生扰动的频点,分别对含时SP3输运方程和SP3噪声方程在所述网格点上进行离散,得到离散节点方程;S4:将离散节点方程分别组装系数矩阵与方程源项,分别得到总体SP3输运方程、总体SP3噪声方程;并对得到的总体SP3输运方程及总体SP3噪声方程使用迭代法进行数值计算,得到该扰动频点下的中子噪声分布;S5:计算所有频点的中子噪声分布。本发明可同时保证计算精度和速度,可为堆芯监测和故障诊断提供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9558113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401270.3
申请日:2024-10-09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核反应堆堆芯设计和安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多层粗网改进的准三维运输方法及系统、介质,将所要模拟的压水堆三维堆芯划分若干输运层,在每个输运层中径向划分多个细网;在压水堆每个输运层中再划分若干差分层;在每个差分层中径向划分多个粗网,并在每个粗网上建立粗网有限差分模型;在每个差分层中采用菱形差分假设中子角通量密度线性变化;在每个输运层上建立差分层中心面和交界面的面中子标通量密度修正的新的准三维输运模型。本发明方法可扩展准三维输运计算的轴向高度,减少准三维输运计算的建模层数,节省内存、提高计算效率,可用于压水堆数值反应堆模拟计算及工程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5062490B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210800406.2
申请日:2022-07-0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20 , G21C5/02 , G06F119/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反应堆堆芯技术领域,具体提出了一种应用于燃料元件双重非均匀系统的反应性等效物理转换方法,针对含有弥散燃料以及同时含有弥散燃料和弥散可燃毒物的板型燃料元件,将传统中子学计算程序不能计算的双重非均匀系统,根据反应性等效转换为传统中子学计算程序可以计算的单重非均匀系统,进而采用已经经过广泛验证的传统中子学程序进行计算,解决了板型燃料元件双重非均匀系统计算问题,且计算结果与蒙卡颗粒模型基准解对比显示,本发明所提出的一种应用于燃料元件双重非均匀系统的反应性等效物理转换方法不仅计算简便,且计算精度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