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线传感器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985156A

    公开(公告)日:2007-06-20

    申请号:CN200580024087.5

    申请日:2005-07-20

    Inventor: 林浩仁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J5/34 H01L37/02

    Abstract: 红外线传感器(1)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备一体形成有第一电极(23a)及两个或以上由低热传导率制成的具有预定高度的支撑部(22a和22b)的基座(20),所述第一电极和支撑部设置在基座(20)的其中一个主表面;制备热电元件(10),该热电元件(10)的一个主表面上具有第二电极(12a),该第二电极(12a)与基座(20)的主要表面之一上的第一电极(23a)导通;将预定量的导电胶(24a)涂在第一电极上,且导电胶(24a)高于支撑部(22a和22b);以及将热电元件(10)安装在支撑部(22a和22b)的上表面,使第二电极(12a)与导电胶(24a)接触,之后固化导电胶(24a)。

    电子部件的罐封装件结构
    1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412379B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380034426.2

    申请日:2013-06-17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罐壳体和管座的装配时、存放时的偏离以使操作性提升、装配精度高的罐封装件结构。罐壳体(30)在被嵌入管座的支承台部之前的状态下,至少开口部是椭圆形。管座的支承台部为圆形。支承台部的外径小于罐壳体(30)的开口部(30A)的长径(MAA)且大于短径(MIA)。并且,通过罐壳体(30)的弹性变形而使得罐壳体的开口部(30A)嵌入管座的支承台部。即,开口部(30A)的长径相对于管座的支承台部的外径有富余,该富余量的间隙作为收缩余量发挥作用。由于开口部(30A)的短径小于管座的支承台部的外径,因此由该短径部来夹持支承台部。

    光传感器用部件
    1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261856B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申请号:CN201180059368.X

    申请日:2011-12-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J1/0204 G01J1/0271 G01J1/0403 G01J1/04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与较小尺寸的光传感器组合的结构简单的光传感器用部件。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光传感器用部件是与光传感器(201等)组合使用、且一体成型的筒状的光传感器用部件。在筒的一方的端面上,组合有该光传感器,筒的另一方端面(101等)由使来自外部的光会聚到该光传感器的透镜构成。该光传感器用部件在筒的内侧,在筒的周向上的至少3个部位,具有与该透镜以及筒的内侧面相连的多个肋(103等)。

    表面安装型电子部件
    1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934221A

    公开(公告)日:2013-02-13

    申请号:CN201180025656.3

    申请日:2011-03-09

    Abstract: 提供一种表面安装型电子部件,能确实地气密密封中空收纳部,能防止在回流焊接或导电性粘接剂的接合之际的加热时中空收纳部的内压上升。表面安装型电子部件(1)通过嵌入成型将树脂壳体(2)、和金属端子(4~6)以及密封用金属板(3)一体形成,在树脂壳体(2)形成有:树脂壳体(2)的中空收纳部(2a)、和从树脂壳体(2)内的中空收纳部(2a)到达树脂壳体(2)的外表面的贯通孔(2b),密封用金属板(3)封堵贯通孔(2b),密封用金属板(3)的线膨胀系数与树脂壳体(2)的线膨胀系数不同,使得进行加热时变形以解除贯通孔(2b)的密封。

    红外传感器及其制造方法
    1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405872B

    公开(公告)日:2011-04-20

    申请号:CN200780009951.3

    申请日:2007-03-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经济且可靠性高、具有宽视场的红外传感器,以及经济地制造该红外传感器的方法。所述红外传感器的外壳(2)包括:支撑部分(5),该支撑部分(5)将所述光学滤波器(4)支撑在低于所述外壳(2)的侧壁(12)顶端的位置;凹部(7),所述凹部形成在所述开口的四个角近旁的侧壁位置,该凹部(7)与位于所述外壳的侧壁和由支撑部分支撑着的所述光学滤波器的侧面之间的缝隙(6)相通。在所述光学滤波器(4)由所述支撑部分(5)支撑着的状态下,将粘结剂(8)涂敷在所述凹部(7),所述粘结剂在毛细管作用下渗入光学滤波器与外壳侧壁之间的缝隙(6)中,从而使所述光学滤波器(4)通过位于所述缝隙处的所述粘结剂(8)固定至所述外壳(2)的开口(3)。填充粘结剂(8)时,使该粘结剂(8)包围光学滤波器(4)的整个周边从而使所述光学滤波器(4)通过所述粘结剂(8)固定至所述外壳(2)。

    表面安装型电子部件
    1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934221B

    公开(公告)日:2015-06-24

    申请号:CN201180025656.3

    申请日:2011-03-09

    Abstract: 提供一种表面安装型电子部件,能确实地气密密封中空收纳部,能防止在回流焊接或导电性粘接剂的接合之际的加热时中空收纳部的内压上升。表面安装型电子部件(1)通过嵌入成型将树脂壳体(2)、和金属端子(4~6)以及密封用金属板(3)一体形成,在树脂壳体(2)形成有:树脂壳体(2)的中空收纳部(2a)、和从树脂壳体(2)内的中空收纳部(2a)到达树脂壳体(2)的外表面的贯通孔(2b),密封用金属板(3)封堵贯通孔(2b),密封用金属板(3)的线膨胀系数与树脂壳体(2)的线膨胀系数不同,使得进行加热时变形以解除贯通孔(2b)的密封。

    电子部件装置及引线框

    公开(公告)号:CN102110670A

    公开(公告)日:2011-06-29

    申请号:CN201010623100.1

    申请日:2010-12-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部件数量、降低成本,且能够大幅提高外部端子配置的设计的自由度的电子部件装置。在电子部件装置(1)中,在由具有在上方开放的开口的树脂模塑体构成的封装件主体(2)内,配置有由金属构成且为框状的屏蔽罩(13),以从该屏蔽罩(13)内延伸至屏蔽罩(13)外的方式配置有高压侧端子(14、15)及接地端子(16),该高压侧端子(14、15)及接地端子(16)与屏蔽罩(13)一起通过嵌入成形埋设于树脂模塑体,配置在屏蔽罩(13)内的电子部件元件与高压侧端子(14、15)及接地端子(16)连接,用于将屏蔽罩(13)与接地电位连接的屏蔽端子(13a~13d)以与接地端子(16)不同体的方式与屏蔽罩(13)相连。

    红外线传感器
    2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175977B

    公开(公告)日:2010-07-14

    申请号:CN200680016085.6

    申请日:2006-04-20

    Inventor: 林浩仁 武田健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J1/04 G01J1/0271 G01J1/0407 G01J2001/0276

    Abstract: 一种红外线传感器,在封装(2)的平面形状为近似方形的开口部(2a)的四个角部(8)设置有支承部(20),用于将为了覆盖开口部(2a)而设置的光学过滤器(3)支承在比开口部(2a)的内周壁的上端部(9)低的位置,使光学过滤器(3)的与支承部(20)对置一面侧的一部分(3c)进入开口部(2a)而被支承部(20)支承,在该状态下,光学过滤器(3)被固定于封装(2)。光学过滤器(3)和封装(2)通过导电性粘结剂(7)被接合固定、电连接。封装(3)的开口部周边区域(2b)形成得比其外侧区域(2c)低,与光学过滤器(3)的从开口部(2a)的内周壁的上端部(9)突出的部分的侧端面(3b)共同作用,形成了对导电性粘结剂(7)进行保持的保持凹部(15)。从而,可提供小型、能够较宽确保红外线受光区域(视野)的红外线传感器、及提高电机屏蔽性且耐电磁波特性出色的红外线传感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