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243753A
公开(公告)日:2019-09-17
申请号:CN201910648021.7
申请日:2019-07-15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G01N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沥青胶结料耦合老化试验装置,涉及沥青性能测试技术领域。其中的沥青胶结料耦合老化试验装置包括控制系统、多环境介质模拟系统和盛样系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沥青胶结料耦合老化试验方法,通过控制系统选择老化模式、监测老化条件,控制多环境介质模拟箱内超声波动水浴箱、电热式加湿器、多翼式离心风扇、紫外线模拟灯、电热丝和温湿度控制器协同运作,同时模拟自然界中温度、紫外线、氧气、动水、静水等环境因素对沥青胶结料老化行为的影响,使沥青胶结料室内老化模拟结果更符合实际沥青路面的服役状况。
-
公开(公告)号:CN109655459A
公开(公告)日:2019-04-19
申请号:CN201910018632.3
申请日:2019-01-09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G01N21/8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沥青发泡性能的测试系统,包括泡沫沥青盛放装置、发泡图像采集系统以及发泡图像分析系统。泡沫沥青盛放装置为耐高温保温透明玻璃钢材质桶体;发泡图像采集系统由两台高速工业相机、四个白色直流光源、数据传输线和电子计算机组成;发泡图像分析系统由电子计算机及其内置的数字图像分析软件组成。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沥青发泡性能的测试方法,结合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既可以获取沥青泡沫的尺寸分布规律,又可以准确地测量膨胀率、半衰期等发泡性能评价指标。本发明测试结果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重现性,设备来源广,操作简便,成本较低,普适性更强。
-
公开(公告)号:CN109112977A
公开(公告)日:2019-01-01
申请号:CN201811048003.7
申请日:2018-09-04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E01D22/00 , E01D101/28
Abstract: 一种快速预应力加固桥梁梁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桥梁梁体(100)底部固定布置至少一对锚固装置(1),一根以上金属复合筋(2)平行于桥梁梁体(100)的轴线方向穿过锚固装置(1)的销孔(103),通过旋拧螺帽(201)的方式对金属复合筋(2)施加预应力,细格网(3)挂设于金属复合筋(2)的底部,垂直于桥梁梁体(100)的底面离散植入锚固若干垂直的金属健(4),外防护层(5)通过喷射、涂抹或浇筑的方式覆盖金属复合筋(2)、细格网(3)和金属健(4),并与桥梁梁体(100)共同组合为一体。本发明主要解决现有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的缺陷,解决FRP筋连接锚固困难等问题,工艺简单、快速,能够满足快速预应力加固桥梁梁体结构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7563045A
公开(公告)日:2018-01-09
申请号:CN201710760223.1
申请日:2017-08-23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车辆荷载作用下半柔性路面界面处细观力学研究方法,属于路面材料技术领域,解决目前半柔性路面界面细观力学研究存在建模困难多、计算难度大、结果精度低的问题。本发明基于离散元方法首先采用离散元数值模拟软件生成与实际半柔性路面沥青混合料骨架相同级配二维离散元模型;然后,结合软件中已有功能及力学模型对各组成材料及其界面连接方式分别定义属性;最后,在已有模型基础上加入模拟车辆荷载,在加载过程中监测半柔性路面界面处的力学响应状况,对荷载作用下界面处的剪、拉、压应力、位移进行记录,评价该界面处受力状态。本发明提供方法具有表现直观,计算简便、准确,应用范围广,适用于沥青类路面界面处的细观力学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05369983A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申请号:CN201510644666.5
申请日:2015-09-29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肋约束薄壁钢管混凝土结构,由纵筋(1)、箍筋(2)、薄壁钢管(3)、核心混凝土(4)、钢肋(5)共同构成,其特征在于纵筋(1)、箍筋(2)绑扎或焊接形成钢筋骨架,核心混凝土(4)包裹钢筋骨架,并填充于薄壁钢管(3)的内部,薄壁钢管(3)的外径或边长与厚度之比大于等于200,薄壁钢管(3)的竖向间隔布置两条及两条以上钢肋(5),钢肋(5)沿薄壁钢管(3)的截面环向一周呈闭合连接,钢肋(5)与薄壁钢管(3)的外壁连接为一体,其布置间距不大于薄壁钢管(3)的外径或边长。本发明结构变堵为疏,减小可能直接承受竖向荷载的钢管面积,提高钢材的作用效率,本发明结构适用于各种桥梁、建筑的竖向承重构件。
-
公开(公告)号:CN105239666A
公开(公告)日:2016-01-13
申请号:CN201510644170.8
申请日:2015-09-29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E04B1/00 , E04C3/29 , E01D19/00 , E01D101/00
Abstract: 一种装配式竹-加气混凝土组合结构,由预制加气混凝土板(1)、竹梁(2)、开孔金属板(3)、粘结胶(4)和填孔材料(5)共同构成,预制加气混凝土板(1)位于竹梁(2)的上方,二者轴线平行,长度相同,前者的底面与后者的顶面紧密相连,预制加气混凝土板(1)、竹梁(2)通过开孔金属板(3)、粘结胶(4)和填孔材料(5)形成为一体。本发明解决了竹结构抗弯刚度低,跨越能力不足等缺陷,具有重量轻、隔声好、隔热好、抗震性能好的综合优点,在实施方法上,安装过程有利于实现工业化生产,可应用于土木建筑结构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5126924A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510589178.9
申请日:2015-09-14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利用轻质集料多孔性能负载纳米二氧化钛(TiO2)制备具有光催化功能的轻质沥青混合料,属于路面材料技术领域,解决沥青路面负载的TiO2分散效果差、掺量低、光催化效率低、降解效果差、影响路用性能的问题。本发明先以钛酸丁酯做为前驱体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溶胶,再将轻质集料浸渍在溶胶中,采用真空吸附法使TiO2进入轻质集料空隙内,烘干煅烧后制得负载纳米TiO2的轻质集料;然后采用负载型轻集料取代部分普通集料,进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分别确定各混合料的级配和最佳油石比,测试沥青混合料各项路用性能;测试沥青混合料对汽车尾气降解实验效果,结合各项路用性能实验结果,确定轻集料最佳掺量,制备沥青混合料铺筑环保型沥青路面。
-
公开(公告)号:CN103469715B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310441299.X
申请日:2013-09-26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隧道沥青路面结构阻燃方案设计的新方法,属于沥青路面火灾安全技术领域,解决目前隧道火灾过程沥青路面结构阻燃性能差的问题。先基于数值模拟方法建立隧道火灾模型,重现火灾过程路表面温度场分布及其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再分析隧道火灾产生的热量通过辐射、对流、传导对路面结构内部温度场影响,了解火灾过程路面结构不同深度处可能达到的最高温度、燃烧范围,绘制不同路表温度条件下路面结构内沿深度方向温度场分布图;最后,根据温度场分布图和现行沥青路面设计规范规定沥青闪点不低于在230℃要求而设计出不同沥青路面阻燃方案,并优选与温度相匹配的沥青阻燃剂供沥青路面使用。本发明能提高沥青路面阻燃效果,改善路面火灾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468007B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310430038.8
申请日:2013-09-22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08L9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沥青高效阻燃剂的多元复配方案的设计方法,解决目前沥青阻燃剂阻燃效果差、不能对沥青热分解全过程进行高效阻燃的问题。先根据沥青各组分热重试验,了解沥青各组分热分解性能梯度分布特征;再分别优选与沥青各组分热分解温度区间相匹配的阻燃剂及其添加量,先在各组分层面上实现阻燃;其次,根据沥青中各组分含量,初步设计出阻燃剂复配方案,考察该复配多元阻燃剂对沥青阻燃效果及各阻燃剂之间协同效应,对阻燃剂复配方案进行初步优化;最后,评价复合阻燃剂对沥青及其混合料路用性能影响,进一步优化阻燃剂复配方案,完善阻燃剂多元复配方案设计。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实现对沥青热分解全过程进行高效阻燃,提高沥青路面火灾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03898840B
公开(公告)日:2015-09-16
申请号:CN201410125407.7
申请日:2014-03-31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E01D22/00
Abstract: 一种桥梁高空作业平台,包括桥梁墩台(1)、桥梁护栏(2)、吊索(3)、横向钢管(4)、纵向钢管(5)、斜向钢管(6)、局部加强件(7)、编织网(8)、脚手板(9)。吊索(3)从横向钢管(4)的内部连续穿过,两端与桥梁护栏(2)固定连接,在横向钢管(4)的两端设置有局部加强件(7),吊索(3)及横向钢管(4)垂直于桥梁纵向,沿着桥梁纵向间隔布置,纵向钢管(5)、斜向钢管(6)分别与横向钢管(4)垂直和斜向交叉布置,编织网(8)满设并绑扎固定于吊索(3)及横向钢管(4)的内侧,编织网(8)与吊索(3)及横向钢管(4)共同形成密闭的高空作业平台。本发明结构简单,稳定可靠,使用经济,自重轻,工作面积大,便于多工作面同步施工,搭拆方便,无需大型机械,为高空桥梁检测与加固提供了简单有效的工作平台。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