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
    1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103244A

    公开(公告)日:2008-01-09

    申请号:CN200580046952.6

    申请日:2005-12-08

    Inventor: 中村洋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F9/0265 F02M26/32 F28D9/0025 F28D21/0003 F28F3/04

    Abstract: 一种用作EGR冷却器等的热交换器,具有少量部件以易于装配,冷却水可在每一部分均匀流动而不引起部分沸腾。以折扇的形式弯折带状金属板以交替形成扁平的第一流动通道(3)和第二流动通道(4)。第一流动通道(3)的两端均由狭缝挡块(6)闭合,在进入口和排出口(11)的位置处弯曲形成伸出带(3a)以使冷却水(10)接近狭缝挡块(6),以及在伸出带(3a)之间形成间隙(3c)。

    换热器
    1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510606C

    公开(公告)日:2009-07-08

    申请号:CN200580032803.4

    申请日:2005-09-27

    Inventor: 中村洋一

    Abstract: 一种换热器,其具有更少的部件以使装配更为容易,并且在每个部件上具有更少的连接部分以增加钎焊可靠性。带状金属板反复折叠成锯齿形以构造芯部主体(5),从而沿厚度方向形成第一流路(3)和第二流路(4)。第一流路(3)的每个相对端部由一对梳状构件(6)的每个梳齿(6b)封闭,翅片(7)放置在第一流路(4)中,从而形成芯部(8)。管状壳体(9)安装在芯部主体(5)的外周上。壳体(9)由槽状构件(9a)和盖构件(9b)构造而成,所述槽状构件覆盖芯部主体(5)外周的三面,并且所述盖构件封闭槽状构件(9a)的开口。在芯部主体(5)中,带状金属板反复折叠的起始端和终止端两者位于折叠一侧上的端部边缘处,并且在终止端和起始端处,形成有配合边缘部分(15),其折叠成C形的正方形横截面,从而与槽状构件(9a)的厚度相配合。槽状构件(9a)开口的端部边缘安装到配合边缘部分(15)上,并且它们钎焊并固定在一起。

    EGR冷却器
    1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453792C

    公开(公告)日:2009-01-21

    申请号:CN200580032802.X

    申请日:2005-09-27

    Inventor: 中村洋一

    Abstract: 一种EGR冷却器,其中旁通管部分整体地形成在壳体中,使排气旁通时,在壳体一部分上产生的热变形被适当地吸收,EGR冷却器主体固定地钎焊到阀壳上,并且阀壳强度增加。该冷却器包括位于壳体(9)的内表面和芯部(8)之间的旁通回路部分(18),以及可选择地将排气(12)导向芯部(8)侧和旁通管部分(18)的切换装置(19)。通过布置多个周向形成的外肋,而在壳体(9)的旁通管部分(18)上形成热应力吸收部分(32),所述外肋沿纵向方向彼此隔开并平行。然而,利用压床对薄金属片进行深冲压,以整体地形成管状阀壳(13)。一对狭缝(13b)形成在阀壳(13)的后端,阀内隔板(14)的两个边缘插入狭缝(13b)中,并且支撑突出部分(14a)形成在阀内隔板(14)的两个边缘部分表面上,以通过支撑突出部分(14a)支撑狭缝边缘。阀壳(13)的开口整体地固定钎焊到集管部分(31b)的开口上和壳体(9)上。

    换热器
    1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048638A

    公开(公告)日:2007-10-03

    申请号:CN200580032906.0

    申请日:2005-09-27

    Inventor: 中村洋一

    Abstract: 在一种换热器中,零件数量少,装配容易,各零件的结合部分较少,铜焊的可靠性提高,条形金属板被来回弯曲地扇形折叠以构成芯主体(5),在厚度方向上交替地形成第一流道(3)和第二流道(4)。每个第一流道(3)的两端被一对梳状构件(6)的梳齿(6b)挡住,翅片(7)设置在第二流道(4)内以构成芯(8)。在该换热器中,筒状机壳(9)与芯主体(5)的外周配合,该换热器的特征在于梳状构件(6)被形成为使得其齿基部(6c)与每个梳齿(6b)垂直,并且沿着齿基部(6c)以L形弯曲每个梳齿(6b)的根部(14),齿基部(6c)的平面与折起端边缘(2)接触,并且梳状构件(6)与芯主体(5)在它们的接触部分被固定地铜焊为一体。

    无集管板型热交换器
    1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512109A

    公开(公告)日:2020-08-07

    申请号:CN201880083495.5

    申请日:2018-12-17

    Inventor: 中村洋一

    Abstract: 在无集管板型热交换器中,抑制了供高温的废气等流入的管前端部的温度上升,从而提升了耐久性。以与鼓出部(4)平行且与鼓出部(4)大致相同长度的方式在各板(5)、板(6)的外表面侧形成有凹陷的宽度窄的凹槽部(4c)。

    EGR冷却器
    2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031714A

    公开(公告)日:2007-09-05

    申请号:CN200580032802.X

    申请日:2005-09-27

    Inventor: 中村洋一

    Abstract: 一种EGR冷却器,其中旁通管部分整体地形成在壳体中,使排气旁通时,在壳体一部分上产生的热变形被适当地吸收,EGR冷却器主体固定地钎焊到阀壳上,并且阀壳强度增加。该冷却器包括位于壳体(9)的内表面和芯部(8)之间的旁通回路部分(18),以及可选择地将排气(12)导向芯部(8)侧和旁通管部分(18)的切换装置(19)。通过布置多个周向形成的外肋,而在壳体(9)的旁通管部分(18)上形成热应力吸收部分(32),所述外肋沿纵向方向彼此隔开并平行。然而,利用压床对薄金属片进行深冲压,以整体地形成管状阀壳(13)。一对狭缝(13b)形成在阀壳(13)的后端,阀内隔板(14)的两个边缘插入狭缝(13b)中,并且支撑突出部分(14a)形成在阀内隔板(14)的两个边缘部分表面上,以通过支撑突出部分(14a)支撑狭缝边缘。阀壳(13)的开口整体地固定钎焊到集管部分(31b)的开口上和壳体(9)上。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