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孔爆破改性邻空巷道悬臂结构效果的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172063B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311140670.9

    申请日:2023-09-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深孔爆破改性邻空巷道悬臂结构效果的评价方法,利用离散元数值分析软件构建二维邻空巷道悬臂结构数值模型,将离散元数值分析用岩石力学参数赋予对应岩层中;根据现场深孔爆破的炮孔施工情况利用离散元数值分析软件构建含有炮孔的岩样模型,对岩样模型中的炮孔施加爆轰波后进行岩石力学试验,获取爆破改性后岩石力学参数及改性区范围;将邻空巷道悬臂结构数值模型中爆破改性区范围内的岩石力学参数替换为改性后岩石力学参数,求解平衡;评价邻空巷道悬臂结构改性效果;本发明可为邻空巷道改性悬臂结构效果进行评估,为合理进行悬臂结构改性提供科学依据。

    一种受载煤岩材料本构关系的修正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016189B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010763820.1

    申请日:2020-08-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受载煤岩材料本构关系的修正方法,基于受载煤岩材料的孔隙结构特性及其渗透属性构建受载煤岩材料的压密特性修正模型f(εθ);采用修正后的应力应变关系模型σ(εθ)对受载煤岩材料的本构关系进行修正。本发明涉及的受载煤岩材料本构关系修正模型,其涉及的确定参量计算明确、普适性和可操作性强;修正后的应力应变本构关系模型可有效反映煤岩受载的初始压密阶段,提出的参量能够量化该阶段的固有物理力学属性,并能揭示出更为合理的损伤参量演化规律,应用效果好;最终实现受载煤岩初始压密阶段的准确描述及其相应固有物理力学属性的定量刻画,尤其适用于岩石力学与岩土工程应用领域的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及工程稳定性分析。

    一种高应力集中区冲击地压的微震多参量预警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607127B

    公开(公告)日:2018-01-02

    申请号:CN201610055606.4

    申请日:2016-01-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应力集中区冲击地压的微震多参量预警方法,利用微震监测系统记录微震信号,计算微震活动度S值、微震时间信息熵Qt值、微震累积冲击指标E值、微震活动异常指标|Z|值并分析;所得数据分析后,分别绘制出上述四个指标的演变图;根据所绘制的演变图,分析是否在同一时间段内出现微震活动度S值在7天内先降低后以大于降低速率的速率迅速增加,微震时间信息熵Qt值在4天时间内持续降低,微震累积冲击指标E值大于临界值Em,微震活动异常指标|Z|>3,若同一时间段内四项指标中出现2~4项,则判断会出现冲击地压的情况。采用多个参数指标综合对冲击地压进行预警,能有效提高预警的准确率。

    一种预测煤矿井下冲击矿压危险的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244179B

    公开(公告)日:2015-10-21

    申请号:CN201310159400.2

    申请日:2013-04-28

    Abstract: 一种预测煤矿井下冲击矿压危险的评估方法,属于预测冲击矿压危险的评估方法。将冲击矿压危险程度划分为A级无冲击矿压危险、B级弱冲击矿压危险、C级中等冲击矿压危险和D级强冲击矿压危险,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综合分析评估开采区域的地质类和采矿类因素对冲击矿压发生影响的权重,分别计算得出两者的危险指数,并取其中的最大值作为最终的冲击矿压危险综合指数,依此确定开采区域的冲击矿压危险等级、状态和防治对策。综合指数法分析评估的地质类因素包括冲击矿压发生历史、开采深度和上覆裂隙带内坚硬厚层岩层距煤层的距离;采矿类因素包括保护层的卸压程度、工作面距上保护层开采遗留的煤柱的水平距离和作面与临近采空区的关系。

    一种冲击地压煤层采石放煤防冲安全开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900559A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510401225.6

    申请日:2025-04-01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煤层安全开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冲击地压煤层采石放煤防冲安全开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岩层工作面回采巷道布置在煤层以及岩层中,岩层工作面面长不小于100m,岩层包括直接底岩层和老底岩层;S2、对岩层进行开采,开采高度不大于3m;S3、将开采后的岩石输送至井下矸石硐室或者矸石充填工作面;S4、岩层上方的煤层采用放顶煤工艺,在矿山压力作用下自行垮落,垮落后的煤输送至地面上方。采用将回采巷道布置在岩层中,在岩层中布置工作面,将传统“采煤”工作面转变为“采石”工作面,将煤层作为岩层工作面“顶板”,使煤自行垮落后采出,从而实现冲击地压煤层的本质安全开采。

    一种煤矿井下掘进工作面高应力区顶板爆破卸压解危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712107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610642.3

    申请日:2024-1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矿井下掘进工作面高应力区顶板爆破卸压解危方法,步骤1、确定掘进工作面高应力区;步骤2、确定高应力区的顶板岩层结构;步骤3、通过XK或ZK分别计算顶板岩层的各关键层及各关键层顶部与煤层的距离;步骤4、利用微震监测系统收集高应力区掘进期间大能量微震事件与煤层的垂直距离,与煤壁的水平距离,得到岩层破裂线B;步骤5、结合计算顶板爆破卸压解危参数;步骤6、根据步骤5获得的顶板爆破卸压解危参数进行顶板爆破卸压。可有效确定顶板破裂结构并进一步确定合理的爆破参数,可以显著提高爆破效率、准确性和卸压解危效果,施工后有效的降低了应力集中,提高了巷道稳定性,有利于冲击地压工作面安全掘进。

    一种顶板水平孔压裂防治冲击地压效果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828885B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023085.9

    申请日:2024-01-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顶板水平孔压裂防治冲击地压效果评价方法,步骤1、获取离散元数值分析用岩石力学参数包括岩石的材料参数、接触参数和基本物性;步骤2、根据煤层走向、地层结构条件构建二维数值模型;步骤3、确定目标压裂层位,对目标压裂层位进行注水压裂,统计裂纹参数,计算压裂层损伤参量,评价压裂层位的压裂程度;步骤4、对不同压裂程度的模型中煤层进行回采,记录模型求解过程中动静载数据变化情况;步骤5、分析数值模拟结果,得到顶板压裂程度与防治冲击地压效果之间的关系,评价不同水平孔压裂顶板程度情况下的防治冲击地压效果。本发明还原了岩层真实的地应力环境条件,模拟过程与现场实际情况一致,预演了顶板水平孔压裂的裂纹扩展过程,评价了顶板水平孔压裂的压裂程度,建立顶板水平孔压裂的压裂程度与防治冲击地压效果之间的关系,并对顶板水平孔压裂防治冲击地压效果进行预评价,为合理设计顶板水平孔压裂防治冲击地压提供科学依据。

    一种定向切缝压裂顶板大巷防冲护巷方法及安全采矿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251103B

    公开(公告)日:2022-05-31

    申请号:CN202210188946.X

    申请日:2022-03-01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定向切缝压裂顶板大巷防冲护巷方法及安全采矿方法,其中,所述防冲护巷方法包括:步骤一:确定大巷致裂范围、待致裂的岩层层位;步骤二:确定致裂钻孔的施工仰角与施工长度;在大巷致裂范围内施工顶板致裂钻孔,致裂钻孔包括第一致裂孔和第二致裂孔;步骤三:对第一致裂孔和第二致裂孔进行定向割缝及高压水力致裂。安全采矿方法采用定向切缝压裂顶板大巷防冲护巷方法。本申请采用长、短致裂孔结合的布置方式,对大巷顶板围岩进行定向致裂,在大巷周边形成双层保护带,有效阻断顶板运动及采动支承压力对大巷的影响,从根本上消除大巷冲击危险源,实现防冲与护巷的双重目的。

    一种冲击矿压的综合指数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362551A

    公开(公告)日:2013-10-23

    申请号:CN201310309908.6

    申请日:2013-07-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冲击矿压的综合指数评估方法,通过综合分析评估开采区域的地质类和采矿类因素对冲击矿压发生影响的权重,分别计算得出两者的危险指数,并取其中的最大值作为最终的冲击矿压危险综合指数,依此确定开采区域的冲击矿压危险等级、状态和防治对策。本发明提供的冲击矿压的综合指数评估方法,是一种简单、易操作且使用的提前评估预测方法,只需通过分析开采区域的地质类因素和开采类因素便可确定其冲击矿压危险水平和等级,再根据预定的防治对策,可以提前做好冲击矿压的相关监测和防治准备,提升矿井生产的安全水平。

    一种深部煤体高应力区的自承压套筒钻孔卸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878160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1695191.8

    申请日:2024-11-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部煤体高应力区的自承压套筒钻孔卸压方法,1、获取采场各岩层的岩体力学参数;2、构建初始地应力平衡的模型;3、将工作面前方不同区域划分为强卸压区、中卸压区和弱卸压区;4、确定自承压套筒的基本参数;5、确定自承压套筒钻孔数量、自承压套筒钻孔长度、自承压套筒钻孔布置间距;6、在巷帮实施自承压套筒的安装及巷帮深部媒体高应力区的卸压;7、计算卸压间隔时间,对自承压套筒内深部煤体进行多次钻卸,直至工作面回采至距离自承压套筒距离满足设定阈值。通过科学的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确定最佳的卸压范围和参数,实现多次钻孔卸压,能够在有效降低应力集中的同时,提高巷道围岩的支护强度和抗扰动能力。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