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0510608C
公开(公告)日:2009-07-08
申请号:CN200580028141.3
申请日:2005-07-20
Applicant: 株式会社T.RAD
Inventor: 中村洋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F9/0219 , F02M26/11 , F02M26/32 , F28D7/1684 , F28D21/0003 , F28F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外壳的热交换器,其中外壳的接头和中心部分(5)与外壳之间的缝隙没有间隙地钎焊和固定。与外壳体(1)接触的部分段头板(3)的上面边缘部分(8)的两个端部处形成为直角,上盖(2)被装配以便沿着它的整个长度上与头板(3)的上面边缘接触。
-
公开(公告)号:CN100510607C
公开(公告)日:2009-07-08
申请号:CN200580032906.0
申请日:2005-09-27
Applicant: 株式会社T.RAD
Inventor: 中村洋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9/0025 , F02M26/32 , F28F3/025 , F28F9/026 , F28F21/083 , F28F2220/00
Abstract: 在一种换热器中,零件数量少,装配容易,各零件的结合部分较少,铜焊的可靠性提高,条形金属板被来回弯曲地扇形折叠以构成芯主体(5),在厚度方向上交替地形成第一流道(3)和第二流道(4)。每个第一流道(3)的两端被一对梳状构件(6)的梳齿(6b)挡住,翅片(7)设置在第二流道(4)内以构成芯(8)。在该换热器中,筒状机壳(9)与芯主体(5)的外周配合,该换热器的特征在于梳状构件(6)被形成为使得其齿基部(6c)与每个梳齿(6b)垂直,并且沿着齿基部(6c)以L形弯曲每个梳齿(6b)的根部(14),齿基部(6c)的平面与折起端边缘(2)接触,并且梳状构件(6)与芯主体(5)在它们的接触部分被固定地铜焊为一体。
-
公开(公告)号:CN101031770A
公开(公告)日:2007-09-05
申请号:CN200580032900.3
申请日:2005-09-27
Applicant: 株式会社T.RAD
Inventor: 中村洋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9/0025 , F02M26/32 , F28F3/025 , F28F9/026 , F28F21/083 , F28F2220/00
Abstract: 一种换热器,其中通过以扇形折叠的方式重复地折叠条形金属板以形成具有大量扁平流道的芯主体(5);利用一对梳状构件(6)的各梳齿在芯主体的两端挡住各个流道;以及在机壳的侧面设置流体的进口/出口;其中,流体可以在各个流道中均匀地流动。一对集流管部(31)设置在筒状机壳(9)的两端部,进口/出口(11)通过一对小箱部(28)设置在机壳(9)的一侧的两端部处,在第一流体(10)的进口侧的小箱部(28)中,导流板(30)布置在芯主体(5)与进口/出口(11)之间以偏移向用于第一流体(10)的出口。第一流体(10)在小箱部(28)中流动同时旁通导流板(30)并从与出口的相对侧上的边缘进入第一流道(3)的端部。
-
公开(公告)号:CN101031769A
公开(公告)日:2007-09-05
申请号:CN200580032803.4
申请日:2005-09-27
Applicant: 株式会社T.RAD
Inventor: 中村洋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9/0025 , F02M26/32 , F28F3/025 , F28F9/026 , F28F21/083 , F28F2220/00
Abstract: 一种换热器,其具有更少的部件以使装配更为容易,并且在每个部件上具有更少的连接部分以增加钎焊可靠性。带状金属板反复折叠成锯齿形以构造芯部主体(5),从而沿厚度方向形成第一流路(3)和第二流路(4)。第一流路(3)的每个相对端部由一对梳状构件(6)的每个梳齿(6b)封闭,翅片(7)放置在第一流路(4)中,从而形成芯部(8)。管状壳体(9)安装在芯部主体(5)的外周上。壳体(9)由槽状构件(9a)和盖构件(9b)构造而成,所述槽状构件覆盖芯部主体(5)外周的三面,并且所述盖构件封闭槽状构件(9a)的开口。在芯部主体(5)中,带状金属板反复折叠的起始端和终止端两者位于折叠一侧上的端部边缘处,并且在终止端和起始端处,形成有配合边缘部分(15),其折叠成C形的正方形横截面,从而与槽状构件(9a)的厚度相配合。槽状构件(9a)开口的端部边缘安装到配合边缘部分(15)上,并且它们钎焊并固定在一起。
-
公开(公告)号:CN101010553A
公开(公告)日:2007-08-01
申请号:CN200580028141.3
申请日:2005-07-20
Applicant: 株式会社T.RAD
Inventor: 中村洋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F9/0219 , F02M26/11 , F02M26/32 , F28D7/1684 , F28D21/0003 , F28F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外壳的热交换器,其中外壳的接头和中心部分(5)与外壳之间的缝隙没有间隙地钎焊和固定。与外壳体(1)接触的部分段头板(3)的上面边缘部分(8)的两个端部处形成为直角,上盖(2)被装配以便沿着它的整个长度上与头板(3)的上面边缘接触。
-
-
公开(公告)号:CN100489431C
公开(公告)日:2009-05-20
申请号:CN200580046952.6
申请日:2005-12-08
Applicant: 株式会社T.RAD
Inventor: 中村洋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F9/0265 , F02M26/32 , F28D9/0025 , F28D21/0003 , F28F3/04
Abstract: 一种用作EGR冷却器等的热交换器,具有少量部件以易于装配,冷却水可在每一部分均匀流动而不引起部分沸腾。以折扇的形式弯折带状金属板以交替形成扁平的第一流动通道(3)和第二流动通道(4)。第一流动通道(3)的两端均由狭缝挡块(6)闭合,在进入口和排出口(11)的位置处弯曲形成伸出带(3a)以使冷却水(10)接近狭缝挡块(6),以及在伸出带(3a)之间形成间隙(3c)。
-
公开(公告)号:CN100465570C
公开(公告)日:2009-03-04
申请号:CN200580032900.3
申请日:2005-09-27
Applicant: 株式会社T.RAD
Inventor: 中村洋一
Abstract: 一种换热器,其中通过以扇形折叠的方式重复地折叠条形金属板以形成具有大量扁平流道的芯主体(5);利用一对梳状构件(6)的各梳齿在芯主体的两端挡住各个流道;以及在机壳的侧面设置流体的进口/出口;其中,流体可以在各个流道中均匀地流动。一对集流管部(31)设置在筒状机壳(9)的两端部,进口/出口(11)通过一对小箱部(28)设置在机壳(9)的一侧的两端部处,在第一流体(10)的进口侧的小箱部(28)中,导流板(30)布置在芯主体(5)与进口/出口(11)之间以偏移向用于第一流体(10)的出口。第一流体(10)在小箱部(28)中流动同时旁通导流板(30)并从与出口的相对侧上的边缘进入第一流道(3)的端部。
-
公开(公告)号:CN101329142A
公开(公告)日:2008-12-24
申请号:CN200710147116.8
申请日:2007-08-30
Applicant: 株式会社T.RAD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M37/0029 , F02M26/32 , F28D9/0068 , F28D21/0003 , F28F3/025 , F28F3/044 , F28F27/02 , F28F225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EGR冷却器,该EGR冷却器具有少量的部件并且实现低成本的紧凑设计。平行布置多个扁平管,各扁平管具有一底部以封闭其一端部。各扁平管的开口穿过一管板。在各扁平管中设置波纹翅片,从而构成一芯。一壳体围住该芯的外周表面。该管板封闭配备有隔板的箱室体的开口。该隔板的边缘放置在该扁平管开口的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上。
-
公开(公告)号:CN105531553B
公开(公告)日:2017-07-21
申请号:CN201480049909.4
申请日:2014-09-05
Applicant: 株式会社T.RAD
Inventor: 中村洋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F9/0221 , F28D7/1684 , F28D9/0037 , F28F1/025 , F28F3/02 , F28F9/001
Abstract: 本发明可靠地消除了在无集管板式热交换器的两端配置的水箱与芯体之间的间隙,确保了水箱的气密性以及液密性。使水箱(4)的上嵌入部(8)以及下嵌入部(9)比侧板部(7)更突出,能够在厚度方向上发生变形,该部分以接触的方式嵌入到最上段以及最下段的管的内表面,对该嵌入部一体地进行钎焊固定。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