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0373294C
公开(公告)日:2008-03-05
申请号:CN200510068598.9
申请日:2005-04-28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203 , F04D29/5866 , F04D29/588 , G06F2200/201 , H01L23/473 , H01L2924/0002 , H01L2924/00
Abstract: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包括一个具有发热单元(24)的壳体(21),在壳体(21)中为发热单元(24)散热的散热部(50),耦连到发热单元(24)的泵(70),泵(70)将冷却剂传送到散热部(50),该泵(70)包括具有泵腔(84)的以及热耦连到发热单元(24)的受热部(78)泵壳体(71),受热部(78)包括将泵(70)安装到发热单元(24)上的第一区域(83a)以及与发热单元(24)耦连接以将热量从发热单元(24)发散到冷却剂的第二区域(83b),第二区域(83b)成形得比受热部(78)的第一区域(83a)更向外突出以和发热单元(24)耦连,位于泵腔(84)中的推进器(72),以及和所述推进器(72)耦连的电动机(73),该电动机(73)使所述推进器(72)旋转;以及耦连在所述泵(70)和所述散热部(50)之间的循环通路(120),所述通路(120)使冷却剂在泵(70)和散热部(50)之间循环以将热量从发热单元(24)传送到散热部(50)。
-
公开(公告)号:CN101115373A
公开(公告)日:2008-01-30
申请号:CN200710139086.6
申请日:2007-07-25
Applicant: 富士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203 , G06F2200/2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括液体冷却单元的电子设备,该液体冷却单元包括一些元件,诸如电子设备中的第一和第二热接收器、热交换器、箱体和泵。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外壳和与该第一外壳连接以进行相对运动的第二外壳。该液体冷却单元装在第一外壳中。液体冷却单元的任何元件都不装在第二外壳中。因此,液体冷却单元以便利的方式结合在所述第一外壳中。这使得生产成本降低。所述液体冷却单元还能以便利的方式从所述第一外壳上拆下。
-
公开(公告)号:CN1957315A
公开(公告)日:2007-05-02
申请号:CN200580016252.2
申请日:2005-04-08
Applicant: 辉达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20 , G06F2200/201 , H05K7/20727 , H05K7/20772
Abstract: 一种用于有效冷却一处理器的系统的一个实施例包括:一适于与一风扇散热器(302)集成的主动式混合热量传输模块(304)。所述混合热量传输模块(304)包含适于传输热量的一液体通道(312)和一空气通道(310)。所述混合热量传输模块(304)和所述风扇散热器(302)可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用于散发来自所述处理器的热量。
-
公开(公告)号:CN1941337A
公开(公告)日:2007-04-04
申请号:CN200610151636.1
申请日:2006-09-07
Applicant: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IPC: H01L23/467 , G06F1/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206 , F25B1/04 , F25D23/006 , G06F1/203 , G06F2200/201 , H01L2924/0002 , H01L2924/00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了制冷循环的小型冷却装置及笔记本型计算机。内置在计算机(10)的框体部(30)中的冷却装置(40)包括:压缩机(41)、冷凝器(42)、蒸发器(44)、作为膨胀机构的毛细管(43)、和送风风扇(45)。而且,构成冷却装置(40)的这些装置由管状的配管(46)相互连结。并且,在本发明中,压缩机(41)、冷凝器(42)及送风风扇(45)配置在平面上不同的位置,压缩机(41)及冷凝器(42)的长度方向在送风风扇(45)附近配置成L字状。由此,可使冷却装置(40)的平面大小紧凑,并抑制冷却装置(40)对内置在框体部(30)的其他部件的阻碍。
-
公开(公告)号:CN1244853C
公开(公告)日:2006-03-08
申请号:CN01812167.5
申请日:2001-06-21
Applicant: 英特尔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203 , G06F2200/201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用于冷却计算机的方法、热交换和设备,一种用于便携式计算装置的热交换系统,其包括:经管路循环流动的流体,该管与在便携式计算装置的第一部分中的电子部件和在该计算装置的不同第二部分中的传热板相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690440A
公开(公告)日:2005-11-02
申请号:CN200510068598.9
申请日:2005-04-28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203 , F04D29/5866 , F04D29/588 , G06F2200/201 , H01L23/473 , H01L2924/0002 , H01L2924/00
Abstract: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包括一个具有发热单元(24)的壳体(21),在壳体(21)中为发热单元(24)散热的散热部(50),耦连到发热单元(24)的泵(70),泵(70)将冷却剂传送到散热部(50),该泵(70)包括具有泵腔(84)的以及热耦连到发热单元(24)的受热部(78)泵壳体(71),受热部(78)包括将泵(70)安装到发热单元(24)上的第一区域(83a)以及与发热单元(24)耦连接以将热量从发热单元(24)发散到冷却剂的第二区域(83b),第二区域(83b)成形得比受热部(78)的第一区域(83a)更向外突出以和发热单元(24)耦连,位于泵腔(84)中的推进器(72),以及和所述推进器(72)耦连的电动机(73),该电动机(73)使所述推进器(72)旋转;以及耦连在所述泵(70)和所述散热部(50)之间的循环通路(120),所述通路(120)使冷却剂在泵(70)和散热部(50)之间循环以将热量从发热单元(24)传送到散热部(50)。
-
公开(公告)号:CN1658122A
公开(公告)日:2005-08-24
申请号:CN200410007774.3
申请日:2004-03-05
Applicant: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Inventor: 铃木敦
IPC: G06F1/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5K7/20809 , F28D15/0233 , F28D15/06 , F28F13/10 , G06F1/20 , G06F2200/201 , H01L23/345 , H01L23/473 , H01L2924/0002 , H01L2924/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冷却效率高的冷却系统的被称为台式或笔记本式的个人计算机或服务器。在箱体100内搭载需要冷却的CPU200,冷却该CPU的液冷系统具有吸热(冷却)套50、散热器60、及循环泵70,从作为发热元件的CPU将热传递到在内部流动的液体制冷剂的吸热(冷却)套50具有安装于其下面的热扩散板90。该扩散板在形成于其内部的密闭空间内封入水等工作流体94并接触于其一部分地设置的加热元件95,在该加热元件95供给脉冲状态的电力。这样,该一部分反复进行发泡和消灭,从而将振动施加到工作流体,在将热扩散到扩散板整体后,传递到吸热(冷却)套。或者也可直接连接到散热翅片300。
-
公开(公告)号:CN1658119A
公开(公告)日:2005-08-24
申请号:CN200410007762.0
申请日:2004-03-05
Applicant: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IPC: G06F1/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5K7/20009 , F04D9/007 , F04D13/0673 , G06F1/20 , G06F2200/201 , H01L23/473 , H01L2924/0002 , H01L2924/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液冷式的冷却系统,该冷却系统能解决采用离心泵时产生的起动时的问题,能容易地适用于各种电子设备。在箱体(100)内,安装着需要冷却的CPU,冷却该CPU的液冷系统,备有冷却套(50)、散热器(60)和2个循环泵。循环泵由转子(730)、泵室(741)和离心泵构成,转子(730)上形成若干个离心状的叶片。泵室(741)将转子可转动地收容在内部。离心泵与驱动转子的电动马达的磁场线圈(712)形成为一体。泵室配置在电动马达的下方,无论循环泵如何配置,在其停止时,都能在泵室内充填液体制冷剂,消除起动时的空转。
-
公开(公告)号:CN1619803A
公开(公告)日:2005-05-25
申请号:CN200410095812.5
申请日:2004-11-18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三协精机制作所
IPC: H01L23/473 , G06F1/20 , H05K7/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F3/14 , F28F21/065 , F28F2265/26 , G06F1/20 , G06F2200/201 , H01L23/473 , H01L2924/0002 , H01L2924/00
Abstract: 本发明的流路构成体(150),其特征在于,至少具有2个使流体流入或流出用的口部(151、155、156、158),具有使口部间连通的流路(152、154、157),流路的至少一部分由被可挠性薄膜相互间或可挠性薄膜与其它构件的粘接区域限定的非粘接区域构成。因此,采用本发明,能在构成流体的流体路径时,利用可挠性容易使安排或位置对准,并能极容易地进行制造时的流路构成作业,且具有足够的可挠性并能确保流体的密封性。
-
公开(公告)号:CN1591851A
公开(公告)日:2005-03-09
申请号:CN200410007770.5
申请日:2004-03-05
Applicant: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IPC: H01L23/47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3/473 , G06F1/203 , G06F2200/201 , H01L2924/0002 , H01L2924/00
Abstract: 提供超小型和薄型化的适用于高发热量的半导体元件等发热零件的、确保长期耐腐蚀性的液冷系统或者使用该系统的电子设备。在具有供给冷却液的泵、接受前述冷却液供给的来自电子零件的热的受热套、使经过该受热套的前述冷却液供给的热进行放热的散热器、经散热器的前述冷却液循环到前述泵的流路的液冷系统中,在液冷系统的构成零件上设置由离子交换树脂和封入了离子交换树脂的袋子构成的离子交换袋,或者把离子交换袋做成可替换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