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062490B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210800406.2
申请日:2022-07-0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20 , G21C5/02 , G06F119/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反应堆堆芯技术领域,具体提出了一种应用于燃料元件双重非均匀系统的反应性等效物理转换方法,针对含有弥散燃料以及同时含有弥散燃料和弥散可燃毒物的板型燃料元件,将传统中子学计算程序不能计算的双重非均匀系统,根据反应性等效转换为传统中子学计算程序可以计算的单重非均匀系统,进而采用已经经过广泛验证的传统中子学程序进行计算,解决了板型燃料元件双重非均匀系统计算问题,且计算结果与蒙卡颗粒模型基准解对比显示,本发明所提出的一种应用于燃料元件双重非均匀系统的反应性等效物理转换方法不仅计算简便,且计算精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15062490A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2210800406.2
申请日:2022-07-0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20 , G21C5/02 , G06F119/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反应堆堆芯技术领域,具体提出了一种应用于燃料元件双重非均匀系统的反应性等效物理转换方法,针对含有弥散燃料以及同时含有弥散燃料和弥散可燃毒物的板型燃料元件,将传统中子学计算程序不能计算的双重非均匀系统,根据反应性等效转换为传统中子学计算程序可以计算的单重非均匀系统,进而采用已经经过广泛验证的传统中子学程序进行计算,解决了板型燃料元件双重非均匀系统计算问题,且计算结果与蒙卡颗粒模型基准解对比显示,本发明所提出的一种应用于燃料元件双重非均匀系统的反应性等效物理转换方法不仅计算简便,且计算精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12420222B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011301047.3
申请日:2020-11-19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堆芯燃料组件的控制棒布置方法及控制棒组件,通过在堆芯燃料组件内和堆芯燃料组件间同时布置控制棒,并将组件内控制棒布置于堆芯燃料组件内功率峰周边位置,以展平组件的功率分布,提高控制棒的价值;将组件间控制棒布置于相邻的堆芯燃料组件的间隙内,以减弱堆芯燃料组件间水隙慢化可能带来的功率峰,同时能充分利用堆芯燃料组件间的空间,提高堆内空间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632821A
公开(公告)日:2021-04-09
申请号:CN202011517919.X
申请日:2020-12-2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区域分解获取堆芯中子标通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构建两级网格结构:S11、构建堆芯几何对象和组件几何对象;S12、基于构建的几何对象构建两级网格结构,所述两级网格结构包括第一级网格和第二级网格,在第一级网格内根据堆芯几何对象建立求解区域,所述求解区域为规则的矩形结构;S2、根据第一级网格将长特征线分区域截断,根据第二级网格对截断后的特征线进行细网追踪,生成用于堆芯中子输运扫描的特征线段信息;S3、获取堆芯中子标通量:在平源近似的条件下,以堆芯中子的初始标通量为已知参数采用迭代计算获取堆芯中子标通量。本发明解决了现有长特征线法无法适用于获取大规模堆芯的堆芯中子标通量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420222A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2011301047.3
申请日:2020-11-19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堆芯燃料组件的控制棒布置方法及控制棒组件,通过在堆芯燃料组件内和堆芯燃料组件间同时布置控制棒,并将组件内控制棒布置于堆芯燃料组件内功率峰周边位置,以展平组件的功率分布,提高控制棒的价值;将组件间控制棒布置于相邻的堆芯燃料组件的间隙内,以减弱堆芯燃料组件间水隙慢化可能带来的功率峰,同时能充分利用堆芯燃料组件间的空间,提高堆内空间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05653869B
公开(公告)日:2018-09-11
申请号:CN201610003796.5
申请日:2016-01-05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临界水堆堆芯三维瞬态性能分析方法包括:步骤1:执行堆芯稳态计算,提供功率参数、热工参数,执行迭代耦合计算直至堆芯稳态功率参数和热工参数收敛;步骤2:提供堆芯初始状态和组件截面库;步骤3:执行瞬态计算,提供功率参数、热工参数,执行迭代耦合计算直至堆芯瞬态功率参数和热工参数收敛;步骤4:得到热组件栅元尺度的精细功率分布,进行热组件子通道分析,最终给出安全评价关键参数;步骤5:判断所述安全评价关键参数是否超过相应的瞬态或事故安全限值,实现了能够准确描述物理与热工‑水力之间的反馈,提供较精确的堆芯三维功率分布,真实地模拟超临界水堆的瞬态过程和事故过程的技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8053892A
公开(公告)日:2018-05-18
申请号:CN201711297403.7
申请日:2017-12-0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用反应堆反应性控制方法,主要用于船用反应堆大后备反应性控制,采用在反应堆一回路系统中添加可溶毒物,利用可溶毒物实现一部分后备反应性控制,在运行过程中使用控制棒进行反应的控制和调整,待反应堆运行较长时间后,控制棒控制的后备反应性释放完毕后,利用码头或补给船上的化学处理设备对反应堆一回路可溶毒物浓度进行调整,释放后备反应性,是核反应堆在不换料的情况下继续恢复运行,实现船用反应堆核动力装置的长寿期运行,与船用核动力装置只使用控制棒控制反应性的方式相比,能够实现更长的反应堆堆芯寿期或换料周期,提高反应堆的性能和周期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390167B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510743669.4
申请日:2015-11-05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临界水堆燃料组件,所述燃料组件内采用径向3区富集度布置,所述燃料组件包括:慢化剂水棒、4根5.6%富集度的燃料棒、20根7.5%富集度的燃料棒、32根8.26%富集度的燃料棒,所述4根5.6%富集度的燃料棒分别分布在四个角点的栅元位置处,每根5.6%富集度的燃料棒侧面均匀分布有2根7.5%富集度的燃料棒,慢化剂水棒均匀分布12根7.5%富集度的燃料棒,余下的每个栅元位置分别布置1根8.26%富集度的燃料棒。
-
公开(公告)号:CN105468832A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510801836.6
申请日:2015-11-19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17/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76 , Y04S40/22 , G06F17/5036 , G06F2217/78 , G06F2217/80
Abstract: 超临界水堆堆芯核热耦合迭代方法,执行完m次中子学计算后执行一次热工水力计算,m为设定的中子学计算迭代次数,m大于5;在执行中子学计算中,引入自适应松弛因子ω并利用功率密度分布迭代函数对第2次至第m次执行中子学计算得到的功率密度分布进行调整,调整后功率密度分布用于下一次执行中子学计算中或热工水力计算中。本发明解决了SCWR堆芯核热耦合计算中迭代计算难以收敛的问题,提高核热耦合计算的计算效率和数值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329267B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2011346816.1
申请日:2020-11-26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特征线法的组合几何中子输运处理方法及装置,该方法通过采用归并方式将几何区域转化为几何逻辑表达式,并将几何逻辑表达式划分为简单逻辑表达式和复杂逻辑表达式;当几何逻辑表达式为简单逻辑表达式,则采用短路法对简单逻辑表达式进行计算,得到逻辑表达式结果;当几何逻辑表达式为复杂逻辑表达式,则采用调度场算法对复杂逻辑表达式进行解析得到逆波兰表达式,并对逆波兰表达式进行解析计算,得到逻辑表达式结果;最后基于逻辑表达式结果,判断任意中子坐标点与复杂几何区域的包含关系并对中子进行射线追踪,以提高几何传递灵活性和射线追踪效率,同时提高了程序的可维护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