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2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861404B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1910126334.6

    申请日:2019-02-20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及其前级高频电源设计方法,涉及无线电能传输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将交流低频市电转换为高频逆变电路的输入直流电压的AC‑DC可调直流电源;作为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前级高频电源的高频逆变电路;对高频逆变电路中开关器件的通断进行调制的DSP控制电路;对DSP信号进行放大,将其转换为对开关器件进行驱动的驱动信号的驱动电路;作为高频逆变电路的负载的发射线圈以及与需用电的负载直接相连接构成负载电路回路的接收线圈;并提供了对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的前级高频电源进行设计的方法。本发明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及其前级高频电源设计方法,大大提高了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工作频率,进而提高了系统线圈间的传输距离和效率。

    一种海上漂浮式光储一体化充电站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51456A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210820127.2

    申请日:2022-07-13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海上漂浮式光储一体化充电站系统及方法,属于海上光伏发电技术领域。所述系统包括三角形的漂浮式浮体结构、安装在漂浮式浮体结构上控制单元,漂浮式浮体结构上设置有储能槽,储能槽内安装储能单元,储能槽上铺设光伏发电单元;每个三角形浮体上的储能槽里的蓄电池组为一个储能单元,能有效保证在单个储能单元出现故障时整个系统也能保持正常工作,储能单元在光伏发电单元不发电且储能单元荷电状态足够情况下可以单独给船舶供电或充电;储能单元控制采用下垂充放电控制模式、恒功率充电控制模式、待机模式,根据系统需要在四种控制模式之间切换,保证系统稳定运行。

    一种基于混合模型预测的数据中心站多元负荷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762387A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2111048836.5

    申请日:2021-09-08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混合模型预测的数据中心站多元负荷预测方法,涉及自动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将数据中心站的多元数据分成春秋、夏、冬三类场景,居于各类场景的数据进行多元负荷预测,采用GRA方法对多元负荷数据进行特征分析和归一化,将处理后的数据输入到QPSO-BP神经网络进行预测,在预测算法方面,采用QPSO‑BP神经网络与XGBoost模型并行预测,将深度学习与机器学习技术同时运用于负荷预测,将两种集成学习方式有效结合,充分发挥两个模型优点,有助于获得更稳定、泛化能力更强的模型。混合预测模型能主动丰富维度单一的输入数据特征,避免数据采集过程中人为因素导致的数据误差对计算精度的影响,在负荷波动较大等特殊情况下也能实现高精度负荷预测。

    一种含二氧化碳储能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运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645098B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1910918619.3

    申请日:2019-09-26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二氧化碳储能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运行方法,涉及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优化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电力母线、热负荷母线、冷负荷母线、跨临界二氧化碳储能子系统、能源输入模块、燃气轮机、燃气锅炉、余热锅炉、电制冷机、吸收式制冷机、地源热泵以及热储能装置;其运行方法为先判断可再生能源能否满足当前时刻电负荷需求,如果满足则由可再生能源进行供电,燃气锅炉、地源热泵、余热锅炉以及热储能装置供热,电制冷机和吸收式制冷机供冷;否则选择供电设备;最后确定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供需平衡,进而确定系统中各个设备的出力。本发明的系统及其运行方法,使整个系统更加紧密的联合在一起,提高了系统的运行效率。

    一种基于风光微网的储能优化配置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193772B

    公开(公告)日:2021-09-21

    申请号:CN201811147495.5

    申请日:2018-09-29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风光微网的储能优化配置系统及方法,涉及新能源发电系统优化配置技术领域。具体方法为根据风场状态信息以及微网负荷数据确定风光互补配置方案;根据上述方案,结合局部负荷情况制定多场景规划模型;并建立考虑综合经济成本的储能初始配置模型,将典型场景的出力曲线输入到该模型中,求得储能初始配置方案;储能初始配置方案根据“平抑波动”和“削峰填谷”的多模式联合运行分析进行优化配置,输出储能优化配置方案;再采用等效循环寿命评估方法对该方案验证循环寿命,将使用寿命代入综合经济成本模型得到经济性指标,完成风光储微网优化配置方案。本方法提高了系统的完整度,以及方案对多种场景和多需求的适应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