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500113A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610052513.6
申请日:2016-01-27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B23Q1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Q17/003 , B23Q17/007 , B23Q2717/006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适用于各种精密加工的、基于非接触位移传感器的机床主轴夹屑报警装置及方法。部件包括:无线距离传感器,标准数控刀柄,计算机。具体步骤为:1、将无线距离传感器固定到刀柄的夹头里;2、将BT40刀柄预装到主轴上;3、主轴静止时,启动距离传感器,通过调整轴向位置,使得各个传感器基点到主轴基准面的初始距离H0保持一致;4、设定距离超差阈值△h,当各距离传感器同一时刻测得值中Hmax—Hmin≤△h,则可以正常进行加工;当各距离传感器同一时刻测得值中Hmax—Hmin>△h,系统自动报警。本发明与普通铣床相比,避免了在加工过程中铣床主轴系统的不良磨损,甚至损坏,延长了铣床寿命,提高了加工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5242634A
公开(公告)日:2016-01-13
申请号:CN201510571047.8
申请日:2015-09-09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G05B19/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5B19/188 , G05B2219/4923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控机床加工极限切削深度预测方法,包括:获取数控机床电主轴的内径与外径、刀柄的内径与外径、刀具的直径;建立电主轴有限元模型、刀柄有限元模型、刀具有限元模型;建立电主轴-刀柄-刀具结合面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态测试与动力学仿真,得到刀尖点频响函数;根据刀尖点频响函数得到极限切削深度。本发明提供的数控机床加工极限切削深度预测方法是一种新的结合部动力学特性模拟方法,将电主轴-刀柄-刀具结合面简化为分布弹簧,并基于并联转子的建模思想,采用有限元法来完成了主轴系统的有限元建模。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更充分地考虑结合部之间的连接形式,同时还可以对不同接触位置所产生的接触刚度进行分别模拟。
-
公开(公告)号:CN103244596B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申请号:CN201310162441.7
申请日:2013-05-03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参数可调节型动力减振装置,该动力减振器主要由底座、联接座、铰支座、杠杆下臂、杠杆上臂、微调弹簧、导轨,质量块、托盘、主弹簧、微调阻尼、主阻尼、并联孔组成;底座与联接座用螺栓连接,铰支座用螺栓连接在联接座上;弹簧和阻尼具有模块化结构,杠杆下臂和杠杆上臂通过连接轴相连,托盘经连接块通过连接轴铰接在杠杆上臂上;质量块通过锁紧螺栓固定在托盘上,托盘上设有滑道,能与导轨组成滑动副,托盘与主阻尼和主弹簧联接;联接座与主阻尼和主弹簧联接,托盘开有并联销。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动力减振器可移植性差、参数不可变等方面存在的缺点和不足。
-
公开(公告)号:CN104831769A
公开(公告)日:2015-08-12
申请号:CN201510270531.7
申请日:2015-05-25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处理工业污泥及恶臭的无人挖泥船及其工作方法,无人挖泥船包括:通过连接梁联接的双船体结构、覆盖有密封板的密闭架结构、与远端无线控制台进行无线通信的控制系统。方法包括远端无线控制台下发控制指令给控制系统,通过驱动橡胶履带带动无人挖泥船行进至指定区域;挖泥铰刀挖起的污泥送至蓄泥池;实时检测有毒臭气并反馈给控制系统;将有毒臭气抽送至臭气处理池过滤排出;实时检测蓄泥池内的污泥重量,当达到设定上限将污泥送出无人挖泥船。本发明的无人挖泥船可在泥浆中自由航行,实现连续挖泥同时防止恶臭散发,有毒气体探测器及臭气处理池防止易爆气体浓度过高而发生爆炸,该无人挖泥船还具备根据施工情况抽取或排出污水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04748930A
公开(公告)日:2015-07-01
申请号:CN201510171932.7
申请日:2015-04-13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G01M7/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小尺寸构件高阶振动疲劳测试的压电高频振动系统,包括固定支架组件、基于压电陶瓷的高频振动台、功率驱动器和工业计算机;基于压电陶瓷的高频振动台包括振动台底座、输出振动端盖和三支位移输出相同的压电陶瓷;压电陶瓷作为动力源,基于压电陶瓷的高频振动台安装在固定支架组件上,高频振动台的振动位置角度的调节范围在230度角以内;功率驱动器的输入端连接工业计算机的输出端,功率驱动器的输出端连接压电陶瓷。本发明的高频振动台结构简单紧凑、外形小、成本低、振动输出力大;驱动控制系统负载能力强、振动控制容易且控制精度高、操作简便、可输出各种振动激励信号,有效完成对各类小尺寸构件的高阶振动疲劳测试。
-
公开(公告)号:CN103528667B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310509119.7
申请日:2013-10-23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G01H9/00
Abstract: 一种基于激光扫描的圆柱壳模态振型测试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稳态激励装置、激光测振仪、测试反光镜、电动机、稳压电源、数据采集分析仪和上位机;稳态激励装置用于激励圆柱壳使其发生稳态振动;测试反光镜反射激光光束到圆柱壳内壁上;电动机用于驱动测试反光镜进行360度旋转,稳压电源为电动机供电;数据采集分析仪实时采集和记录圆柱壳的振动响应信号并传送振动响应信号给上位机;上位机对圆柱壳的振动响应信号进行分析及计算,最终绘制出圆柱壳的模态振型。测试反光镜旋转一周后沿圆柱壳内腔中心轴线上下移动测试反光镜,可获得圆柱壳大量测点的振动响应数据,这些数据可用于辨识圆柱壳的模态振型以及分析圆柱壳在发生共振时的振动响应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3590003A
公开(公告)日:2014-02-19
申请号:CN201310561018.4
申请日:2013-11-13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一种物理气相沉积在旋转机械叶片表面制备硬阻尼涂层的方法,属于材料技术领域,按以下步骤进行:(1)采用旋转机械叶片作为基体,采用超声波清洗;(2)用空气吹干后用氮气冲洗;(3)将氮基体置于过滤电弧离子镀膜机的真空室内,抽真空;(4)通入氩气,对基体施加负偏压,利用电极间辉光放电产生的离子清洗基体表面;(5)抽真空后通入氩气,将基体预热至100~150℃;开启过滤电弧离子镀膜机,向基体表面沉积钛涂层;(6)对称开启多阴极磁过滤真空电弧,沉积Ni60Cr33.7Al4.5Y1.8合金涂层;在基体表面制成硬阻尼涂层。本发明的方法具有适用叶片范围广,涂层材料丰富多样,制备过程温度低,涂层均匀,粉尘、废气等无环境污染物,设备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2942202A
公开(公告)日:2013-02-27
申请号:CN201210444083.4
申请日:2012-11-09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材料科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低温共沉淀法合成超薄稀土层状Ln2(OH)5NO3•nH2O纳米片的方法,操作步骤为将浓度为0.1~0.5mol/L的Ln的硝酸盐溶液作为母液,冷却到4~5oC,将已冷却至4~5oC、浓度为0.25~1mol/L的氢氧化铵溶液逐滴滴入硝酸盐母液中,直到溶液pH值至7.50~9.00,得到悬浮液,在4~5oC保温陈化1~2h;将悬浮液离心分离,将所得沉淀用去离子水清洗,再用酒精清洗,于70ºC烘干得到粉末状Ln2(OH)5NO3•nH2O超薄稀土层状氢氧化物纳米片。本发明在低温条件下实现共沉淀,得到超薄的层状化合物,工艺操作简单,耗时少,并能合成离子半径较小(Sm,Eu,Gd,Tb,Dy,Ho,Er和Y)和离子半径较大(Pr,Nd)的稀土层状氢氧化物纯相。
-
公开(公告)号:CN101690929B
公开(公告)日:2012-07-18
申请号:CN200910187748.6
申请日:2009-09-29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四机驱动自同步振动筛及结构参数确定方法,属于振动机械技术领域,该振动筛包括筛体、支架、弹簧、筛网和两个对称的辅助刚体单元,每个辅助刚体单元包括带座轴承、带座轴承底架、浮动轴、浮动限位弹簧、偏心块和一个辅助刚体,其中每个辅助刚体包括两个对称振动电机和一个振动电机座;其结构参数确定方法,分为:A、圆运动四机驱动振动筛结构参数确定方法;B、直线运动四机驱动振动筛结构参数确定方法。本发明的优点:安装的同一辅助刚体上的两个激振器实现零相位差的同步,作用上振动机体上的激振力相当于安装在辅助刚体转轴位置一个激振器所产生的激振力。此激振力等于两激振器的激振动力合力,实现四个激激器激振力的叠加。
-
公开(公告)号:CN119089737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126921.2
申请日:2024-08-16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17/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机械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面向单联卡箍‑L型支架等效刚度计算的修正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基于增广拉格朗日法建立单联卡箍‑L型支架间的静接触模型;S2、利用八节点非协调六面体单元建立单联卡箍‑L型支架的有限元模型;S3、基于含静接触的单联卡箍‑L型支架有限元模型和加载力/力矩‑位移/转角变化关系计算单联卡箍‑L型支架组合结构的刚度;S4、给定单联卡箍‑L型支架等效刚度修正系数的平均值范围。本方法通过对比经典串联公式得到的刚度结果和卡箍‑支架组合结构有限元仿真刚度结果,修正出了针对卡箍‑L型支架组合结构的串联公式,为工程中此类卡箍‑支架结构的刚度特性预估提供了参考。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