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249507C
公开(公告)日:2006-04-05
申请号:CN03107584.3
申请日:2003-01-31
Applicant: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IPC: G02F1/136 , H01L29/78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F1/133555
Abstract: 对于在薄膜晶体管衬底的内表面一侧设有反射层的半透射反射型的液晶显示装置,没有增加制造工序。在薄膜晶体管衬底1的上表面的各个一定的位置,同时形成由铝系列金属形成的栅电极(8)、辅助电容线(6)和反射层(7)。在反射层(7)上,通过栅绝缘膜(11)和外敷膜(18)形成象素电极(2)。这种情况下,反射层(7)和象素电极(2)的大致中央部位重合。然后,与象素电极(2)的中央部位重合的反射层(7)构成按文字的反射部,在黑色掩膜(22)的开口部(22a)内与象素电极(2)和反射层(7)不重合的部分构成透射部。
-
公开(公告)号:CN102162957B
公开(公告)日:2014-10-15
申请号:CN201110038469.0
申请日:2011-02-15
Applicant: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IPC: G02F1/1343 , G02F1/1334 , G02F1/133 , G03B17/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3B17/20 , G02F1/1334 , G02F1/134309 , G02F1/134327 , G02F1/1345 , G02F1/13458 , G02F2001/13456 , G02F2201/12 , G02F2201/40 , G02F2203/03 , G03B13/02 , G03B13/06 , G03B19/12
Abstract: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液晶层,包含设在透明的第1基板和透明的第2基板之间的聚合物分散型液晶;透明的第1段电极,形成在上述第1基板上,使得对于预先确定的显示信息,预先确定的区域为正像图案;透明的第2段电极,形成在上述第1基板上,作为与上述第1段电极相同的第1层,使得对于上述显示信息,预先确定的区域为负像图案;透明的公共电极,形成在上述第2基板上,使该公共电极与上述第1段电极和上述第2段电极对置;以及透明的辅助电极,形成在上述第1基板上,使该辅助电极沿着上述第1段电极和上述第2段电极之间的间隙。
-
公开(公告)号:CN101364604B
公开(公告)日:2012-10-24
申请号:CN200810145623.2
申请日:2008-08-07
Applicant: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Inventor: 石井裕满
IPC: H01L27/12 , H01L23/522 , G02F1/136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F1/136213 , G02F1/136286 , G02F2001/13606 , G02F2201/40
Abstract: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包括:具有显示区域(2)的基板(1);在上述显示区域(2)内的上述基板(1)上设置的多条扫描线(3),及在与上述扫描线(3)正交的方向上设置的多条数据线(4);分别连接在上述各扫描线及数据线上的多个开关元件(6);连接在上述各开关元件上的多个像素电极(5);以及形成为与上述各数据线平行、且具有至少与上述各像素电极的一部分重合的部分的多条辅助电容线(7),上述各辅助电容线包括金属层(7c),该金属层(7c)在与上述数据线相同的平面上用与上述数据线相同的材料形成。
-
公开(公告)号:CN101425280B
公开(公告)日:2011-09-07
申请号:CN200810173922.7
申请日:2008-10-31
Applicant: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Inventor: 石井裕满
IPC: G09G3/36
Abstract: 提供一种得到超过驱动器LSI的输出电压的像素电压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液晶显示装置具备显示部、扫描线驱动电路、信号线驱动电路、将与信号线用驱动信号反相的对置电极用驱动信号输出给对置电极的对置电极驱动电路、一端连接在开关元件的输出端上的辅助电容和驱动连接在各行的开关元件上并且由使各行的辅助电容的另一端为共通的多个行构成的辅助电容线的辅助电容线驱动电路。辅助电容线驱动电路对各行的辅助电容线在对置电极用驱动信号的第1周期中施加第1电压,在对置电极用驱动信号的第1周期之后的p+1/2周期(这里,p是0或自然数)中施加第2电压,在p+1/2周期之后的保持期间配合各行的扫描线用驱动信号的每一个而输出成为开状态的信号。
-
公开(公告)号:CN102163610A
公开(公告)日:2011-08-24
申请号:CN201110028213.1
申请日:2006-10-20
Applicant: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Inventor: 石井裕满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7/124
Abstract: 一种薄膜晶体管面板包括:基板(1);薄膜晶体管(3),形成在基板(1)上,具有栅电极(6)、栅绝缘膜(7)、半导体薄膜(8)、在半导体薄膜(8)上形成的一对欧姆接触层(10、11)、以及在各欧姆接触层(10、11)上形成的源电极(12)和漏电极(13),半导体薄膜(8)在源电极(12)和漏电极(13)之间具有沟道区域;像素电极(2),与薄膜晶体管(3)的源电极(12)连接;以及第一和第二导电性被覆膜(14、15),设置在源电极(12)侧和漏电极(13)侧的上部,由与像素电极(2)相同的材料形成;第一导电性被覆膜(14)的宽度比源电极(12)的宽度宽,第二导电性被覆膜(15)的宽度比漏电极(13)的宽度宽。
-
公开(公告)号:CN101369606B
公开(公告)日:2010-11-03
申请号:CN200810212566.5
申请日:2006-10-20
Applicant: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Inventor: 石井裕满
IPC: H01L29/786 , H01L29/417 , H01L27/12 , H01L23/522 , H01L21/84 , H01L21/768 , G02F1/136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7/124
Abstract: 一种薄膜晶体管面板包括:基板(1);薄膜晶体管(3),形成在基板(1)上,具有栅电极(6)、栅绝缘膜(7)、半导体薄膜(8)、在半导体薄膜(8)上形成的一对欧姆接触层(10、11)、以及在各欧姆接触层(10、11)上形成的源电极(12)和漏电极(13),半导体薄膜(8)在源电极(12)和漏电极(13)之间具有沟道区域;像素电极(2),与薄膜晶体管(3)的源电极(12)连接;以及第一和第二导电性被覆膜(14、15),设置在源电极(12)侧和漏电极(13)侧的上部,由与像素电极(2)相同的材料形成;第一导电性被覆膜(14)的宽度比源电极(12)的宽度宽,第二导电性被覆膜(15)的宽度比漏电极(13)的宽度宽。
-
公开(公告)号:CN101630685A
公开(公告)日:2010-01-20
申请号:CN200910160429.6
申请日:2009-07-16
Applicant: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Inventor: 石井裕满
IPC: H01L27/12 , H01L23/528 , G02F1/136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F1/1368 , G02F1/136213 , G02F1/136286 , G02F2201/40 , H01L27/124
Abstract: 本发明的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0),对应于高开口率化及高精细化,其具有:多条扫描线(12);绝缘膜(21);多条信号线(13),具有隔着绝缘膜(21)与各扫描线交叉的交叉部(13D);多个薄膜晶体管(14),各具有半导体层(22a)、栅极绝缘膜、栅电极(14c)、漏电极(14b)及源电极(14a);多个中继电极(17),各具有:第一重合部(17a),设置在信号线(13)的至少交叉部(13D)上,具有与信号线的交叉部(13D)的长度相同或比其大的长度;第二重合部(17c),形成在漏电极(14b)上;及连接部分,连接第一重合部(17a)和第二重合部(17c);该中继电极将信号线和漏电极(14b)电连接;及像素电极(15),与各薄膜晶体管(14)的源电极(14a)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00583457C
公开(公告)日:2010-01-20
申请号:CN200680006306.1
申请日:2006-06-09
Applicant: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Inventor: 石井裕满
IPC: H01L29/78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7869 , G02F1/1368
Abstract: 一种薄膜晶体管具有包含氧化锌的半导体薄膜(15)、形成在半导体薄膜(15)的整个上表面上的保护膜(16);形成在保护膜(16)上的栅极绝缘膜(17);在半导体薄膜(15)之上形成在栅极绝缘膜(17)上的栅极(18);以及形成在半导体薄膜(15)之下以与半导体薄膜(15)电连接的源极(11)和漏极(12)。
-
公开(公告)号:CN101326644A
公开(公告)日:2008-12-17
申请号:CN200780000580.2
申请日:2007-02-02
Applicant: 日本财团法人高知县产业振兴中心 ,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IPC: H01L29/786 , H01L29/4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7869 , H01L29/41733 , H01L29/42384 , H01L29/66969 , H01L29/78606 , H01L29/78618
Abstract: 一种薄膜晶体管包括基片(1,11)和一对形成于基片上且在其间限定出间隙的源/漏电极(2,14)(即源电极和漏电极)。一对低电阻导电薄膜(10,20)设置为使得每个低电阻导电薄膜覆盖源/漏电极之一的至少一部分。低电阻导电薄膜在其间限定出间隙。氧化物半导体薄膜层(3,15)连续地形成于该对低电阻导电薄膜的上表面上并且沿着限定于低电阻导电薄膜之间的间隙延伸以用作沟道。氧化物半导体薄膜层的侧面和低电阻导电薄膜的相应侧面在沟道的沟道宽度方向上彼此相一致。
-
公开(公告)号:CN101091135A
公开(公告)日:2007-12-19
申请号:CN200680001478.X
申请日:2006-06-06
Applicant: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Inventor: 石井裕满
IPC: G02F1/136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F1/136209 , G02F1/136213 , G02F2001/13629 , G02F2201/40 , G02F2203/01
Abstract: 薄膜晶体管(5)被置于第一衬底(1)上的扫描线和数据线(2、3)的交叉区域附近。像素电极(4)与薄膜晶体管(5)相连。加有共同电势的透明导电层(6)被置于像素电极和扫描线与数据线间,用以覆盖扫描和数据线,并在两侧都与像素电极的外围部分重叠。绝缘膜(18)形成在所述像素电极和所述导电层间。相对电极(33)被形成在第二衬底(31)上,以对应像素电极。液晶(35)被配置在像素电极和相对电极之间。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