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超临界水冷堆的围板式集流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3137220A

    公开(公告)日:2013-06-05

    申请号:CN201310043069.8

    申请日:2013-02-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超临界水冷堆的围板式集流结构,包括围筒(3)及设置在围筒(3)内且与围筒(3)连接的堆芯下板(1),堆芯下板(1)下端面连接有围板(6),围板(6)分隔围筒(3)内区域构成围板(6)内的中央一流程区域及围筒(3)与围板(6)之间的外围二流程区域,堆芯下板(1)设有若干个接通中央一流程区域的流水孔和若干个接通外围二流程区域的进水孔。本发明采用上述结构,整体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提高了结构稳固性,并可实现超临界水冷堆的二流程方案。

    集流式双流程超临界水冷堆

    公开(公告)号:CN103106932A

    公开(公告)日:2013-05-15

    申请号:CN201310042981.1

    申请日:2013-02-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集流式双流程超临界水冷堆,包括反应堆压力容器、出口热套管(204)及设置在反应堆压力容器内的堆内构件,反应堆压力容器与堆内构件之间构成有环腔及接通环腔的下腔室,堆内构件内设有上腔体、出口蒸汽腔、集流腔及接通上腔体的混合腔体,上腔体与环腔接通,集流腔与下腔室接通,出口热套管(204)与出口蒸汽腔接通,反应堆压力容器设有接通环腔的进口接管(107)及接通出口热套管(204)的出口接口管(103),混合腔体和出口蒸汽腔均通过燃料组件与集流腔接通。本发明采用上述结构,整体结构简单,便于实现,并通过设计为双流程堆芯结构,避免了过多的流程导致堆芯安全系数降低的风险。

    压水堆驱动线冷态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714736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310748050.3

    申请日:2013-12-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压水堆驱动线冷态试验装置,包括位于控制棒驱动机构与导流筒组件之间的模拟顶盖组件和模拟吊篮组件,模拟顶盖组件和模拟吊篮组件连接构成腔体结构在腔体内还安装有控制棒导向组件,控制棒导向组件的上端与控制棒驱动机构连接,控制棒导向组件的下端连接有围板组件,模拟燃料及控制棒组件位于围板组件内,在控制棒导向组件与模拟吊篮组件之间还安装有模拟压紧组件。本发明具有模拟原型堆进行控制棒组件落棒特性试验及驱动线偏心量、流量变化等不同运行环境条件对落棒性能影响等试验研究的功能,所获得试验结果精确,结果可用于验证控制棒驱动线导向结构的设计合理性及可靠性,为驱动线的设计提供必需的试验依据。

    开式管束型长行程连续导向组件

    公开(公告)号:CN103474102B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210186368.2

    申请日:2012-06-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3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核电压水堆堆内构件,具体公开了一种开式管束型长行程连续导向组件。定位座上方设有下折边板,下折边板上方为固定法兰,固定法兰上方设有上折边板,下折边板和上折边板围成上端开口的空间,上折边板和下折边板围成的空间内水平设有层状的固定板。定位座为截面为带圆角矩形的柱体结构,侧壁外加工有凸台,定位座上端的截面与固定板形状相同。矩形定位座省去了与圆形定位结构相配套的定位键等周向定位装置,自身定位良好,即能够防止导向组件周向转动,同时确保控制棒定位准确、抗震抗冲击能力增强。

    一种核反应堆下腔室筒状流量分配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871500A

    公开(公告)日:2014-06-18

    申请号:CN201210540644.0

    申请日:2012-12-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核反应堆下腔室筒状流量分配装置,其设置在压力容器的下封头内的下腔室中,包括一个流量分配筒,所述流量分配筒体一端设有外法兰,该流量分配筒体通过所述外法兰固定在压力容器内的堆芯下支撑板的下表面上;所述流量分配筒的筒壁上自上而下均匀设有5~8层通透的流水孔,每层流水孔错层布置;所述流量分配筒与所述堆芯下支撑板共轴线。本发明大大简化了反应堆下腔室结构,提高了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本发明实现反应堆下腔室冷却剂流量的分配,克服了堆芯入口区域流场不均匀现象,满足了热工水力要求;本发明结构简单,降低了成本,并提高了经济性。

    双联补偿减振分流轴向密封环

    公开(公告)号:CN103470767A

    公开(公告)日:2013-12-25

    申请号:CN201210186897.2

    申请日:2012-06-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压水型反应堆堆内构件,具体涉及一种压水型反应堆双联补偿减振分流轴向密封环。该密封环包括C形上环和C形下环,C形上环和C形下环焊接,其形状为数字“3”,C形上环和C形下环的截面均大于圆环的二分之一。所述C形上环和C形下环为镍基合金冷轧管,且外表面均镀有软铬并进行除氢抛光处理。该密封环安装于压力容器与吊篮之间,能够实现轴向密封,具有补偿轴向尺寸变化的功能;具有好的轴向减振性,减小了堆内构件的振动响应,提高了结构使用的安全性;同时数字“3”的结构所占用空间较小,为吊篮的装卸提供较大便利。

    管板式双流程超临界水冷堆

    公开(公告)号:CN103117097A

    公开(公告)日:2013-05-22

    申请号:CN201310042955.9

    申请日:2013-02-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管板式双流程超临界水冷堆,包括压力容器、吊篮筒体、进口接管、出口接管,在吊篮筒体内安装有上支承组件、堆芯上板、以及下管板,在下管板上方安装有与下管板平行的堆芯下板,在上支承组件上安装有多个控制棒导向组件,在堆芯下板与堆芯上板之间安装有多个一流程燃料组件和二流程燃料组件,其中一流程燃料组件经过连通管与压力容器的底部空腔连通,堆芯下板和下管板之间形成的密闭空腔与二流程燃料组件连通。本发明出口热套管结构实现了超临界态出口水与反应堆压力容器内壁的隔离,使得压力容器可以在现有材料的基础上开展设计;堆内构件的设计实现了超临界水冷堆内的双流程冷却剂循环,提供了清晰的流程通道及合理的流场分配。

    双腔室筒式超临界水冷堆蒸汽腔结构及压力容器

    公开(公告)号:CN103106933A

    公开(公告)日:2013-05-15

    申请号:CN201310042973.7

    申请日:2013-02-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腔室筒式超临界水冷堆蒸汽腔结构,主要由筒体(1)以及设置于筒体(1)中的上腔板(2)和下腔板(3)构成,上腔板(2)与下腔板(3)之间的空间由筒体(1)围合形成腔体,所述筒体(1)为悬臂式结构,上腔板(2)直接与筒体(1)的筒壁连接。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结构稳定性好,制造和安装难度低,不影响反应堆的效率。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使用上述蒸汽腔结构的超临界水冷堆压力容器。

    双联补偿减振分流轴向密封环

    公开(公告)号:CN202646706U

    公开(公告)日:2013-01-02

    申请号:CN201220267931.4

    申请日:2012-06-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压水型反应堆堆内构件,具体涉及一种压水型反应堆双联补偿减振分流轴向密封环。该密封环包括C型上环和C型下环,C型上环和C型下环焊接,其形状为数字“3”,C型上环和C型下环的截面均大于圆环的二分之一。所述C型上环和C型下环为镍基合金冷轧管,且外表面均镀有软铬并进行除氢抛光处理。该密封环安装于压力容器与吊篮之间,能够实现轴向密封,具有补偿轴向尺寸变化的功能;具有好的轴向减振性,减小了堆内构件的振动响应,提高了结构使用的安全性;同时数字“3”的结构所占用空间较小,为吊篮的装卸提供较大便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