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529680A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110503987.9
申请日:2021-05-10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温度静力触探的能源桩热交换管优化设计方法,包括加热型温度静力触探试验方法,和对混凝土桩和热交换管结构的改进,所述混凝土桩为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包括混凝土、主筋、箍筋和端头板,所述混凝土桩体竖直设置,并且所述钢筋混凝土桩体包裹住所述热交换管,所述热交换管螺距依据不同土层的导热系数确定,所述热交换管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并且所述热交换管的进口和出口分别外露于所述混凝土桩。本发明解决现有热交换管无法考虑不同土层的复杂土性条件以及螺旋热交换管传热效率不高的问题,来提高能源桩的换热效率以及节约能源。
-
公开(公告)号:CN112304722B
公开(公告)日:2021-09-21
申请号:CN202011128815.X
申请日:2020-10-20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泥质弱胶结砂岩重塑方法,适用于研究特殊区域地质样本。首先进行母岩机械破碎,通过洗滤实现砂岩主要颗粒与填隙物的分离;然后进行温压固化促进砂岩颗粒间的镶嵌咬合,从而形成无胶结物胶结和铁质胶结作用,进而进行保压复温,并通过浆状填隙物渗透实现砂岩中泥质胶结,最后通过二氧化碳注入实现砂岩中颗粒间的钙质胶结作用,在室内重塑含泥质砂岩中无胶结物、铁质、泥质、钙质胶结,同时保持重塑砂岩主要物质成分与母岩相同。其步骤简单、使用效果好,且不改变砂岩中粘土矿物性质。
-
公开(公告)号:CN113295731A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2110573325.9
申请日:2021-05-25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1N25/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小重力高真空环境下粉末样品热物性测试装置及方法,其包括:导热测试控制模块、样品支架、中断式探头、真空装置和磁重力系统,所述中断式探头包括探头线和插头线,所述插头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所述导热测试控制模块和所述真空装置相连,所述探头线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样品支架相连,另一端通过真空航空插头与所述真空装置相连,所述样品支架置于所述真空装置中。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可以进行不同条件下的复合环境热物性测试条件,可用于测试不同孔隙比以及颗粒级配的样品在复杂环境下的热物性,便于进行星壤的热物性探究,同时本实验仪器热物性测试为瞬态,时间短、精度高并且不破坏样品,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6192970A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610549026.0
申请日:2016-07-12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E02D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1/022
Abstract: 一种原位土压力测试装置及方法,属于地下工程原位应力测试装置及方法。土压力测试装置由设有导管孔、定位孔和连接孔的钢环,充满带颜色液体微型橡胶囊和透明柔性导管组成。微型橡胶囊与透明柔性导管密封连接,并通过定位孔与支撑架连接。根据需要测点的数量将多个固定有微型橡胶囊和透明柔性导管的钢环用钢筋连杆串联构成刚环串,将透明柔性导管通过钢环上导管孔引出地面。原位土压力测试时,将固定橡胶囊的钢环串放入指定钻孔内,通过观测透明柔性导管内液柱高度间接获得测点土压力。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测试精度高,特别适合于基坑工程中支护结构-土界面土压力的准确快速测定。
-
公开(公告)号:CN105334109A
公开(公告)日:2016-02-17
申请号:CN201510844677.8
申请日:2015-11-27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1N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磁场模拟复杂荷载的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试验装置包括载荷模拟结构和电流控制器,所述载荷模拟结构包括框架结构、基板以及一组电磁线圈,所述基板可设在框架结构的各个面上,基板上设有用于固定电磁线圈的安装孔,一组电磁线圈均与电流控制器相连。对非铁磁性模型结构的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磁感应材料黏贴在需要施加荷载的被测试的模型结构表面上;将待测模型结构放入框架结构中;接通电磁线圈的电流,通过电流控制器对通过电磁线圈的电流大小进行调节,模拟出荷载情况。利用电磁力可以准确地模拟各种复杂静荷载、动荷载,可以全方位的作用在模型结构上,可对各种复杂载荷进行模拟。
-
公开(公告)号:CN102841129B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210294586.8
申请日:2012-08-20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1N27/80
Abstract: 一种岩土工程模型试验重力场模拟装置及方法,属于岩土工程试验装置及方法。利用磁敏性相似材料在磁场中受磁力作用的特性,由所受磁力场模拟模型试验所需重力场;通过永磁体或超导体与通电线圈组合的试验装置在试验空间内产生沿重力场方向线性分布的磁场强度,最小磁场强度足以使磁敏性相似材料饱和磁化,该线性分布磁场强度可使磁敏性相似材料受到一个与重力场方向相同,大小可调的磁力作用,从而得到模型试验所需要的重力状态。优点:可产生稳定的线性分布磁场,使磁敏性相似材料受到一个稳定的磁场力,其值恒定,可通过该磁力场模拟由磁敏性相似材料制成的模型试样所需要的重力场。设备简单,价格低廉,测试简单、方便,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841129A
公开(公告)日:2012-12-26
申请号:CN201210294586.8
申请日:2012-08-20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1N27/80
Abstract: 一种岩土工程模型试验重力场模拟装置及方法,属于岩土工程试验装置及方法。利用磁敏性相似材料在磁场中受磁力作用的特性,由所受磁力场模拟模型试验所需重力场;通过永磁体或超导体与通电线圈组合的试验装置在试验空间内产生沿重力场方向线性分布的磁场强度,最小磁场强度足以使磁敏性相似材料饱和磁化,该线性分布磁场强度可使磁敏性相似材料受到一个与重力场方向相同,大小可调的磁力作用,从而得到模型试验所需要的重力状态。优点:可产生稳定的线性分布磁场,使磁敏性相似材料受到一个稳定的磁场力,其值恒定,可通过该磁力场模拟由磁敏性相似材料制成的模型试样所需要的重力场。设备简单,价格低廉,测试简单、方便,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598734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652033.4
申请日:2024-11-19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6F30/20 , G16C60/00 , G06F113/26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基固废‑土‑石复合体的多阶段剪切强度计算方法,属于岩土工程、地质力学和固废利用的交叉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制备煤基固废‑土‑石复合体的组成和结构的基本物理力学信息;配置固废和土体的混合基质,配置基质和块石的界面试样;借助室内直剪试验,测定基质和界面试样的峰值剪切强度参数和残余剪切强度参数;基于宏‑细观强度关联式和所述基质与界面的剪切强度参数,计算不同块石含量煤基固废‑土‑石复合体的峰值和残余抗剪强度;该方法仅包含组分力学参数和块石体积含量两类,具有一般性和简易性。本发明在岩土加固技术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同时具有显著的资源再利用效果、降低环境影响及提高经济效率等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8858207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1329048.7
申请日:2024-09-24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IPC: G01N21/3563 , G01N25/12 , G01N19/00 , G16C60/00 , G16C20/1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测定材料的化学或物理性质来测试或分析材料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煤层甲烷气体化学吸附的临界温压条件判定方法及系统。该方法中,首先,基于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吸附前后的煤样进行扫描,得到甲烷吸附前后煤样的傅里叶红外光谱图;接着,对吸附前后煤样的傅里叶红外光谱图分别进行分峰拟合,并基于煤样的不同官能团对应的波峰面积,确定对应的官能团吸附前结构参数和多组吸附后结构参数;最后,当煤中甲烷吸附过程中出现化学吸附时,根据官能团的吸附前结构参数和多组吸附后结构参数,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确定煤层中甲烷气体由物理吸附至出现化学吸附的临界温压条件,为煤矿灾害防治和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8485003A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703486.9
申请日:2024-06-03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IPC: G06F30/27 , G06N3/006 , G06N3/084 , G06Q50/02 , G06F119/0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采矿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WOA‑BP的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预测方法及系统。该方法中,基于采空区的自然发火多场耦合模型,得到采空区的氧浓度场及固体温度场的分布云图;基于氧浓度场及固体温度场的分布云图,构建模拟数据集,以对预先构建的采煤条件下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预测模型进行训练;基于训练完成的自燃“三带”分布预测模型,根据测定的采空区进回风两侧距离采煤工作面不同预设距离处的多组边界实测温度,以及对应的采煤工作面的工作参数、测点距离对应的采煤工作面的距离,对采空区进回风两侧边界的氧气浓度进行预测。籍此,通过实时预测的进回风两侧边界的氧气浓度,以便进行采空区自燃“三带”的划分。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