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716503A
公开(公告)日:2019-05-03
申请号:CN201780055053.5
申请日:2017-09-27
Applicant: 东和株式会社
IPC: H01L21/683 , H01L21/56 , H05K13/04 , H05K13/08
Abstract: 为了即使对已变形的对象也通过矫正对象的变形而将该对象稳定地保持在工作台上,保持装置具备:工作台,用于载置对象;多个抽吸孔,设置在工作台上且用于抽吸对象;密封件,设置在工作台上且包围多个抽吸孔的周围;按压部件,在配置有密封件的位置上,将对象的周围按压到工作台上;和减压机构,与多个抽吸孔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07848165A
公开(公告)日:2018-03-27
申请号:CN201680040116.5
申请日:2016-06-07
Applicant: 东和株式会社
Abstract: 加压装置包括对交替地层叠配置的多个加压板和多个被加压物施加加压力的加压源,在该加压装置中,上述多个加压板包括第1加压板、第2加压板以及第3加压板,上述加压装置还包括开闭机构,该开闭机构能够在保持了上述第1加压板与上述第2加压板之间的加压力的状态下将上述第2加压板与上述第3加压板之间扩开,并且,能够在保持了上述第2加压板与上述第3加压板之间的加压力的状态下将上述第1加压板与上述第2加压板之间扩开。利用一对加压板分别对被夹持的多个被加压物加压。
-
公开(公告)号:CN107342247A
公开(公告)日:2017-11-10
申请号:CN201710262164.5
申请日:2017-04-20
Applicant: 东和株式会社
IPC: H01L21/67 , H01L21/677 , H01L21/68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吸附单元、板状构件输送单元、树脂密封装置、板状构件输送方法以及树脂密封方法。吸附单元(1)包括主体部(10)、主体部(10)的内部的中空的流路(5)、以及主体部的吸附面侧的吸附部(110)。在吸附部(110)设有通孔(45),通孔(45)和流路(5)相连通。吸附部(110)构成为能够追随板状构件的弯曲。
-
公开(公告)号:CN104708734B
公开(公告)日:2017-08-29
申请号:CN201410670897.9
申请日:2014-11-20
Applicant: 东和株式会社
IPC: B29C31/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缩成形装置的树脂材料供给方法及供给机构、以及压缩成形方法及压缩成形装置。本发明的树脂材料供给方法包括:配置步骤,以将所述凹状收容部划分成多个平面区域后其中一个划分区域位于配备在固定位置的线性给料机的树脂供给口下方的方式,配置所述凹状收容部;树脂供给步骤,一边从所述树脂供给口供给颗粒状树脂,一边使所述凹状收容部相对于树脂供给口移动,由此,将颗粒状树脂以均一厚度供给到所述划分区域内;以及区域移动步骤,以所述划分区域以外的另一划分区域位于所述树脂供给口下方的方式,使所述凹状收容部移动。
-
公开(公告)号:CN104081511B
公开(公告)日:2017-01-18
申请号:CN201380005305.5
申请日:2013-02-07
Applicant: 东和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1/565 , B29C45/14655 , B29C2045/14877 , H01L2924/0002 , H01L2924/00
Abstract: 本发明的树脂密封装置具备分别具有将被密封体加热的加热面的两个加热机构,且通过彼此对向的两加热面,自两侧加热被密封体。两加热机构具有在接近被密封体的方向上突出的凸状加热部。两加热手段使对被密封体的加热程度局部地不同,以对被密封体将每一部分适当地进行预热。由此,即便具有特殊的形状或不同材质的部分的被密封体,也可有效地预热至适于树脂密封的温度。
-
公开(公告)号:CN104708752A
公开(公告)日:2015-06-17
申请号:CN201410670898.3
申请日:2014-11-20
Applicant: 东和株式会社
IPC: B29C43/3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9C43/34 , B29C2043/34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压缩成形装置的树脂材料供给方法及供给装置,是一种以均匀的厚度将树脂材料供给至凹状收容部的方法,所述凹状收容部是利用框架及脱模膜制作而成,所述框架在上下具有形状与由上模及下模所构成的压缩成形用模的下模模腔的开口对应的开口,所述脱模膜被覆所述框架的下部的开口;且所述方法包含:膜张设步骤,通过利用膜固持部件在两个以上的方向以两侧保持比所述框架大的脱模膜而张设该脱模膜;以及框架配置步骤,使所述框架的下部全周接触于所述已张设的脱模膜上而配置所述框架。因此,脱模膜不会产生像以往那样只朝一个方向拉伸时产生的波状皱褶。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