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激光器
    2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682163B

    公开(公告)日:2011-10-05

    申请号:CN200880016500.7

    申请日:2008-05-14

    Inventor: 北林和大

    Abstract: 一种光纤激光器,其特征在于,在由MO和PA构成的MOPA方式的光纤激光器中,在MO和PA之间设置反射器件,该MO是用于产生源光的激光振荡器,该PA是与该MO的后级相连接、用于放大并输出自MO发出的激光的光放大器。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在MOPA方式光纤激光器中,能够降低向MO和激发光源射出的自振荡和由反射产生的脉冲的尖峰值,难以对激发光源和MO造成损伤的光纤激光器。

    光纤激光装置
    2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089942A

    公开(公告)日:2011-06-08

    申请号:CN201080002057.5

    申请日:2010-09-02

    Inventor: 北林和大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在发生温度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稳定的加工、测定的光纤激光装置。该光纤激光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输入波长λ的激励光的激励光源(20)以及稀土类添加光纤,令从激励光的强度相对于温度的变动率为ΔP[dB/℃];令激励光的波长相对于温度的变动率为Δλp[nm/℃];令激励光的波长变动的情况下的稀土类添加光纤(50)的激励光的吸收量的变动率,即波长λnm下每单位波长的激励光的吸收量的变动率为A’(λ)[dB/nm];令稀土类添加光纤(50)的温度变化的情况下的稀土类添加光纤(50)的激励光的吸收的变动量,即波长λnm下每单位温度的激励光的吸收的变动量为ΔA(λ)[dB/℃],此时,波长λ为ΔP、Δλp ×A’(λ)、ΔA(λ)相互抵消的波长。

    针对光放大介质纤维的激励光入射结构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574514B

    公开(公告)日:2010-05-12

    申请号:CN200410042824.1

    申请日:2004-05-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S3/06708 H01S3/094003

    Abstract: 通过去除在内侧包层(2)和外侧包层(4)之间具有孔隙层(3)的光放大介质纤维(10)的外侧包层(4)的长度方向的一部分,形成露出内侧包层(2)而成的内侧包层露出部(14),在此露出的内侧包层(2)的外周(15)接合激励光入射用光纤(20)的端面(23)(接合部16)。将激励光(24)从激励光入射用光纤(20)入射到光放大介质纤维(10)中。将这样的激励光入射结构(13)用于光纤放大器和光纤激光器的激励光的入射。本发明能够提供能以高的效率向光放大介质纤维入射激励光、并得到优异的放大特性的光放大介质纤维的光激励方法、针对光放大介质纤维的激励光入射结构、以及光纤放大器和光纤激光器。

    光纤激光器
    2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569066A

    公开(公告)日:2009-10-28

    申请号:CN200880001021.8

    申请日:2008-02-08

    Abstract: 光纤激光器具有:输出信号光的信号光源;以及稀土类元素掺杂光纤,其对来自所述信号光源的所述信号光进行放大并输出,所述光纤激光器具备:拉曼放大光纤,其作为将所述稀土类元素掺杂光纤的输出光输出至外部的光传送路径的一部分进行配置;以及波长选择元件,其设置在从所述拉曼放大光纤至所述信号光源的光传送路径中,使在所述拉曼放大光纤中产生的斯托克斯光无法透过。

    光纤耦合结构及用于耦合光纤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416949C

    公开(公告)日:2008-09-03

    申请号:CN200510005367.3

    申请日:2005-02-02

    Abstract: 一种用于光耦合发射侧光纤和入射侧光纤的光纤耦合结构包括:发射侧基座;以及入射侧基座,其中所述发射侧光纤被紧固到发射侧基座上,并且发射侧光纤的末端被暴露在耦合端面处,其中所述入射侧光纤被紧固到入射侧基座上,并且入射侧光纤的一端被暴露在提供在所述入射侧基座上的斜面处,以及其中发射侧基座的耦合端面紧靠入射侧基座的邻接面,被暴露在发射侧基座的耦合端面处的发射侧光纤与被暴露在入射侧基座的斜面处的入射侧光纤相隔开一间隙,以及发射侧光纤与入射侧光纤被光耦合。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