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结构以及连接结构
    31.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3674571U

    公开(公告)日:2014-06-25

    申请号:CN201320879186.3

    申请日:2013-12-2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够不形成插入孔就能够实现定位,且能够提高可操作性的定位结构以及连接结构。在本实用新型的定位结构以及连接结构中,凸台(25)具有在组装端子台和盒主体时进入到切缝(13)内的第一部分(26),和与该第一部分(26)连续设置,并在组装完成之后,限制盒主体向着与凸肋(11A)垂直的方向移动的第二部分(27)。

    流路单元以及叠层部
    32.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2903254U

    公开(公告)日:2013-04-24

    申请号:CN201220275761.4

    申请日:2012-06-0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需将整流板一张一张地插入支承部,能够实现批量生产率提高的流路单元和叠层部。其使用热固性树脂一体形成多个整流板(70)、用于形成流路左右侧且支承整流板(70)的左右侧流路形成板(111、112)和用于形成流路上下侧的上下侧流路形成板(121、122)。

    连接器
    34.
    发明公开
    连接器 审中-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20016192A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411565296.1

    申请日:2024-11-05

    Abstract: 一种连接器包括多个端子、内壳体、外壳体和前保持件。端子中的每一者包括连接单元和接合单元,连接单元待连接至外部连接器的外部端子,并且接合单元通过超声波与电线的芯线接合。内壳体包括多个第一容纳单元,该多个第一容纳单元中的每一者容纳对应端子的连接单元。外壳体包括第二容纳单元和第三容纳单元。第二容纳单元容纳内壳体的多个第一容纳单元。第三容纳单元容纳从内壳体露出的各个端子的接合单元。前保持件通过将内壳体夹置于前保持件与外壳体之间而固定内壳体。

    线束
    35.
    发明公开
    线束 审中-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20015401A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411610056.9

    申请日:2024-11-12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向车辆的组装性的线束。线束(WH)具备:第一层叠模块(10),其具有扁平布线材料(11),扁平布线材料(11)具有挠性;和第一连接器(12),第一连接器(12)设置于扁平布线材料(11);以及第二层叠模块(20),其具有多个布线材料(21),多个布线材料(21)具有导电性;和第二连接器(22),第二连接器(22)设置于多个布线材料(21),第二层叠模块(20)以第二连接器(22)和第一连接器(12)都朝向与扁平布线材料(11)的延伸方向(Y)交叉的层叠方向(X)的一侧的状态沿着层叠方向(X)层叠于第一层叠模块(10)。

    车辆冷却系统
    36.
    发明公开
    车辆冷却系统 审中-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998164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380070865.2

    申请日:2023-12-26

    Abstract: 该车辆冷却系统包括:电缆(11、111、211),该电缆(11、111、211)具有电线(21、22)和两个制冷剂流动路径(31、32),该制冷剂流动路径沿着电线延伸并且通过流经其内部的制冷剂来冷却电线;以及阴连接器(12),该阴连接器(12)附接到电缆的端部部分,并且将被装配到并且连接到安装在车辆上的阳连接器(3)。阴连接器(12)设有U形转弯连接流动路径(33),该U形转弯连接流动路径(33)通过使电缆的两个制冷剂流动路径彼此连通,而使得流经两个制冷剂流动路径中的一个的制冷剂流向另一个。

    布线结构
    37.
    发明公开
    布线结构 审中-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975204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411597291.7

    申请日:2024-11-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施力部件的尖细形状的布线结构。布线结构(1)具备:第一固定部(10),其固定于车辆的车身;第二固定部(20),其固定于沿着车辆前后方向移动的滑动体(210);外装部件(30),其具有被第一固定部保持的第一端部(30a)和被第二固定部保持的第二端部(30b);电线(W),其插通于外装部件;以及施力部件(50),其插通于外装部件,且在外装部件的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形成朝向车辆前后方向弯曲的弯曲部(33),第二固定部相对于第一固定部配置于车辆上下方向(Y)的上侧,第一固定部及第二固定部以在从车辆前后方向观察时使弯曲部相对于车辆上下方向倾斜的方式保持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

    布线结构
    38.
    发明公开
    布线结构 审中-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975201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411590735.4

    申请日:2024-11-08

    Inventor: 友定宏介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施力部件的尖细形状的布线结构。布线结构(1)具备:第一固定部,其固定于车身(110);第二固定部(20),其固定于沿着车辆前后方向(X)移动的滑动体(210);外装部件,其具有被第一固定部保持的第一端部和被第二固定部保持的第二端部;电线,其插通于外装部件;及施力部件(50),其插通于外装部件,在外装部件的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形成弯曲部,施力部件具有在滑动体位于滑动范围的端部时形成弯曲部的圆弧部(53),圆弧部形成为在未对施力部件作用外力的状态下具有规定的半径的圆弧形状,规定的半径比滑动体位于滑动范围的端部时的第二端部相对于第一端部的沿着车辆上下方向的距离的一半大。

    线束布置结构
    39.
    发明公开
    线束布置结构 审中-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975200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411590342.3

    申请日:2024-11-08

    Abstract: 一种线束布置结构包括:线束,其具有电线组和一对连接器;以及固定部件,线束布置于固定部件上。一对连接器至少具有一对第一连接器和一对第二连接器;电线组具有第一电线组和第二电线组,第一电线组包括多条第一电线,第二电线组包括多条第二电线;第一电线组具有第一护套,其用于捆扎多条第一电线并覆盖多条第一电线的外周,并且第一电线组经由第一护套布置于固定部件上;并且第二电线组具有第二护套,其用于捆扎多条第二电线并覆盖多条第二电线的外周,并且第二电线组经由第二护套布置于固定部件。

    线束的布线结构
    4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965744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411574857.4

    申请日:2024-11-0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向车辆的组装性的线束的布线结构。线束的布线结构(1)包括:扁平布线部件(10),其具有挠性且沿着车辆宽度方向(Y)延伸;以及片状的罩部件(20),其包括固定扁平布线材料(10)的背面(21a)和与该背面(21a)相反侧的表面(21b),罩部件(20)以将扁平布线材料(10)夹在罩部件(20)与车辆(100)的车身板(110)之间的方式固定于该车身板(110)。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