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414967A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2011286107.9
申请日:2020-11-17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IPC: G01N21/35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饮片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运用梯度辨别法快速实时检测蒲黄炭炮制的近红外质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样品制备和收集以及两种方式对样品光谱数据的采集;(2)对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确定不同采集方式的特征谱段;(3)采用梯度辨别法建立定性鉴别模型。本发明首次利用基于梯度辨别法的近红外分析的方法对蒲黄炭炮制品质进行客观、迅速、简便以及数字化地评价;为蒲黄炭饮片的生产及质量监管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3550237A
公开(公告)日:2014-02-05
申请号:CN201310551606.X
申请日:2013-11-11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IPC: A61K31/704 , A61P7/00 , A61K31/3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理作用明确的茜草活性提取组合物,其特征是该组合物含有1,3,6-三羟基-甲基蒽醌-3-O-α-鼠李糖(1→2)-β-葡萄糖苷和大叶茜草素,且两个活性成分重量总含量大于90%,该组合物中1,3,6-三羟基-甲基蒽醌-3-O-α-鼠李糖(1→2)-β-葡萄糖苷和大叶茜草素的重量比值为1∶0.5~5。本发明还涉及茜草活性提取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白细胞减少症药物中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3156831A
公开(公告)日:2013-06-19
申请号:CN201310102861.6
申请日:2013-03-28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IPC: A61K31/122 , A61P11/02 , A61P37/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理作用明确的荆芥活性提取组合物,其特征是该组合物含有薄荷酮和胡薄荷酮,且两个活性成分重量总含量大于90%,该组合物中薄荷酮和胡薄荷酮的重量比值为1∶0.5~5。本发明还涉及荆芥活性提取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过敏性鼻炎药物中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1885715A
公开(公告)日:2010-11-17
申请号:CN201010217622.1
申请日:2010-07-06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IPC: C07D307/8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操作简便、得率高、生产成本低的荆芥内酯的制备方法。所述的方法由下列步骤组成:A.将荆芥挥发油采用通氧氧化的方法得氧化荆芥油,简称反应油;B.将A步骤得到的反应油经硅胶柱层析,先用含5-15%乙酸乙酯的石油醚溶液脱脂,再用含20-50%乙酸乙酯的石油醚溶液洗脱,得洗脱液,减压回收洗脱液,得洗脱后的精制液;C.向B步骤所得洗脱后的精制液中加入石油醚,置冰箱冷冻,析晶,冰浴过滤即得。采用本方法制备荆芥内酯,得率高、生产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01716264A
公开(公告)日:2010-06-02
申请号:CN200910264578.7
申请日:2009-12-28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IPC: A61K36/884 , A61P9/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组合物,该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药所制成:核桃仁5-10份,骨碎补2-10份,黄芪5-30份,漏芦5-10份,泽泻5-10份。本组合物组方精简,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疗效确切。本发明还涉及上述组合物制备方法:取核桃仁,粉碎,加入乙醇渗漉,收集渗漉液,滤过,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备用;取漏芦,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至尽,挥发油备用,水液滤过,备用;取骨碎补、黄芪、泽泻3味药材,混匀,加入水煎煮滤过,滤液加入上述渗漉浓缩液、提挥发油后水液,浓缩至稠膏状,加入挥发油,加入辅料,制成药剂学上所述的颗粒剂、片剂、胶囊剂、滴丸或软胶囊等口服制剂。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能保证本药物组合物方便使用、质量可控。
-
公开(公告)号:CN119139250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1362178.0
申请日:2024-09-27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IPC: A61K9/20 , A61K36/899 , A61K36/8888 , A61K36/11 , A61P1/04 , A61P1/00 , A61P29/00 , A61K33/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胃病用中药药丸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中药技术领域。该治疗胃病用中药药丸的活性成分包括一种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姜竹茹25‑35份、法半夏20‑30份、草问荆15‑25份、黄芩8‑15份、延胡索6‑10份、谷芽5‑15份、秫米3‑8份、两面针2‑8份、赤石脂3‑5份和溪黄草2‑8份。本发明提供的中药药丸对胆汁反流造成的胃黏膜损伤及黏膜下出血、淤血均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对胃部黏膜的炎性损伤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7266516B
公开(公告)日:2019-04-23
申请号:CN201710569938.9
申请日:2017-07-13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IPC: C07J9/00 , A61K31/575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具有抗肿瘤活性的三萜化合物,经结构鉴定,该化合物为从甘遂的干燥块根中分离得到的一个新的三萜类化合物,分子式为C30H48O3。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表明,本发明提供的三萜化合物对多种肿瘤细胞,包括耐药的胃癌和结肠癌等均具有很强的抗肿瘤活性,可望开发成新的抗肿瘤药物。
-
公开(公告)号:CN103550237B
公开(公告)日:2017-05-17
申请号:CN201310551606.X
申请日:2013-11-11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IPC: A61K31/704 , A61P7/00 , A61K31/3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理作用明确的茜草活性提取组合物,其特征是该组合物含有1,3,6‑三羟基‑甲基蒽醌‑3‑O‑α‑鼠李糖(1→2)‑β‑葡萄糖苷和大叶茜草素,且两个活性成分重量总含量大于90%,该组合物中1,3,6‑三羟基‑甲基蒽醌‑3‑O‑α‑鼠李糖(1→2)‑β‑葡萄糖苷和大叶茜草素的重量比值为1∶0.5~5。本发明还涉及茜草活性提取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白细胞减少症药物中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3012338B
公开(公告)日:2014-10-08
申请号:CN201210523880.1
申请日:2012-12-07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IPC: C07D307/83 , A61K31/365 , A61P3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荆芥内酯对溴苯甲酸酯及其制备工艺和用途,分子式为C17H17BrO4,熔点为179-181℃,其比旋度为本发明还公开了它的提取方法,以及在制备抗流感病毒药物中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3214539A
公开(公告)日:2013-07-24
申请号:CN201310168250.1
申请日:2013-05-08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IPC: C07J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58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大戟二烯醇的方法,该方法的步骤如下:取甘遂药材经醇提取,经萃取、硅胶柱分离、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制备三步高效纯化,即可获得纯度大于98%的大戟二烯醇纯品。本发明的工艺具有步骤较简单、纯度高、色泽好的优点,适于规模化生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