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圈元件附接和密封
    1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102765B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480020127.8

    申请日:2014-03-06

    Inventor: P·黑德兰

    Abstract: 本发明描述包括沿涡轮(100)的周向方向(102)延伸的支撑结构(101)的涡轮(100),其中支撑结构(101)包括冷却空气可引导通过的槽(103)。槽(103)沿周向方向(102)延伸。涡轮(100)包括有多个第一冷却孔的第一冲击圈元件(110)和有多个第二冷却孔的第二冲击圈元件(120),其中第一冲击圈元件(110)和第二冲击圈元件(120)沿周向方向(102)依次安装至槽(103)使槽(103)被第一冲击圈元件(110)和第二冲击圈元件(120)覆盖。第一联接圈元件(130)布置在第一冲击圈元件(110)与第二冲击圈元件(120)间使槽(103)被第一冲击圈元件(110)与第二冲击圈元件(120)间的第一联接圈元件(130)覆盖。第一联接圈元件(130)与第二冲击圈元件(120)形成滑动接触。

    用于燃气涡轮燃烧发动机的布置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6795773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480082521.4

    申请日:2014-10-07

    Inventor: D.A.利特尔

    Abstract: 一种用于将气体从燃烧室(15)输送至第一排叶片的布置结构(10)。布置结构(10)至少包括:包括后部的第一侧壁(64)的上游流路(60);以及包括前部的第二侧壁(66)的下游流路(62)。会聚交汇后缘(40)被限定在第一侧壁(64)的下游终端边缘(41)处,并且第二侧壁(66)沿会聚交汇后缘(40)的方向朝向第一侧壁(64)会聚。冲击片结构(78)位于第一和第二侧壁(64、66)之间,并且向第一和第二侧壁提供冲击冷却空气。开口(88)在第一和第二侧壁(64、66)之间提供冷却空气通道,并且在会聚交汇后缘(40)处将后冲击空气流提供到气路中。

    冷却涡轮机零件平台根部侧的平台冷却装置和涡轮机部件

    公开(公告)号:CN105074132B

    公开(公告)日:2017-05-17

    申请号:CN201480017316.X

    申请日:2014-03-18

    Inventor: J·西贾托 L·王

    Abstract: 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提供了用于冷却涡轮机零件平台根部侧的平台冷却装置和涡轮机部件。提供了一种平台冷却装置(10),用于将冷却流体引导到涡轮机零件(2)的平台(50)的根部侧(52)上。该平台冷却装置(10)包括待被定位在涡轮机零件(2)的根部(60)的第一区段(20),和第二区段(30),其与第一区段(20)成一角度,待被定位在涡轮机零件(2)的平台(50)的根部侧(52)。所述第二区段(30)包括至少一个冲击信道(32),其具有用于接收冷却流体的至少一部分的入口(34)和用于将接收到的冷却流体释放到所述平台(50)的根部侧(52)上的出口(36)。所述第一区段(20)和第二区段(30)限定经由所述冲击通道(32)的冷却流体的路径。还提供了一种包括平台的冷却装置(10)的涡轮机部件(1)。

    涡轮翼面
    2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133276A

    公开(公告)日:2016-11-16

    申请号:CN201480076712.X

    申请日:2014-03-05

    Inventor: 梁北震

    Abstract: 带有冷却系统(10)的燃气涡轮发动机的涡轮翼面(12)被公开,其中,该翼面(12)具有弓形构造。翼面(12)可以构造成使得前缘(16)或后缘(18)或二者都可以具有比前缘和后缘(16、18)的外端部在上游更远地定位的中段。冷却系统(10)的一个或多个冷却通道(28)可以具有接近翼面(12)的端部的横截面面积,比在翼展中心位置处的大。一个或多个冷却通道(28)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拐角阻流器(30),该拐角阻流器(30)在冷却通道(28)中在翼弦方向上延伸,并且从拐角(54)朝向中心线轴线(34)延伸,由此降低冷却通道(28)的横截面面积。拐角阻流器(30)可以定位在冷却系统(10)内以维持通过翼面(12)的冷却流体流在期望的设计参数内。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