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膜形成装置
    2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196455B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1980078450.3

    申请日:2019-09-05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氧化膜形成装置(1),它包括炉壳体(6a)和炉盖(6b),上面要形成膜的工件(8)布置在该炉壳体中。混合气体扩散部件(6c)经由屏蔽板(12)布置在炉盖(6b)的内侧。混合气体缓冲空间(21)形成在混合气体扩散部件(6c)中。喷头板(13)形成在混合气体扩散部件(6c)上。臭氧气体缓冲空间(17)形成在炉盖(6b)中并且臭氧气体缓冲空间(17)具有气流扩散板(20)。喷头板(13)中形成有臭氧气体流过的孔(13a)和混合气体流过的孔(13b)。孔(13a、13b)布置成矩形网格图案。在相邻孔13a之间(以及在相邻孔13b之间)的距离为1‑100mm并且孔(13a、13b)的孔径为0.1‑10mm。

    气泡产生装置以及液体过滤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249585A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180063743.1

    申请日:2021-08-31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高效地自过滤膜的表面将污浊物质剥离的气泡产生装置(30)。具备比折回通路(36、37)的折回部(36b、37b)靠上方地配置的气泡放出室(35)。折回通路(36、37)具备与气体积存室(33、34)连通的第1连通口(36d、37d)和在比折回部(36b、37b)靠下游侧的位置与气泡放出室(35)连通的第2连通口(36e、37e)。气体积存室(33、34)以及气泡放出室(35)分别在下端具备朝向下方的开口。气泡放出室(35)的水平方向的截面积大于或等于第2连通口(36e、37e)的开口面积(在图示的例子中是两个第2连通口的开口面积的总和)。

    电气设备以及电机
    2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5298937B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180022122.9

    申请日:2021-03-09

    Inventor: 秋山浩庆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机,能够利用O型环(39)抑制制冷剂从制冷剂流路(3a)的连通口(3a1)向外壳内外泄漏,抑制由液状垫圈(41)的附着引起的O型环(39)的劣化,并且能够以低成本提高外壳的气密性。具备O型环(39)和介于电机外壳(3)的接合面(3b)与逆变器外壳的接合面之间的密封件(液状垫圈(41)的干燥体),O型环(39)介于电机外壳(3)与逆变器外壳之间,并且以包围制冷剂流路(3a)的连通口(3a1)的方式配置,电机外壳(3)在接合面(3b)具备配置在接合面(3b)的面方向上的密封件与O型环(39)之间的槽(3d)。

    旋转机
    2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5298940B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180022116.3

    申请日:2021-03-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机。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了冷却性能的旋转机。电机(10)具备框架(13)和第一支架(14),所述框架(13)自径向外侧覆盖定子(11),所述第一支架(14)覆盖框架(13)的轴向一侧,框架(13)以及第一支架(14)中的任一者或两者在框架(13)与第一支架(14)的对合面具有与第一开口(17a)相连并位于第一线圈末端(11c)的径向外侧的第二流路(18a、18b),第二流路(18a、18b)具有第三流路(18a)和第四流路(18b),所述第三流路(18a)遍及周向地配置,所述第四流路(18b)配置在至少包含第一线圈末端(11c)的铅垂方向下侧在内的周向的多处,并与第三流路(18a)相连,朝向第一线圈末端(11c)贯通。

    平板陶瓷膜
    2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884825A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180051163.0

    申请日:2021-07-27

    Inventor: 土屋达

    Abstract: 平板陶瓷膜1具有由陶瓷制成的板状多孔支撑体21和在所述多孔支撑体21的外表面上形成的过滤膜22。在所述多孔支撑体21内部形成有多个集水通道2,其中,待处理水渗透通过所述过滤膜22而得到的过滤水在所述集水通道2中流通。另外,在所述多孔支撑体21内部确保有所述集水通道2之间的间隔不同的区域。

    发射器支撑结构和场发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424315B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080065684.7

    申请日:2020-05-12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场发射装置中真空钎焊期间防止多余的钎料接合到保护电极。发射器支撑结构(1)的发射器支撑部(32)设置成可在场发射装置的真空室(20)的两端之间的方向上移动,并且支撑场发射装置的发射器(31)。发射器(31)装配到其中的突出部(51)设置在面向场发射装置的靶材(41)的发射器支撑部(32)的一个端部上。在突出部(51)的周壁部(52)上沿周壁部(52)的高度方向形成有切口(53),并且在突出部(51)的外侧沿着周壁部(52)形成有多余钎料释放槽(54)。

    马达组装体的安装结构
    2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829175B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2080085883.4

    申请日:2020-10-07

    Abstract: 电动车辆用的马达组装体的安装结构具备:马达组装体,所述马达组装体具有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收容马达,所述第二壳体在马达的负载相反侧安装于第一壳体,并收容包括强电部在内的马达的控制部件;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将马达组装体在马达的负载侧固定于电动车辆的结构部件;以及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在马达的负载相反侧将第二壳体固定于结构部件。第二壳体具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用于将马达组装体固定于结构部件;以及薄弱部,所述薄弱部在车辆碰撞时第二壳体受到规定值以上的载荷时断裂而使安装部从第二壳体脱离。

    支撑结构和膜过滤装置
    2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379888A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180023930.7

    申请日:2021-03-05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支撑结构,其中使得设在膜模块(30)的每个膜元件(3)的集管(32)处的被处理水引出部分(34)与水收集管(2A)的连接孔(23)连接,并且支撑集管(32)。每个膜元件的底脚(33)由一对竖向侧支撑部分(4)支撑,每个竖向侧支撑部分具有沿膜元件(3)的布置方向延伸的形状。每个竖向侧支撑部分(4)具有沿布置方向延伸的形状并且包括:竖向侧基体(41),用于支撑容纳在容纳部分(11B)中的各膜元件(3)的底脚(33);以及多个竖向侧防摇动壁(42),这些竖向侧防摇动壁设在竖向侧基体(41)中沿布置方向以预定间隔隔开的位置处,并具有从所述位置中的每个向上侧凸出的形状。每个被容纳的膜元件(3)置于相邻的两个竖向侧防摇动壁(42)之间。

    曳引机
    2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052829A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080095631.X

    申请日:2020-12-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曳引机,尤其涉及用于电梯的曳引机。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论设置的朝向如何都能够使油远离制动盘的曳引机。曳引机(1)具备:轴(22),所述轴(22)沿着中心轴配置,并使绳轮(20)旋转;制动盘(31),所述制动盘(31)固定于绳轮(20);轴承(41),所述轴承(41)在绳轮(20)的轴向一侧将轴(2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进行轴支承;台座部件(60),所述台座部件(60)遍及周向的整周地覆盖轴承(41)的径向外侧;以及盖部件(70),所述盖部件(70)固定在台座部件(60)的轴向另一侧,并覆盖轴承(41)的轴向另一侧,盖部件(70)具有将从轴承(41)的轴向另一侧泄漏的油向远离制动盘(31)的方向引导的油引导部(90)。

    冷却构造以及散热器
    3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004362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080090152.9

    申请日:2020-09-09

    Inventor: 上高佑介

    Abstract: 散热器(1)具有并列地安装有多个元件(2)的冷却主体部(10)。在冷却主体部(10)形成有制冷剂的流入路径(11)、自该流入路径(11)供给的所述制冷剂的流通路径(12)和自该流通路径(12)供给的所述制冷剂的流出路径(13)。流通路径(12)与元件(2)的安装部位对应地形成。在流通路径(12)的一面紧密地立设有多个翅片部(14)。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