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淡化电滤离子膜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139189B

    公开(公告)日:2012-12-26

    申请号:CN201110026856.2

    申请日:2011-01-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20/1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水淡化电滤离子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将聚合物和溶剂的混合溶液先降温刮膜,然后加入交联剂以及导电填料进行交联反应,制成膜,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易于控制,可实现连续化生产,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提供一种海水淡化电滤离子膜的制备方法,经实际测试证明,采用该方法制备的海水淡化电滤离子膜的抗拉强度可以达到13.2MPa,电导率可以低至10.4Ω·cm,本发明具有操作工艺简便、成本低、制得膜性能良好等显著的优点。

    一种铸造热裂纹抑制方法及使用该抑制方法的组合模具

    公开(公告)号:CN119952038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510185391.7

    申请日:2025-02-19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材料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铸造热裂纹抑制方法及使用该抑制方法的组合模具。该抑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于所需铸件的形状设计模具形状;基于模具形状进行铸造过程数值模拟;基于数值模拟的结果分析熔体冷却过程温度场,并确定温度梯度较小的区域;将温度梯度较小区域对应的模具替换为热控镶块,其余区域的普通模具保持不变;使用普通模具与热控镶块构成的组合模具对熔体进行成形。本申请将传统均质凝固模具升级为镶块式组合模具,包括普通模具与热控镶块。通过高导热、高硬度异质或内置冷却流道同质热控镶块,提高散热效率,调控熔体过冷度,细化晶粒,避免孤立液相,降低拉应力,抑制热裂纹,实现高效、经济、易操作的铸造。

    一种组合脉冲局部加载连续缩口成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609025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832639.6

    申请日:2024-12-12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组合脉冲局部加载连续缩口成形方法,采用薄壁管材作为初始坯料,沿轴向连续设置至少两组阵列式锤头进行脉冲径向加载运动,锤头工作面构成的轮廓适配于连续变形段的结构变化。坯料沿轴向进入高频脉冲加载区域,前端壁部在高频、局部小变形量脉冲加载作用下径向尺寸减小。随后继续使坯料沿轴向进给,未变形区前端部分不断进入加载区域,连续均匀累积变形量。本方法可适用于变径、变曲率等不同复杂特征的构件,相比传统缩口方式可改变变形模式,抑制失稳起皱缺陷,提高缩口成形极限。尤其对大长径比、大径厚比极端尺寸特征复合、长距离连续变形段等复杂结构的大尺寸构件有显著优势。

    一种层状轻质高强金属材料制备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926341B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0987268.2

    申请日:2024-07-2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金属复合材料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层状轻质高强金属材料制备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真空热压机及设置于真空热压机内的热挤压模具,其中热挤压模具包括上模具、中模具及下模具,中模具上设有多个热挤压腔,各热挤压腔内均设有上下布置的上模具和下模具,真空热压机通过驱动下模具和上模具进行相对运动,实现热挤压腔内单片工业纯金属板的热挤压工艺,高通量获得工业纯金属片,及实现热挤压腔内多层工业纯金属片的热挤压工艺,高通量获得层状金属试验板。本发明能有效获得粗晶和细晶交替叠加的层状金属的微观组织,进而形成宏观具有高强和塑性兼备的高强塑层状构型材料。

    一种薄壁金属管弯曲成形模具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650047A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410838712.4

    申请日:2024-06-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薄壁金属管弯曲成形模具与方法,其解决了现有模具仅可生产一个弯折的薄壁金属管,无法生产多个弯折的薄壁金属管,应用范围具有局限性的技术问题;其设有上模机构、下模机构,上模机构设有上模板,下模机构设有下模板,下模板间隔设在上模板的下方,上模机构和下模机构处于合模状态的模腔适配弯曲成形后的薄壁金属管;上模机构还设有与上模板相连接的上推顶整形头,下模机构设有与上模板相连接的下推顶整形头,上推顶整形头和下推顶整形头上下交错相对设置;当上模机构和下模机构处于合模状态时,上推顶整形头的底面、下推顶整形头的顶面分别用于适配连接设置在薄壁金属管的弯折内侧;可广泛应用于薄壁金属管弯曲成形技术领域。

    一种基于纳米线材料的柔性电极复杂图案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950301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1811127090.5

    申请日:2018-09-27

    Inventor: 陈刚 杨明 张鸿名

    Abstract: 本专利涉及柔性电子材料制造领域,发明了一种新型的基于纳米线的电极图案制备方法。主要步骤为:(1)将滤膜盖在负压环境容器的抽滤口上,将具有内孔结构的3D橡胶掩模盖在滤膜上,将底部平滑的管状容器压在3D橡胶掩模上,用夹子固定好后,将纳米线溶液倒入顶部的容器中进行抽滤;(2)待所有液体都被抽滤完后,将顶部容器,3D橡胶掩模依次取下,然后用镊子将滤膜转移到工作台上,该工作台可以是玻璃或者硬质塑料等,其上表面贴有双面胶;(3)待滤膜完全干燥后,将可以待固化的液态有机树脂材料等涂敷在滤膜上,待固化后,撕下有机树脂,便可得具有特定图案的纳米线/有机树脂柔性电极。该发明创新性的设计出了具有内通孔结构的3D橡胶掩模,结合真空抽滤系统,可以高效的制备出边界清晰的复杂电极图案,并且材料利用率极高可达95%以上,适用于柔性电子材料的大规模生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种3D打印电池电极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103115B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111158716.0

    申请日:2021-09-3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3D打印电池电极的制备方法,其解决了现有电池电极不能防止SEI膜破裂并抑制锂枝晶生长的技术问题;包括:(1)根据器件尺寸设计打印模型,并将打印模型导入3D打印机中,设置打印参数;(2)将打印浆料加入3D打印机中进行打印,获得电池电极;打印浆料主要由电极活性材料、导电剂、粘结剂和光聚合剂按比例配制而成;(3)将步骤(2)得到的电池电极置于紫外灯下进行光固化反应,固化时间为10‑40分钟,随后在室温条件下干燥24h;(4)将步骤(3)得到的电池电极放入水热反应釜中进行水热反应,水热介质为浓度为0.01‑2mg/ml的氧化石墨烯溶液;(5)将步骤(4)得到的电池电极干燥后进行真空烧结处理。本申请广泛应用于电池电极技术领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