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气体稳压反应堆防不凝气体进入堆芯的卸压保护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999693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615796.6

    申请日:2022-06-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压缩气体稳压反应堆防不凝气体进入堆芯的卸压保护系统,涉及反应堆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稳压器的顶部设置有至少一个排气端口;每一个排气端口均连接有卸压管路;卸压管路的出口端设有至少一个对水排放管路以及至少一个对空排放管路;其中,当主回路发生卸压工况时:在稳压器内的水位达到低水位阈值时,卸压管路与对水排放管路连通,以将稳压器内的部分不凝结气体对水排放;以及,在稳压器内对水排放后的气压达到低压力阈值时,卸压管路切换至与对空排放管路连通,以将稳压器内的剩余不凝结气体对空排放。本发明避免了不凝结气体进入回路,也尽可能降低了气体携带的放射性进入壳内,提高了核动力系统的安全性。

    一种堆腔纳米流体非能动注入冷却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299413B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0571646.5

    申请日:2021-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堆腔纳米流体非能动注入冷却系统,包括非能动堆腔注水系统、纳米流体非能动注入系统以及反应堆压力容器系统;反应堆压力容器系统设置有保护循环流道;保护循环流道包括堆腔壁、压力容器和压力容器保温层,压力容器保温层的内壁与压力容器的外壁形成保温层流道,压力容器保温层的外壁与堆腔壁形成混合流道,压力容器保温层的底部设置有入口,顶部设置有出口,混合流道与保温层流道通过入口和出口连通;冷却水或/和纳米流体从入口进入保温层流道,并从出口回流至混合流道。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堆腔纳米流体非能动注入冷却系统,纳米流体仅存在于保温层流道和混合流道内,避免对其他水源带来影响。

    核反应堆严重事故状态下熔融物堆内滞留非能动冷却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5047235B

    公开(公告)日:2017-12-29

    申请号:CN201510309669.3

    申请日:2015-06-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核反应堆严重事故状态下熔融物堆内滞留非能动冷却系统,包括保温层流道、保温层、抑压水池、上部水池、抑压水池堆腔注水管线、再循环地坑、再循环管线,其中,保温层流道是反应堆压力容器外壁和保温层间的流体流道,流道顶部设置有排气孔,底部设置有进水孔;抑压水池设置在钢安全壳内,通过抑压水池堆腔注水管线与堆腔相通;再循环地坑设置在安全壳内,通过再循环管线与堆腔相通,抑压水池堆腔注水管线设置有控制阀门,再循环管线设置有控制阀门和止回阀;上部水池设置为包围在钢安全壳的上部。本发明技术方案采用熔融物滞留纵深防御理念,能够实现堆芯衰变热较小和最大两种情况下的堆芯熔融物冷却和滞留以及安全壳的长期冷却。

    反应堆严重事故压力容器下封头内熔池结构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992045A

    公开(公告)日:2015-10-21

    申请号:CN201510276962.4

    申请日:2015-05-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应堆严重事故压力容器下封头内熔池结构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计算下封头堆芯熔融物各组分质量,将计算结果与成分系统相图中的可混溶范围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判断熔融物是否分层,如果熔融物出现分层,则比较各层中熔融物的密度得出熔融物的分层结果。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与现有的将熔池结构简单分层的方法相比,区分了堆芯熔融物在不同的迁移方式下的不同计算方法,并在计算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加准确地判断出熔池结构,从而更为准确地评价严重事故情况下熔融物堆内滞留措施的有效性。

    小功率核反应堆安全壳氢气风险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979020A

    公开(公告)日:2015-10-14

    申请号:CN201510257178.9

    申请日:2015-05-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G21C9/02 G21D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小功率核反应堆安全壳氢气风险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包括非能动惰性气供应系统和钢安全壳系统,钢安全壳系统包括钢制承压安全壳,在钢制承压安全壳内设置有非能动除氢装置,非能动惰性气供应系统包括与钢制承压安全壳内部连通的惰性气储存箱;钢制承压安全壳还连通有排气系统,此外,还包括监测安全壳内氢氧浓度的监测系统。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提供了一套适用于小功率核反应堆的氢气控制系统设计新方法,通过向小功率核反应堆的小型钢制安全壳内注入惰性气,并结合非能动氢气消除装置,保证安全壳内的气体混合物处于不可燃状态,从而消除了氢气燃烧爆炸的风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