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偏移量的检测方法及其检测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1650179A

    公开(公告)日:2010-02-17

    申请号:CN200910169988.3

    申请日:2009-09-14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接触网偏移量的检测方法及其检测系统,该检测方法包括:在接触网的检测点处设置检测标靶;采用摄像机捕捉自然外力作用下的检测标靶在三维空间内的位移,于该摄像机上取得检测标靶于摄像机成像平面的二维图像的偏移值,计算得到接触网所述检测点的偏移量。该接触网偏移量的检测方法及其检测系统完全与地面电隔离,无需高压防护;接触网电噪声对系统影响很小,基本不对检测结果产生干扰。能够实时检测大风环境下接触网的偏移值;实时记录其振幅、频率、扭转角度及相应的时程曲线,为大风或其他外力环境下电气化列车运行和接触网维护提供精确的实时状态数据支撑。

    一种轨道侵限异物检测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328842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321616.2

    申请日:2024-03-2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轨道异物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轨道侵限异物检测方法及系统,可低成本的实现轨道线路的全覆盖检测,且能够精准检测出侵限异物的位置和尺寸。本发明的轨道侵限异物检测方法使用固定在列车车头且拍摄角度固定的面阵相机,包括步骤:由于面阵相机位置和拍摄角度会对沿轨道方向的单位图像尺寸所代表的实际尺寸产生影响,定义此影响系数为角度因子,对所述角度因子进行标定;使用面阵相机持续拍摄轨平面,对所拍摄照片进行图像识别和处理,当确认有侵限异物时,获取侵限异物中心在图像平面的坐标,再根据两轨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和所标定的角度因子,通过积分的方法计算得到侵限异物在实际空间轨平面上的位置、尺寸和面积。

    一种列车皮托管流速测量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5453150B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210922422.9

    申请日:2022-08-02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列车皮托管流速修正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列车皮托管流速测量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该方法通过在列车静置、风机关闭时获取的静置电压与各工况试验开始时测量的静置电压之间的差值,然后基于此差值作为零点漂移量,进而建立静置风速差值与零点漂移量之间的数学关系,通过此数学关系得到动态流速的修正公式,为高速列车通风设备的流量测量中无法测量零点电压漂移量提供修正方法,可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风切变下高速列车运行安全与振动舒适性耦合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585038A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311328927.3

    申请日:2023-10-13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风切变下高速列车运行安全与振动舒适性耦合评估方法,包括:基于目标列车在高速行驶状态下得环境信息和车辆信息计算列车安全指标倾覆系数、受电弓位移以及车辆动态包络以及振动舒适性指标;当列车安全指标倾覆系数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进行预警;当监测系统获取的受电弓位移、车辆动态包络大于计算确定的受电弓位移阈值、车辆动态包络阈值则进行预警;当振动舒适度指标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时进行预警;通过数值求解得到基于倾覆安全与振动舒适性的CWC曲线,并在出现预警后根据风切变下基于倾覆安全与振动舒适性的CWC曲线进行控车;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舒适性评判方法无法同时评判振动舒适性与安全风险的问题。

    超大面积蜂窝产品规整度的移动式检测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583241B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010388402.9

    申请日:2020-05-09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大面积蜂窝产品规整度的移动式检测方法及装置,其中,超大面积蜂窝产品规整度的移动式检测方法,包括:根据相机的视场范围设定相机的移动路线,使相机可以获取整个蜂窝产品的图像;获取蜂窝图像;将蜂窝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得到二值化图像;提取二值化图像中蜂窝胞元的顶点;根据顶点与胞元的映射关系,重构得到蜂窝胞元图像;计算蜂窝胞元图像中所有胞元角的偏差平均值,并根据平均值评价蜂窝质量。该方法新颖、高效,对于面积较大的蜂窝产品,可是实现几何规整性的快速检测。

    蜂窝规整度检测的邻域窗口递推胞元重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583237B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010388312.X

    申请日:2020-05-09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蜂窝规整度检测的邻域窗口递推胞元重构方法,所述方法是对指定蜂窝产品的图像进行识别和分析,最后对该蜂窝产品的质量水平作出判断;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图像、图像处理、顶点提取、形态分析;步骤“获取图像”包括拍摄图像和计算机读取图像;步骤“图像处理”即对图像进行降噪滤波,得到降噪图像;步骤“顶点提取”是在“图像处理”的基础寻找胞元的顶点并记录;步骤“形态分析”是在“图像处理”的基础上,分析计算被测蜂窝产品的变形程度;步骤“顶点提取”和“形态分析”之间设置步骤“重构胞元”;步骤“重构胞元”包括边缘扩展和顶点连线。本发明具有快速、高效地实现蜂窝产品的重构胞元,给出其质量评估结果等优点。

    一种车载环向集沙装置
    3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901391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588480.9

    申请日:2022-12-09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载环向集沙装置,属于气体中的固体颗粒分离领域,应用该装置可不受列车运行方向限制,随车监测关键设备通风口在复杂流场中不同高度的进沙情况。该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为中空的圆柱体,排风筒从壳体上端插入并固定在壳体上,壳体下端与沉沙盒上端连通,沉沙盒下端封闭,固定座设定在壳体的后侧面中部,壳体侧面有至少两个进沙喇叭,进沙喇叭两端开口,小口与壳体连通,大口与大气连通,沿壳体周向呈环形分布,且进沙喇叭的小口至少部分落在所述壳体的前侧面,至少有两个进沙喇叭间的夹角大于等于九十度。

    一种高速列车抗横风方法及车翼

    公开(公告)号:CN115214730A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211010871.2

    申请日:2022-08-23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速列车抗横风方法及车翼,在车体顶部布设车翼,当遭遇横风时,车翼相对车体顶部升起并向背风侧伸出,使车翼产生抵抗横风的抵抗力矩,改变车翼的升降位置调整抵抗力矩的大小,而让车体的总倾覆力矩满足安全要求。本发明能够让高速列车遭遇横风时,通过车翼的升力产生一个与横风力矩相平衡而抵消的力矩,从而降低横风力矩的影响,同时还可调节车翼的高度位置、俯仰角度、车翼方向等,以使车翼的气动效应发生变化,达到调节抵抗力矩和满足列车双向运行的目的,经过数值仿真论证,尤其在改变车翼高度位置时,车体总倾覆力矩变化明显。

    一种基于护轨结构的轨道润滑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111516A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210852775.6

    申请日:2022-07-20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护轨结构的轨道润滑系统,包括智能监控系统、供油单元、润滑模块和回收单元,供油单元与智能监控系统连接,润滑模块包括设置在钢轨内部的轨道油道和多个轨道油孔,轨道油道通过供油管路与供油单元连接;回收单元包括护轨和沉淀分离装置,护轨设置在钢轨内侧并与钢轨的踏面底部相接触形成有收集槽,沉淀分离装置与收集槽连接。本发明通过设置润滑模块,能在保证列车自动和安全的前提下,降低轨道横向力和列车脱轨风险,降低轮轨振动和噪音;通过设置护轨与钢轨相配合,对润滑油进行回收,解决了喷涂的润滑油在钢轨上四处飞溅和黏附的问题。本发明可保证在不影响钢轨润滑的情况下,实现钢轨洁净和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多点表面应力监测的应力场重构与损伤评估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834093B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110021975.2

    申请日:2021-01-08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轨道车辆结构应力场监测与疲劳损伤评估领域,公开一种多点表面应力监测的应力场重构与损伤评估方法及系统,以提高转向架等目标架构关键部位监测与评估的效率。方法包括:建立该待测目标构架的三维模型;通过数值仿真获取单个荷载下最大结构应力点位置,根据最大结构应力点位置合理布设表面应力监测点,并在各表面应力监测点布设传感器分别采集各点表面应力;建立多元载荷与结构应力场重构理论模型;获取各传感器分别采集的各点表面应力数据,代入多元载荷与结构应力场重构理论模型求解重构后各评估点处结构应力;据此进行目标架构的疲劳损伤及疲劳寿命分析;各评估点包括单荷载下最大结构应力点和所有载荷源作用下的最大结构应力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