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卡巴拉汀的合成方法
    3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457722C

    公开(公告)日:2009-02-04

    申请号:CN200610123473.6

    申请日:2006-11-10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卡巴拉汀即(S)-N-乙基-3-[(1-二甲氨)乙酰]-M-甲基氨基甲酸苯酯的合成方法,该合成方法以间羟基苯乙酮为原料,一步合成中间体3-(1-(二甲基氨基)乙基)苯酚,然后3-(1-(二甲基氨基)乙基)苯酚与甲乙氨基甲酰氯缩合合成卡巴拉汀,两步收率为74%,收率大大提高。本发明操作反应步骤少,操作简便安全,原料易得,本发明对环境友好、污染少,三废处理负担明显减小,达到了清洁生产的要求,有利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含有苯并噻唑类化合物的荧光探针在检测细菌信使分子c-di-GMP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0308124B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1910598487.0

    申请日:2019-07-04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特异性分子识别材料领域,公开了一种含有苯并噻唑类化合物的荧光探针在检测细菌信使分子c‑di‑GMP含量中的应用。本发明在苯并噻唑的3位N位置引入甲基使其离子化,使结构中的给电子基团和吸电子基团形成了推‑拉电子作用的共轭结构,并通过碳碳双键增加跃迁的共轭体系,使其产生的荧光向近红外区移动,增强荧光化合物的荧光量子产率。该化合物可诱导c‑di‑GMP形成G‑四链体复合物,导致化合物的荧光增强,以此可实现对细菌信号分子c‑di‑GMP的荧光检测,且所检测的数值与传统方法HPLC测定的数值非常接近,同时化合物A18是目前报道的诱导c‑di‑GMP能力最强的化合物,可实现纳摩尔级别的检测。

    苯并噻唑类化合物及其在制备细菌生物膜抑制剂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9912532B

    公开(公告)日:2020-09-04

    申请号:CN201910162777.0

    申请日:2019-03-05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公开了一种苯并噻唑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苯并噻唑类化合物的结构式如式I所示,其中Ar为取代苯环五元含氮杂环、六元含氮杂环、吲哚基或取代吲哚基团;其中R为‑H、‑F、‑Br、‑NO2、‑NH2、‑N(CH3)2、4‑甲基哌嗪‑1‑基、4‑吗啉基、‑OH或‑OCH3;本发明以2‑甲基苯并噻唑为先导化合物,进行修饰和改造,设计合成了一系列苯并噻唑类化合物,所得化合物对细菌信号分子c‑di‑GMP聚集诱导活性更好、毒副作用更小、安全性更高,可应用于制备细菌生物膜抑制剂,尤其是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抑制剂,且当Ar为3位取代吲哚时,诱导活性明显优于阳性对照化合物。

    苯并噻唑类化合物及其在制备细菌生物膜抑制剂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9912532A

    公开(公告)日:2019-06-21

    申请号:CN201910162777.0

    申请日:2019-03-05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公开了一种苯并噻唑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苯并噻唑类化合物的结构式如式I所示,其中Ar为取代苯环 五元含氮杂环、六元含氮杂环、吲哚基或取代吲哚基团;其中R为-H、-F、-Br、-NO2、-NH2、-N(CH3)2、4-甲基哌嗪-1-基、4-吗啉基、-OH或-OCH3;本发明以2-甲基苯并噻唑为先导化合物,进行修饰和改造,设计合成了一系列苯并噻唑类化合物,所得化合物对细菌信号分子c-di-GMP聚集诱导活性更好、毒副作用更小、安全性更高,可应用于制备细菌生物膜抑制剂,尤其是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抑制剂,且当Ar为3位取代吲哚时,诱导活性明显优于阳性对照化合物。

    一种新型羟基吡啶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8191746A

    公开(公告)日:2018-06-22

    申请号:CN201810108117.X

    申请日:2018-02-02

    Applicant: 暨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D213/69 C07D401/12 C07D405/1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公开了一种新型羟基吡啶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该化合物具有如式(Ⅰ)、(II)或(III)所示的化学结构,其中R1为丙基、丁基、戊基、己基、庚基、十一烷酮基、环丙基、换丁基、环戊基、环已基、呋喃基、苯基、对氟苯基、对三氟甲基苯基、对甲氧基苯基、萘基、甲苯基、对氯甲苯基、对氟甲苯基或甲基环已基;R2为已基;R3为苯基、对氟苯基、对甲基苯基、对叔丁基苯基、对甲氧基苯基、联苯基或1,2,3,4-四氢喹啉基。上述的新型羟基吡啶酮类化合物具有细菌生物膜形成抑制活性和铁螯合活性,可应用于制备具有细菌生物膜形成抑制作用的新型抗耐药菌药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