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934572B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010610474.3
申请日:2020-06-29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东北大学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大规模储能MMC变换器装置及储能控制方法,属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技术领域。本发明装置,包括:多个桥臂,每个桥臂包括多个储能子模块和一个电感;所述多个储能子模块串联,并连接电感;每两个桥臂通过桥臂的电缆相连,作为一组一相子变换器;所述一相子变换器,包括三组,三组一相子变换器并联;所述储能子模块,包括:储能子模块正极、储能子模块负极、第一至第六IGBT、第一至第三电容、电感L1、光伏发电单元、锂电池组和二极管。本发明能有效减小电池组所需的端电压,电池组串联电池数量减少,从而提高了电池的可靠性,因为储能子模块中具备锂电池组,无需考虑电容电压平衡策略。
-
公开(公告)号:CN109861404B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1910126334.6
申请日:2019-02-20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及其前级高频电源设计方法,涉及无线电能传输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将交流低频市电转换为高频逆变电路的输入直流电压的AC‑DC可调直流电源;作为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前级高频电源的高频逆变电路;对高频逆变电路中开关器件的通断进行调制的DSP控制电路;对DSP信号进行放大,将其转换为对开关器件进行驱动的驱动信号的驱动电路;作为高频逆变电路的负载的发射线圈以及与需用电的负载直接相连接构成负载电路回路的接收线圈;并提供了对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的前级高频电源进行设计的方法。本发明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及其前级高频电源设计方法,大大提高了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工作频率,进而提高了系统线圈间的传输距离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051456A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210820127.2
申请日:2022-07-13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nventor: 周博文 , 地力亚尔·胡达拜尔迪 , 杨东升 , 李广地 , 杨波
IPC: H02J7/35 , H02J1/12 , H02S10/20 , H02S20/00 , B63B35/44 , B60L53/53 , B60L53/51 , B60L53/30 , B60L53/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海上漂浮式光储一体化充电站系统及方法,属于海上光伏发电技术领域。所述系统包括三角形的漂浮式浮体结构、安装在漂浮式浮体结构上控制单元,漂浮式浮体结构上设置有储能槽,储能槽内安装储能单元,储能槽上铺设光伏发电单元;每个三角形浮体上的储能槽里的蓄电池组为一个储能单元,能有效保证在单个储能单元出现故障时整个系统也能保持正常工作,储能单元在光伏发电单元不发电且储能单元荷电状态足够情况下可以单独给船舶供电或充电;储能单元控制采用下垂充放电控制模式、恒功率充电控制模式、待机模式,根据系统需要在四种控制模式之间切换,保证系统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3242300B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110510248.2
申请日:2021-05-11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鞍山供电公司 , 东北大学
IPC: H04L67/12 , H04L67/025 , H04N7/18 , G06N3/0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5G物联网的菱镁负荷全景信息感知系统,涉及能源管理技术领域。包括设备信息子系统、信息传递子系统、终端控制系统和客户端子系统;将自动化生产线监控、企业用能分析、优化经济运行与环保数据共享相结合,并且运用5G物联网技术,不仅提高了数据信息采集的时效性与数据信息处理过程的时效性,而且实现了对菱镁矿石加工生产线上镁砂质量的实时动态监测。使电力局、水利局、煤气供应等能源供应单位通过此系统能快速监测和知道企业的能源需求变化,提前做好合理的规划和布局,避免资源浪费。可使政府、环保局等监管部门通过此系统快速监测到园区的废弃物排放情况,发挥能源资源的更高效的合理利用,有助于推进环保事业的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07918815B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1711341910.6
申请日:2017-12-14
Applicant: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能效测评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沈阳供电公司 ,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 , 国网辽宁节能服务有限公司 ,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蓄热电锅炉消纳可再生能源日内调度指令执行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设定并导入相关数据进行计算;进行调升或调减指令判断;根据判断结果:若结果为是,则执行调度指令并返回执行结果、执行时间、功率调升或调减的速度;若结果为否,则拒绝调度指令并返回拒绝结果、拒绝原因。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其通过简单易行的方式对调度指令是否执行给出明确的判断结果;对调度指令的执行状态以及拒绝执行的原因有明确的反馈,结果清晰直观,可以为采用蓄热电锅炉对弃置清洁能源消纳提供支持,以达到有效利用能源、提高经济性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3983702A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2111264172.6
申请日:2021-10-28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储‑热供电机组及其控制方法,涉及供电机组及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供电机组包括太阳能集热单元、相变储热单元、低温余热发电单元,以及管线;通过对集热装置的控制保证了相变储热装置内的温度保持恒定;通过对热介质的流速、压缩机的功率进行控制平抑供电装置输出功率,实现系统稳定运行;本发明提出的分布式控制方法,将多套装置通过分布式集群组合,满足了大规模供电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3762387A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2111048836.5
申请日:2021-09-08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混合模型预测的数据中心站多元负荷预测方法,涉及自动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将数据中心站的多元数据分成春秋、夏、冬三类场景,居于各类场景的数据进行多元负荷预测,采用GRA方法对多元负荷数据进行特征分析和归一化,将处理后的数据输入到QPSO-BP神经网络进行预测,在预测算法方面,采用QPSO‑BP神经网络与XGBoost模型并行预测,将深度学习与机器学习技术同时运用于负荷预测,将两种集成学习方式有效结合,充分发挥两个模型优点,有助于获得更稳定、泛化能力更强的模型。混合预测模型能主动丰富维度单一的输入数据特征,避免数据采集过程中人为因素导致的数据误差对计算精度的影响,在负荷波动较大等特殊情况下也能实现高精度负荷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0645098B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1910918619.3
申请日:2019-09-26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二氧化碳储能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运行方法,涉及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优化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电力母线、热负荷母线、冷负荷母线、跨临界二氧化碳储能子系统、能源输入模块、燃气轮机、燃气锅炉、余热锅炉、电制冷机、吸收式制冷机、地源热泵以及热储能装置;其运行方法为先判断可再生能源能否满足当前时刻电负荷需求,如果满足则由可再生能源进行供电,燃气锅炉、地源热泵、余热锅炉以及热储能装置供热,电制冷机和吸收式制冷机供冷;否则选择供电设备;最后确定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供需平衡,进而确定系统中各个设备的出力。本发明的系统及其运行方法,使整个系统更加紧密的联合在一起,提高了系统的运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165873B
公开(公告)日:2021-11-05
申请号:CN201811100211.7
申请日:2018-09-20
Applicant: 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东北大学 , 中国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设计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UMDs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涉及UMDs不间断电源技术领域。一种UMDs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首先建立UMDs系统可靠性指标,然后建立UMDs系统失电模型;最后利用改进的蒙特卡罗方法对UMDs系统进行可靠性评估。本发明提供的UMDs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对UMDs系统持续供电能力进行快速和准确的评价,并找出影响系统可靠性水平的薄弱环节以寻求改善可靠性水平的措施,进而提升UMDs系统持续供电能力。改进的蒙特卡罗方法能够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前提下,显著地减小抽样方差,进而提高计算效率,加快收敛速度,降低了硬件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9193772B
公开(公告)日:2021-09-21
申请号:CN201811147495.5
申请日:2018-09-29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风光微网的储能优化配置系统及方法,涉及新能源发电系统优化配置技术领域。具体方法为根据风场状态信息以及微网负荷数据确定风光互补配置方案;根据上述方案,结合局部负荷情况制定多场景规划模型;并建立考虑综合经济成本的储能初始配置模型,将典型场景的出力曲线输入到该模型中,求得储能初始配置方案;储能初始配置方案根据“平抑波动”和“削峰填谷”的多模式联合运行分析进行优化配置,输出储能优化配置方案;再采用等效循环寿命评估方法对该方案验证循环寿命,将使用寿命代入综合经济成本模型得到经济性指标,完成风光储微网优化配置方案。本方法提高了系统的完整度,以及方案对多种场景和多需求的适应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