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坯压下装置
    2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392031B

    公开(公告)日:2018-04-06

    申请号:CN201510463547.X

    申请日:2015-07-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铸坯压下装置。铸坯压下装置包括:支架;上辊和下辊,该上辊和下辊以能够相对于支架旋转的方式保持于支架,用于夹持凝固后的铸坯并对该凝固后的铸坯进行加压;驱动机构,其构成为用于驱动上辊,以使上辊和下辊彼此靠近和分离;检测器,其构成为能够检测铸坯的位于比上辊和下辊靠上游侧的部分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位置;移动机构,其构成为用于使支架沿宽度方向移动;以及控制部。在上辊和下辊分别设有沿各自的周向延伸的环状的突条。控制部控制移动机构而使支架移动,以使突条的宽度方向上的位置与铸坯的由检测器检测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位置大致一致。

    铸坯压下装置
    2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392031A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510463547.X

    申请日:2015-07-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铸坯压下装置。铸坯压下装置包括:支架;上辊和下辊,该上辊和下辊以能够相对于支架旋转的方式保持于支架,用于夹持凝固后的铸坯并对该凝固后的铸坯进行加压;驱动机构,其构成为用于驱动上辊,以使上辊和下辊彼此靠近和分离;检测器,其构成为能够检测铸坯的位于比上辊和下辊靠上游侧的部分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位置;移动机构,其构成为用于使支架沿宽度方向移动;以及控制部。在上辊和下辊分别设有沿各自的周向延伸的环状的突条。控制部控制移动机构而使支架移动,以使突条的宽度方向上的位置与铸坯的由检测器检测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位置大致一致。

    铸坯压下装置
    2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392030A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510462909.3

    申请日:2015-07-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铸坯压下装置。铸坯压下装置(1)包括:上辊(10)和下辊(20),其用于夹持凝固后的铸坯(St)并对该凝固后的铸坯(St)进行加压;以及驱动机构(30),其构成为用于驱动上辊(10),以使上辊(10)和下辊(20)彼此靠近和分离。在上辊(10)和下辊(20)分别设有沿上辊(10)和下辊(20)的周向延伸的环状的突条(10b、20b)。在上辊(10)设有沿其轴向排列的一对引导构件(12)。

    干熄焦设备
    2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273729A

    公开(公告)日:2016-01-27

    申请号:CN201410320506.0

    申请日:2014-07-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干熄焦设备,其以低成本防止干熄焦设备中暂时贮留循环气体中的粉尘的料斗产生结露。该干熄焦设备包括:循环路径,其在送风机动作时,使包括不活泼气体的循环气体在熄焦塔内外循环;热回收设备,其回收从所述熄焦塔排出到所述循环路径的循环气体的热能;第1除尘机,其设置于一级循环路径,所述一级循环路径配置在所述循环路径中比所述热回收设备靠上游侧;和第2除尘机,其设置于二级循环路径,所述二级循环路径配置在所述循环路径中比所述热回收设备靠下游侧,所述干熄焦设备还具有:料斗,其用于暂时贮留由所述第2除尘机除尘的粉尘;和分支管,其使用从所述循环路径分流的循环气体的热能对所述料斗加热。

    焦炭干式灭火设备
    2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814109B

    公开(公告)日:2015-06-24

    申请号:CN201380001557.0

    申请日:2013-08-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0B39/02

    Abstract: 本发明谋求使用旋风分离器代替作为一次除尘器阐述的现有构造集尘器同时不对旋风分离器提供1000℃左右的循环冷却气体的对策,而且提供一种焦炭干式灭火设备,其通过在进入锅炉前使循环冷却气体的温度提高至1000℃左右,不增加循环冷却气体的流量而不会降低锅炉的热回收量。一种焦炭干式灭火设备(100),具备:腔室(10),其被供给红热焦炭并被吹入循环冷却气体;旋风分离器(20),其经第一管道(70)导入循环冷却气体并回收焦炭粉末;以及锅炉(30),其经第二管道(80)导入循环冷却气体并回收其热量,其中对旋风分离器(20)提供控制在900℃以下的温度的循环冷却气体,并且将空气导入循环冷却气体的空气导入通路(40)仅存在于第二管道(80)的中途位置。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