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791973B
公开(公告)日:2016-10-05
申请号:CN201080065310.1
申请日:2010-03-1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N3/2073 , B01D2258/018 , F01N3/0814 , F01N3/0842 , F01N2240/30 , F01N2410/00 , F02B43/10 , F02B2043/103 , F02D19/0615 , F02D19/0647 , F02D19/0671 , F02D19/081 , Y02A50/2325 , Y02T10/32 , Y02T10/36
Abstract: 内燃机的排气装置搭载于车辆,且具备排气通路、重整催化剂和NOx净化催化剂。排气通路与内燃机连通。重整催化剂设在比NOx净化催化剂更上游的排气通路上,将CH4进行重整而生成还原剂。NOx净化催化剂利用由重整催化剂生成的还原剂来净化NOx。
-
公开(公告)号:CN102635431B
公开(公告)日:2014-11-19
申请号:CN201210027354.6
申请日:2012-02-08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排气冷却适配器,所述排气冷却适配器布置在排气口(4a)和排气歧管(6)之间,所述排气口(4a)开口至内燃机的气缸盖(4),并且所述排气冷却适配器包括:排气流路(16),排气从所述排气口通过所述排气流路(16)流到排气歧管;和冷却剂流路(18),所述冷却剂流路(18)形成在环绕该排气流路的适配器壁(2a)的内侧,并且所述冷却剂流路(18)冷却流过排气流路的排气。在排气流路中存在弯曲部分。此外,剥离抑制部(24)在与该弯曲部分的排气流路中心线(16c)相比朝向该弯曲内侧更远的区域中形成在排气流路的内周表面上。
-
公开(公告)号:CN102639845B
公开(公告)日:2013-12-25
申请号:CN201080055194.5
申请日:2010-03-09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D41/0025 , F02D19/0615 , F02D19/0623 , F02D19/0647 , F02D19/0692 , F02D19/081 , F02D41/0085 , F02D41/0097 , F02D41/1454 , F02D41/1498 , F02D41/22 , Y02T10/36 , Y02T10/4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其被应用于能够对CNG和汽油进行切换使用的内燃机中,并且作为使用燃料,CNG被对应于互不相同的两个运行区域中的一个,而汽油被对应于另一个。控制装置在具有应当对以压缩天然气为使用燃料的CNG模式进行空燃比不均衡检查的检查执行请求(S1)、在作为使用燃料而与汽油相对应的运行区域(AR2)中处于运行中(S2)、且正处于以汽油为使用燃料的汽油模式的执行过程中时(S3),例外性地将内燃机的使用燃料从汽油向CNG切换,再实施空燃比不均衡检查(S6、S7)。
-
公开(公告)号:CN102791973A
公开(公告)日:2012-11-21
申请号:CN201080065310.1
申请日:2010-03-1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N3/2073 , B01D2258/018 , F01N3/0814 , F01N3/0842 , F01N2240/30 , F01N2410/00 , F02B43/10 , F02B2043/103 , F02D19/0615 , F02D19/0647 , F02D19/0671 , F02D19/081 , Y02A50/2325 , Y02T10/32 , Y02T10/36
Abstract: 内燃机的排气装置搭载于车辆,且具备排气通路、重整催化剂和NOx净化催化剂。排气通路与内燃机连通。重整催化剂设在比NOx净化催化剂更上游的排气通路上,将CH4进行重整而生成还原剂。NOx净化催化剂利用由重整催化剂生成的还原剂来净化NOx。
-
公开(公告)号:CN102482974A
公开(公告)日:2012-05-30
申请号:CN201080037371.7
申请日:2010-03-1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D19/061 , F02D19/0615 , F02D19/0647 , F02D19/0692 , F02D19/081 , F02D41/0025 , F02D41/0027 , F02D41/0235 , F02D41/1446 , F02D2041/0265 , F02D2200/0802 , F02M43/04 , Y02T10/36
Abstract: 内燃机控制装置,搭载于车辆,具备发动机、催化剂和控制单元。发动机是把气体燃料及液体燃料作为燃料进行运转的双燃料发动机。控制单元,当在使用液体燃料时催化剂的温度超过了规定的上限值的情况下,把空燃比设为浓空燃比,并且使气体燃料的比例增大。
-
公开(公告)号:CN102356220A
公开(公告)日:2012-02-15
申请号:CN200980158118.4
申请日:2009-03-16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N3/046 , F01P7/165 , F01P2060/08 , F01P2060/16 , Y02T10/20
Abstract: 发动机的冷却设备(100)包括:向多个制冷剂循环路径(81)至(86)压送共同的冷却水(W)的水泵(10);具有发动机主体(21)的发动机(20);热容量比发动机主体(21)小、并且使用流通的冷却水(W)冷却发动机(20)的排气系统的水冷歧管(30);对流通的冷却水(W)进行冷却的散热器(50);以及基于预定判定值来确定是否使冷却水(W)向多个制冷剂循环路径(81)至(86)中包括散热器(50)的第5及第6制冷剂循环路径(85、86)流通并控制冷却水(W)的流通的ECU(1)和温度调节器(60);其中将所述预定判定值设置为与在水冷歧管(30)中冷却水(W)从排气所受的受热量相关的判定值。
-
公开(公告)号:CN119556601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083276.0
申请日:2024-08-08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G05B19/042
Abstract: 控制装置具备控制部。在船舶位于能够开始向目标靠岸地点的自动操纵的水域的范围外时,控制部在该水域的范围内设定第一中间目标地点。在连结船舶的位置与第一中间目标地点的向量的距离、以及船舶的船头方向与该向量的方向之间的角度满足规定的基准的情况下,控制部制定从船舶的位置经由所设定的第一中间目标地点到达目标靠岸地点的、船舶航行的航线。控制部按照所制定的航线自动操纵船舶。
-
公开(公告)号:CN105937424A
公开(公告)日:2016-09-14
申请号:CN201610121227.0
申请日:2016-03-03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F01N3/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D41/0295 , F01N3/0814 , F01N3/0842 , F01N3/103 , F01N3/2066 , F01N9/00 , F01N2250/12 , F01N2430/06 , F01N2560/025 , F01N2560/14 , F01N2610/02 , F01N2900/0416 , F01N2900/08 , F01N2900/1402 , F01N2900/1602 , F02D41/042 , F02D41/1475 , F02D2200/0802 , F02D2200/0804 , Y02T10/22 , Y02T10/24 , Y02T10/47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是对内燃机启动时的SCR催化剂的氨吸附量的不足进行抑制。于是,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以稀空燃比运行的内燃机的排气净化装置,在有了使内燃机停止的要求时,使内燃机以理论空燃比以下运行,直到SCR催化剂的空燃比变为理论空燃比以下,然后使向内燃机的燃料供给停止。
-
公开(公告)号:CN104246416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280072429.0
申请日:2012-04-2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L9/03 , B01D53/8675 , B01D2253/102 , B01D2255/1025 , B01D2255/1026 , B01D2255/2073 , B01D2255/20738 , B01D2255/20746 , B01D2255/20753 , B01D2255/20761 , B01D2259/4558 , B01D2259/4566 , F28F1/128 , F28F224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大气净化装置,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作为臭氧净化体的活性炭的耐久性的DOR(Direct Ozone Reduction)系统。图3是图2的散热片(20)的局部放大图。该图(a)是散热片(20)的前侧的局部放大图,该图(b)是散热片(20)的后侧的局部放大图。如图3(a)、(b)所示,百叶板(22)被调整成活性炭的涂层量从前侧到后侧逐渐增加。由此,能够一定程度容许活性氧引起的活性炭的氧化劣化,并提高作为散热器(14)的耐久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245872B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0980149661.8
申请日:2009-01-30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P11/16 , F01P2025/13 , F01P2025/42 , F01P2025/62 , F01P2025/64 , F01P2060/16
Abstract: 通过ECU(1)实现的制冷剂的受热量估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检测包括内燃机(50)的进入空气量GA的估计因子;以及基于检测出的估计因子来估计在水冷排气歧管(20)中内燃机(50)的冷却水W从排气接受的受热量。估计因子优选还包括冷却水温ethw、内燃机(50)的进气温度etha和内燃机(50)的转速NE中的至少一者。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