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发电方法和微生物发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217131B

    公开(公告)日:2014-06-25

    申请号:CN200980143757.3

    申请日:2009-10-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16 Y02E60/527

    Abstract: 本发明通过简易且廉价的装置使微生物发电装置的发电效率提高。在槽体(30)内互相平行地配置两片板状的阳离子交换膜(31,31),由此在该阳离子交换膜(31,31)之间形成了负极室(32),该负极室(32)与各该阳离子交换膜(31)相间隔而形成了两个正极室(33,33)。使含氧气体在正极室(33)内流通,向负极室供给负极溶液L,优选使负极溶液循环。向供给至正极室(33)内的含氧气体中导入酸性气体(二氧化碳)。由于酸性气体的pH中和作用,促进Na+、K+离子的移动,由此可以提高发电效率。

    微生物发电装置
    1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897069B

    公开(公告)日:2014-03-19

    申请号:CN200880120931.8

    申请日:2008-12-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微生物发电装置。用具有透水性的块状多孔体(例如厚度约3~20mm的石墨片)构成保持微生物的第一导电性填充料(21)。第一导电性填充料(21)在阳极室(11)内形成为与阳极室(11)内部形状大致相同的形状,存在于整个阳极室(11)内。由此,通过防止包含电子供给体的供给到阳极室(11)的原液发生短传,并使原液通过多孔性的第一导电性填充料(21)而被供给至微生物,微生物能够在整个阳极室(11)内增殖。此外,优选用间隔物(18)那样的部件,使隔开阳极室(11)和阴极室(12)的非导电膜(15)、与配置在阴极室(12)中的第二导电性填充料(22)相互紧贴在一起。同样也使第一导电性填充料(21)和非导电膜(15)紧贴在一起。

    从含磷酸水回收磷酸的方法与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977849B

    公开(公告)日:2013-01-30

    申请号:CN200980109247.4

    申请日:2009-03-25

    Inventor: 织田信博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D61/025

    Abstract: 一种从含磷酸水回收磷酸的方法与装置,此方法与装置利用简单的构成和操作,在不使用特别的药物等的情况下,能够低成本且高效率地从含磷酸水中以高浓度的可运输的液状回收抑制真菌、酵母等微生物的产生、可作为回收物的高纯度的磷酸。将含磷酸水调节成pH小于等于2、磷酸浓度大于等于600mg/L、且导电率大于等于200mS/m,在第1RO装置中进行逆渗透处理,使磷酸以外的酸与水一同透过至透过液室侧,在浓缩液室侧浓缩磷酸,对透过液进行后处理以回收纯水,之后将浓缩液供给第2RO装置,将第2RO装置的一部分浓缩液作为调整用磷酸液进行循环,以蒸发浓缩装置将水和挥发性成分一同除去,回收剩余部分作为磷酸浓缩液。

    处理含有氨性氮的水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750998A

    公开(公告)日:2006-03-22

    申请号:CN200480004818.5

    申请日:2004-02-13

    Abstract: 将含有氨性氮的原水导入到硝化槽中,基于氨性氮的抑制,通过抑制亚硝酸氧化细菌导致的亚硝酸性氮的硝酸化,利用氨氧化细菌的作用,在高负荷下进行稳定的亚硝酸型硝化。往硝化槽中添加碳酸盐和/或碳酸氢盐。将硝化槽1内的无机碳浓度维持在35mg-C/L或以上。将所得硝化液导入到脱氮槽中,进行把残留的氨性氮作为电子供体,把亚硝酸性氮作为电子受体的脱氮反应,通过脱氮细菌的作用进行脱氮。

    微生物发电方法和微生物发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257666B

    公开(公告)日:2014-05-28

    申请号:CN200980150669.6

    申请日:2009-12-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16 C12F3/02 Y02E60/527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用简易且廉价的手段来提高微生物发电装置的发电效率。通过在槽体(30)内,互相平行地设置2片板状的阳离子交换膜(31、31),在该阳离子交换膜(31、31)之间形成负极室(32),该负极室(32)分别隔着该阳离子交换膜(31)而形成2个正极室(33、33)。在正极室(33)内流通含氧气体,向负极室供给负极溶液L,优选使负极溶液循环。作为供给至正极室(33)的含氧气体使用生物处理废气。以生物处理废气中的气态二氧化碳促进Na+、K+离子的移动,同时利用水蒸气提高离子渗透性,由此可以提高发电效率。

    微生物发电方法和微生物发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217131A

    公开(公告)日:2011-10-12

    申请号:CN200980143757.3

    申请日:2009-10-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16 Y02E60/527

    Abstract: 本发明通过简易且廉价的装置使微生物发电装置的发电效率提高。在槽体(30)内互相平行地配置两片板状的阳离子交换膜(31,31),由此在该阳离子交换膜(31,31)之间形成了负极室(32),该负极室(32)与各该阳离子交换膜(31)相间隔而形成了两个正极室(33,33)。使含氧气体在正极室(33)内流通,向负极室供给负极溶液L,优选使负极溶液循环。向供给至正极室(33)内的含氧气体中导入酸性气体(二氧化碳)。由于酸性气体的pH中和作用,促进Na+、K+离子的移动,由此可以提高发电效率。

    微生物发电装置
    1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897069A

    公开(公告)日:2010-11-24

    申请号:CN200880120931.8

    申请日:2008-12-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微生物发电装置。用具有透水性的块状多孔体(例如厚度约3~20mm的石墨片)构成保持微生物的第一导电性填充料(21)。第一导电性填充料(21)在阳极室(11)内形成为与阳极室(11)内部形状大致相同的形状,存在于整个阳极室(11)内。由此,通过防止包含电子供给体的供给到阳极室(11)的原液发生短传,并使原液通过多孔性的第一导电性填充料(21)而被供给至微生物,微生物能够在整个阳极室(11)内增殖。此外,优选用间隔物(18)那样的部件,使隔开阳极室(11)和阴极室(12)的非导电膜(15)、与配置在阴极室(12)中的第二导电性填充料(22)相互紧贴在一起。同样也使第一导电性填充料(21)和非导电膜(15)紧贴在一起。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