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地一体微震监测系统监测单元采集数据授时对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95353A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210586305.X

    申请日:2022-05-27

    Abstract: 一种井地一体微震监测系统监测单元采集数据授时对齐方法,利用井地一体微震监测系统获得地面及井下监测单元采集的带有时间戳的矿震波形数据段,分别计算两段波形数据中的所有相邻GPS授时时间戳的差值和相邻GPS授时时间戳内的采样点数,等间距补齐所有相邻GPS授时时间戳内未打时间戳的采样点的采样时刻,计算两段矿震波形数据的平均采样频率,分别等间距补齐两段采样数据中首、尾GPS授时时间戳之外的采样点采样时刻;获得所有采样点上的采样时刻后,按照固定采样频率对采样时刻重新取样,采用线性插值公式计算新采样时刻下的波形数据,进而对齐两段波形数据的采样时刻。本发明能准确对齐地面监测单元和井下监测单元采集的震动波数据。

    利用震动波断层扫描识别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域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14932A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2010654402.9

    申请日:2020-07-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利用震动波断层扫描识别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域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安装微震监测系统;步骤2,利用微震监测系统采集分析震动波传播信息和震源多维震动信息;步骤3,采用震动波波速信息对煤岩层的断层扫描,利用震动波波速异常系数区域预测应力异常区Q1;利用微震频次、震源集中度等预测地质异常区Q2,采用微震能量、频次等动态识别采掘扰动异常区Q3;步骤4,将Q1、Q2和Q3共同组成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域Q;步骤5,利用突出综合预警指数I综定量化确定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域的危险程度,并进行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分级;步骤6,根据不同危险级别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种基于微震分形预测冲击危险等级的综合智能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20749B

    公开(公告)日:2021-11-23

    申请号:CN201910210964.1

    申请日:2019-03-20

    Abstract: 一种基于微震分形预测冲击危险等级的综合智能方法,适用于矿山安全领域冲击矿压预测领域使用。包括微震分形指标输入、模糊智能处理分析和智能预测结果输出三个部分。计算微震时间、空间、能量分形指标,建立冲击危险等级隶属矩阵,构建指标异常指数和高斯隶属函数,建立单指标评价矩阵R,采用混淆矩阵中的F值评分方法计算并实时更新各指标权重矩阵;计算各冲击危险等级的隶属概率,联合最大隶属度原则(MMDP)与可变模糊特征识别模型(VFPR)确定最终冲击危险等级。其数学模型明确、普适性和可操作性强,可实现不同冲击危险等级的智能概率预测与综合结果的智能识别,应用可行性好,智能预测效率高。

    一种基于微震监测的工作面采动超前影响范围确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377257B

    公开(公告)日:2021-08-20

    申请号:CN202011154941.2

    申请日:2020-1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震监测的工作面采动超前影响范围确定方法,利用矿井微震监测系统采集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的自然矿震信号,确定震源位置及能量;按一定数据步距选择若干回采阶段,统计各阶段矿震分布范围确定矿震统计区间;将矿震统计区间内实体煤区域按一定间距进行等分形成多个超前分区,统计各阶段各个超前分区内矿震总能量和总频次并进行叠加;以超前分区中线距回采阶段中线距离为横坐标、相应超前分区矿震总能量和总频次为纵坐标,绘制矿震总能量和总频次变化曲线;将两曲线进行归一化处理,并在两条归一化曲线上确定工作面矿震能量和矿震频次超前影响范围,在两者范围内选择横坐标最大值为工作面采动超前影响范围。

    一种用于急倾斜特厚煤层水平分段开采的支架选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255495B

    公开(公告)日:2021-04-09

    申请号:CN202010047904.5

    申请日:2020-0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急倾斜特厚煤层水平分段开采的支架选型方法,先确定矿井类型并确定对应类型的支架工作阻力采煤循环最大值;将最大值基于动静载叠加原理分成动载阻力值与静载阻力值,并分别确定所处的动载强度等级和静载强度等级;进而初步确定所需的支架类型,并获得其额定工作阻力;然后结合急倾斜特厚煤层来压特点,综合考虑基于老顶破断时,多个块体之间、块体与直接顶冒落矸石之间形成搭接结构导致应力分布的不均匀性计算顶煤及上一分层残留顶煤和采空区部分冒落矸石的载荷、直接顶载荷、基本顶产生的载荷,由此确定支架实际最大工作阻力;实际值与额定值比较后确定支架选型;最后经过校验完成选型工作;从而有效保证矿井的安全生产。

    一种用于评价巷道帮部锚网索支护性能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255492B

    公开(公告)日:2021-04-09

    申请号:CN202010042342.5

    申请日:2020-01-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评价巷道帮部锚网索支护性能的方法,先分别计算巷道帮部锚杆与锚索在产生极限变形破坏前的能量,然后根据间排距计算出帮部支护系统在破坏前吸收的能量极限值,由于发生冲击地压时帮部岩石对支护系统施加的能量为所受的冲击动能,临界状态时,该能量与支护系统的能量极限值相等,从而得出引起帮部支护系统失效的最小速度;获取本矿井监测得到最大矿震能级对应的岩体最大震动速度与得出的最小速度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判断当前帮部锚网索支护的抗冲击能力,为后续是否需要进行支护优化提供了理论指导,因此本发明对巷道帮部后续支护、煤矿安全生产、人员安危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重大的社会效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种受载煤岩材料本构关系的修正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016189A

    公开(公告)日:2020-12-01

    申请号:CN202010763820.1

    申请日:2020-08-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受载煤岩材料本构关系的修正方法,基于受载煤岩材料的孔隙结构特性及其渗透属性构建受载煤岩材料的压密特性修正模型f(εθ);采用修正后的应力应变关系模型σ(εθ)对受载煤岩材料的本构关系进行修正。本发明涉及的受载煤岩材料本构关系修正模型,其涉及的确定参量计算明确、普适性和可操作性强;修正后的应力应变本构关系模型可有效反映煤岩受载的初始压密阶段,提出的参量能够量化该阶段的固有物理力学属性,并能揭示出更为合理的损伤参量演化规律,应用效果好;最终实现受载煤岩初始压密阶段的准确描述及其相应固有物理力学属性的定量刻画,尤其适用于岩石力学与岩土工程应用领域的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及工程稳定性分析。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