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793394A
公开(公告)日:2010-08-04
申请号:CN201010136693.9
申请日:2010-03-3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单炉膛对称双切圆煤粉燃烧装置,它涉及一种单炉膛煤粉燃烧装置。针对单炉膛双切圆形式的炉膛中,由于燃烧器矩形布置而造成的切圆气流呈斜椭圆形,斜椭圆长轴指向的“热角”附近易发生结渣和高温腐蚀问题。前、后墙水冷壁上各设置有两列墙式布置的燃烧装置,炉膛的每个楞角处设置有一列角式布置的燃烧装置,每列墙式布置的燃烧装置和每列角式布置的燃烧装置均各由一组主燃区燃烧装置和一组燃尽风装置组成,主燃区燃烧装置由多个一、二次风喷口组成,多个一、二次风喷口上下交替设置,每组燃尽风装置由多个燃尽风喷口组成,本发明可使切圆气流近似为正圆形,减轻炉内结渣和高温腐蚀,同时使得炉内燃烧气流充满度更好,易于布置。
-
公开(公告)号:CN118925438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237677.7
申请日:2024-09-0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哈尔滨电气科学技术有限公司
IPC: B01D53/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吸附塔,涉及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吸附塔包括内部中空的塔体和多个吸附层;多个吸附层沿塔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塔体内,塔体的侧壁上开设有入口和出口,入口和出口之间间隔预设数量的吸附层,入口用于注入目标气体,目标气体用于经过预设数量的吸附层进行吸附或脱附,并通过出口排出吸附或脱附完成的目标气体。如此,由入口注入的目标气体始终经过预设数量(例如两个)的吸附层后由对应的出口排出,其吸附或脱附始终保持较高的效率和稳定的状态,且有效降低了运行过程中的损耗,有助于后续设备的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5031560B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210480318.9
申请日:2022-04-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F28D2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吹扫式气热共储装置及换热系统,所述吹扫式气热共储装置包括储气罐壳体,所述储气罐壳体中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储气罐壳体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内设置有成型CO2吸附剂,所述第一腔室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气阀门和出气阀门,所述第二腔室内设置有第一换热器和风机,且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相互连通。本发明提供的气热共储装置,能够在实现CO2气体高密度储存的同时,能够实现吸附剂的高效换热和温度控制,提高了吸附剂的储气性能,并且利用装置充气和排气过程中热量变化进行储热,提高装置的储气性能和运行的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800356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0768677.3
申请日:2024-06-14
Applicant: 安徽省特种设备检测院 ,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基于烟气再循环技术的锅炉气相污染物排放浓度折算方法,涉及采用烟气再循环技术的锅炉环保技术领域。解决了传统的锅炉气相污染物排放浓度折算方法只适用于锅炉尾部烟气中主动或被动存在的稀释气体为空气,在烟气再循环技术的应用场景下,当稀释气体变成空气和循环烟气的混合气体时,折算精度低的问题。本发明采集锅炉数据,同时对锅炉燃料进行燃料成分分析,得到单位燃料完全燃烧需要的空气量Vair和单位燃料完全燃烧生成的干烟气量Vtfgv,得到空烟比#imgabs0#本发明通过引入空烟比mV来构建烟气再循环率kfg,实现在烟气再循环技术的应用场景下,对传统的锅炉气相污染物排放浓度折算过程的进一步修正。本发明主要用于统一的基准氧气浓度下的锅炉气相污染物排放浓度折算。
-
公开(公告)号:CN117490462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651632.X
申请日:2023-12-0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哈尔滨电气科学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电比可调的气热共储系统及运行方法,涉及储能技术领域。所述系统包括:气热共储吸附塔、低压柔性气囊、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气热共储吸附塔用于吸附或脱附气体并作为蓄热塔存储热量或作为供热塔释放热量,低压柔性气囊用于存储或释放气体,气热共储吸附塔的入口和低压柔性气囊的入口均与第一管道连接,第一管道用于与膨胀机出口连接,气热共储吸附塔的出口和低压柔性气囊的出口均与第二管道连接,第二管道用于与压缩机的入口连接。本发明通过低压柔性气囊和气热共储吸附塔结合的方式进行常压气体的存储,更经济、安全,且可以实现系统对输入侧不同热电比能量的适应性消纳,适应不同热电比能量输入的情况,应用范围更广。
-
公开(公告)号:CN115368594B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211069370.1
申请日:2022-09-0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定向碳基电热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制备碳纳米管与石墨烯的混合分散液,静置分层取上层清液,并通过真空抽滤制备碳基材料层,将碳基材料层放入交流电场中进行定向,定向完成后将带有滤膜的碳基材料层进行干燥,得到滤膜碳基材料复合层;将PDMS单体与固化剂混合后,旋涂在基板上;将滤膜碳基材料复合层放置在已旋涂好的带有PDMS的基板上并进行干燥,将滤膜去除,得到包括碳基材料层和PDMS层的定向碳基电热复合膜。本发明利用碳纳米管的导热导电各向异性,对碳纳米管进行合适的取向,并将碳纳米管与石墨烯相结合提升电热材料的导热导电性能,使得电热材料能在安全电压范围内快速升温。
-
公开(公告)号:CN115193349B
公开(公告)日:2023-09-26
申请号:CN202210683075.9
申请日:2022-06-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孔空心碳纳米球的制备方法,涉及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将二氧化硅加入壳聚糖的醋酸溶液中并搅拌,再滴加三聚磷酸钠水溶液,密封反应并磁力搅拌后,得到壳聚糖/三聚磷酸钠/二氧化硅聚合物胶体水相体系;将棕榈酸异辛酯、霍霍巴油、十六‑十八醇和乳化剂混合后,加热并搅拌至溶解后得到油相,将油相加入到上述聚合物胶体水相体系中并搅拌,得到油脂包裹的壳聚糖/三聚磷酸钠/二氧化硅芯材的水包油型乳剂;再经冷冻干燥、高温煅烧后,得到二氧化硅为核心的多孔碳纳米球;将二氧化硅为核心的多孔碳纳米球刻蚀后得到多孔空心碳纳米球。本发明的碳纳米球分散性好,且无需添加造孔剂,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15078171A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10460446.7
申请日:2022-04-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储气材料吸附性能及寿命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涉及材料吸附性能测试技术领域,所述测试装置包括吸附腔体、连接件、排气组件和充气组件,所述吸附腔体用于填充储气材料,所述连接件用于实现所述吸附腔体与所述排气组件相连通以进行排气处理,或所述连接件用于实现所述吸附腔体与所述充气组件相连通以进行充气处理;送风组件和加热组件,所述送风组件与所述吸附组件相对设置,且所述加热组件与所述吸附腔体活动连接以辅助完成充气处理和排气处理。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能够对储气材料吸附性能及寿命进行测试,结构简单,且能够快速实现对吸附腔体的加热和冷却,提高了测试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076599A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10460479.1
申请日:2022-04-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直接接触式气热共储装置及储能系统,所述直接接触式气热共储装置包括储气罐壳体,所述储气罐壳体内部设置有成型CO2吸附剂,所述成型CO2吸附剂中设置有孔道,所述孔道两端与换热管道连接,流体适于通过所述换热管道和所述孔道与所述成型CO2吸附剂换热,所述储气罐壳体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气阀门和出气阀门。本发明提供的直接接触式气热共储装置能够对成型CO2吸附剂进行高效换热,并利用成型CO2吸附剂吸附和脱附CO2过程中的热量变化进行储热,提高气热共储装置的储气性能和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945160A
公开(公告)日:2019-06-28
申请号:CN201910181423.0
申请日:2019-03-1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国惠环保新能源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烟气再循环燃烧系统,涉及一种链条锅炉低氮氧化物生成的炉膛分区装置协同半焦回送及辅助烟气再循环燃尽技术。解决了现有链条锅炉低氮燃烧技术中,燃料分级燃烧技术和烟气再循环技术无法同时兼顾实现控制NOx排放与锅炉稳定运行的问题。本发明包括链条锅炉、除尘器、烟气管路和引风机,煤粉在链条锅炉内燃烧后,排出的带粉尘的烟气经除尘器除尘后,通过引风机将除尘后的烟气排到空气中,除尘器和引风机之间通过烟气管路连通;还包括设置在链条锅炉外的1号烟气再循环支路;1号烟气再循环支路将烟气管路中的部分烟气回送至链条锅炉的炉排上燃尽区和部分主燃区所对应的风室内。本发明主要进行低氮燃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