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
    1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011495A

    公开(公告)日:2014-08-27

    申请号:CN201280061626.2

    申请日:2012-12-12

    Abstract: 确保冷凝水的导水功能,并且使翅片和传热管毫无问题地接触。翅片(50a、50b)的第一翅片部(51)和第二翅片部(52)以板厚方向与空气流动方向(F)交叉的方式配置,并且彼此相邻。第一翅片部(51)和第二翅片部(52)分别具有传热部(51a、52a)、从传热部(51a、52a)向上方突出的上方导水部(51b、52b)和从传热部(51a、52a)向下方突出的下方导水部(51c、52c)。第一翅片部(51)的上方导水部(51b)的突出量与第二翅片部(52)的上方导水部(52b)的突出量不同,但与下方导水部(52c)的突出量相等。第一翅片部(51)的下方导水部(51c)的突出量与第二翅片部(52)的下方导水部(52c)的突出量不同,但与上方导水部(52b)的突出量相等。

    热交换器和空调机
    1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299150A

    公开(公告)日:2013-09-11

    申请号:CN201280005048.0

    申请日:2012-01-23

    Abstract: 在热交换器(30)中设置有多根扁平管(33)和多个翅片(36)。呈板状的翅片(36)在扁平管(33)的延伸方向上彼此留有一定间隔地设置。扁平管(33)被插入翅片(36)的管插入部(46)中。在翅片(36)上,上下相邻的扁平管(33)之间的部分构成传热部(70)。在传热部(70)上设置有鼓起部(81~83)和切起片(50、60)。鼓起部(81~83)设置在传热部(70)的靠近上风一侧的部分上,该鼓起部(81~83)通过使传热部(70)呈山峰形状地鼓起而形成。切起片(50、60)设置在传热部(70)的靠近下风一侧的部分上,通过切起传热部(70)而形成。

    热交换器
    1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978236A

    公开(公告)日:2011-02-16

    申请号:CN200980109703.5

    申请日:2009-03-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F1/32 F28D1/047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交换器,其应用于使用由分子式用C3HmFn(其中,m=1~5、n=1~5,且m+n=6)表示且分子结构中具有一个双键的单一制冷剂或含有所述单一制冷剂的混合制冷剂的制冷剂回路。热交换器(10)中,铅直方向上相邻的传热管彼此的中心间距离S和传热管的外径D的关系为:2.5<S/D<3.5,制冷剂路径的长度L和传热管的外径D的关系为:0.28×D1.17<L<1.10×D1.17,室外热交换器(4)及室内热交换器(6)基于上述关系进行设计。

    热交换器用翅片以及导向件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636631A

    公开(公告)日:2010-01-27

    申请号:CN200880008612.8

    申请日:2008-03-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F1/325 B21D53/08 F28F13/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热交换器用翅片以及导向件及其使用方法。其目的在于,提高热交换效率。热交换器用翅片(1)安装在传热管上,具有翅片主体(11)、多个套环(13)以及竖立设置部(14)。翅片主体(11)在预定方向(91)上延伸,沿着预定方向(91)配置有供传热管插入的多个孔。套环(13)相对于翅片主体(11)位于同一侧,以包围孔的方式逐一竖立设置在各个孔中。从套环(13)侧观察热交换器用翅片(1)时,套环(13)都配置于在翅片主体(11)的表面(111)上沿着预定方向(91)延伸的两条直线(101、102)之间,套环的外周(131)与两条直线(101、102)相切。竖立设置部(14)在套环(13)的同一侧竖立设置在翅片主体(11)上,位于两条直线(101、102)的外侧。从表面(111)观察,竖立设置部(14)的前端(141)位于比套环(13)的前端(132)高的位置。

    内表面带槽的传热管
    1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436293A

    公开(公告)日:2003-08-13

    申请号:CN01810932.2

    申请日:2001-04-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F1/40 F28D2021/007

    Abstract: 在条槽(11)上设置了异形部分(13)的内表面带槽的传热管(10)中,当使用在冷凝器中时,由于异形部分(13)确保充分的飞散作用提高传热性能,同时在使用于蒸发器中时,为了控制压力的损失,在所定范围内特别规定条槽(11)的主槽(12)和异形部分(13)的比例、主槽(12)和异形部分(13)的角度、长度等条件。

    热交换器
    1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6134282B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180061321.0

    申请日:2021-07-12

    Abstract: 提供一种效率更高的热交换器。在热源热交换器(50)中,沿铅垂方向延伸的制冷剂流路(P)沿与铅垂方向交叉的左右方向配置有多个,并且沿着与铅垂方向及左右方向交叉的前后方向配置有多个。热源热交换器具备形成制冷剂流路(P)的多个传热管(60)。传热管在铅垂方向上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处,外缘的尺寸和内缘的尺寸中的至少一方不同。

    热交换器
    1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134282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180061321.0

    申请日:2021-07-12

    Abstract: 提供一种效率更高的热交换器。在热源热交换器(50)中,沿铅垂方向延伸的制冷剂流路(P)沿与铅垂方向交叉的左右方向配置有多个,并且沿着与铅垂方向及左右方向交叉的前后方向配置有多个。热源热交换器具备形成制冷剂流路(P)的多个传热管(60)。传热管在铅垂方向上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处,外缘的尺寸和内缘的尺寸中的至少一方不同。

    热交换器和热泵装置
    2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127488B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080047073.X

    申请日:2020-06-29

    Abstract: 提供能够以较少的部件数量在与集管连接的多个传热管并排的方向上输送制冷剂的热交换器和热泵装置。室外热交换器(11)具有液体集管(30),液体集管(30)具有:第1液体侧部件(31),其包含与多个扁平管(28)连接的液体侧扁平管连接板(31a);第7液体侧部件(37),其包含位于与扁平管(28)侧相反一侧的液体侧外部板(37a);以及第4液体侧部件(34),其包含位于它们之间的第4内部板(34a),第4内部板(34a)具有在多个扁平管(28)并排的方向上延伸的第1贯通部分(34o),第1贯通部分(34o)包含有在多个扁平管(28)并排的方向上依次并排的导入空间(34x)、喷嘴(34y)和上升空间(34z),喷嘴(34y)的宽度比导入空间(34x)的宽度短,并且比上升空间(34z)的宽度短。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