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20018759A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510097665.7
申请日:2025-01-22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H10N30/092 , H10N30/045 , H10N30/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压电功能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压电纤维层与压电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聚合物基体填充装置向带有注胶槽的压电陶瓷注胶;所述聚合物基体填充装置从带有注胶槽的压电陶瓷一端注胶,控制注胶压力以及注胶流速直至从压电陶瓷另一端流出聚合物基体;待聚合物基体流出的体积为注胶槽总体积的2~3倍后,注胶完成;真空固化后得到压电陶瓷与聚合物基体的复合块状物,根据设定厚度切片,获得压电纤维层;所述压电纤维层贴合于两片刻有叉指电极的封装薄膜间,整体放置在涂有润滑油的盖板间,真空加压固化后得到压电纤维复合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8171403A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410280291.8
申请日:2024-03-12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支架结构优化的确定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支架结构优化的确定方法包括:根据待处理的目标类型的目标发动机附件支架的至少一类基本参数信息,确定目标发动机附件支架对应的支架三维模型;基于支架三维模型、预设加速度激励载荷谱以及预设功率谱密度换算方式,确定支架三维模型中各个方向上的加速度均方根响应最大值;基于基本参数信息对应的预设参数取值范围和预设分层抽样算法,对各个方向上的加速度均方根响应最大值进行拟合,并基于满足预设拟合阈值的全部基本参数信息和预设目标优化函数,确定目标发动机附件支架对应的目标优化节点参数。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提升了对不同类型的目标发动机附件支架的优选效率和针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094784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518525.8
申请日:2024-04-28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G06F30/15 ,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联合激励下双自由度附件系统中联合响应的确定方法,该方法包括:根据预设动力学原理和目标双自由度附件系统的属性数据,确定目标双自由度附件系统对应的目标动力学方程;基于简谐位移激励和零均值随机激励,确定目标双自由度附件系统对应的简谐运动子方程和随机运动子方程;基于预设求解算法集合,确定目标双自由度附件系统的确定性响应分量和随机响应分量;将确定性响应分量和随机响应分量进行联合,确定目标双自由度附件系统在联合激励下的目标联合响应。本申请能够准确的确定目标双自由度附件系统的隔振性能和振动特性,进而提升确定目标双自由度系统振动情况的准确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341309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162671.7
申请日:2023-02-24
Applicant: 东北大学 ,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IPC: G06F30/23 , G06F30/18 , G06F17/11 , G06F17/16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梁单元扩展的管路系统实体单元节点位移响应评估方法,包括:获取梁单元的刚度矩阵和质量矩阵;基于梁单元的刚度矩阵和质量矩阵求取管路系统梁单元在外激励作用下的位移响应;求解梁单元和与其共截面的实体单元之间的位移约束关系,并基于所述位移约束关系对所述位移响应进行扩展;将管路系统实体单元节点的位移响应与预设的合理位移响应区间做对比,基于对比结果给出位移响应评估结果,在合理预设的合理位移响应区间内则管路系统结构合理,否则结构不合理。本发明基于梁单元的节点位移响应扩展得到实体单元节点的位移响应,运动方程的矩阵维度低计算效率高,能够实现对管路系统设计合理性的快速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5234750A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210696407.7
申请日:2022-06-20
Applicant: 东北大学 ,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航空发动机管路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复杂管型和减振耐压功能的缠绕纤维/金属/粘弹性材料混杂的管路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具有复杂管型和减振耐压功能的缠绕纤维/金属/粘弹性材料混杂的管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和卡套弯头,多个管体通过多种形状的卡套弯头连接组成复杂管型的管路;所述管体由缠绕纤维增强结构、金属保护层及粘弹性材料阻尼结构混杂构成。本发明提供的具有复杂管型和减振耐压功能的缠绕纤维/金属/粘弹性材料混杂的管路及其制造方法,具有航发管路所需要的强度和减振特性,同时也满足轻量化要求和对管路空间复杂形状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5184189A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210734129.X
申请日:2022-06-27
Applicant: 东北大学 ,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涂层力学性能试验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湿热、盐雾、鸟撞及旋转因素的航发叶片防护涂层综合力学性能试验机及试验方法。技术方案如下:包括基座、弹体储存发射装置、叶片‑轮盘旋转装置、真空密闭结构和湿热盐雾环境模拟装置,所述弹体储存发射装置、叶片‑轮盘旋转装置、真空密闭结构和湿热盐雾环境模拟装置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弹体储存发射装置用于向叶片投射弹体来模拟鸟撞叶片状态;所述叶片‑轮盘旋转装置用于模拟叶片高速旋转状态;所述真空密闭结构用于提供真空状态;所述湿热盐雾环境模拟装置用于模拟湿热、盐雾环境对叶片进行腐蚀、氧化状态。本发明能够完成航发叶片防护涂层的综合力学性能试验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15007360A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210746569.7
申请日:2022-06-28
Applicant: 东北大学 ,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涂层成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雾化沉积的复合材料圆柱壳表面功能梯度涂层成型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基于雾化沉积的复合材料圆柱壳表面功能梯度涂层成型机,包括主体框架、多喷头混合雾化模块、涂层厚度测量模块、烘干模块和圆柱壳旋转移动模块,所述主体框架的右部为喷涂功能区、左部为烘干功能区,多喷头混合雾化模块及涂层厚度测量模块设置于喷涂功能区的顶部,烘干模块设置于烘干功能区的顶部,圆柱壳旋转移动模块设置于所述主体框架的下部。本发明提供的基于雾化沉积的复合材料圆柱壳表面功能梯度涂层成型机,能够实现对于涂层厚度的精准把控,还能避免由人工喷涂操作对于涂层质量造成的瑕疵。
-
公开(公告)号:CN114036662A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111285078.9
申请日:2021-11-01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G06F30/17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一种适用圆柱壳结构的碰摩力预测方法,所述圆柱壳结构包括转子和静子,包括步骤:S1、获取圆柱壳结构转子上任一点A所受到的法向碰摩力Fn与切向碰摩力Ft、圆柱壳结构静子上与A点相对应的点B点和C点之间的法向量rBC,n、A点的切向摩擦力的方向;其中A′点在B点和C点的中间;A′点为A点在静子上B点与C点之间连线上的投影点;S2、基于所述圆柱壳结构转子上任一点A所受到的法向碰摩力Fn与切向碰摩力Ft、圆柱壳结构静子上与A点相邻的两个节点B点和C点之间的法向量rBC,n、A点的切向摩擦力的方向和/或λ,获取所述圆柱壳结构上任一点A所受到的碰摩力以及所述圆柱壳结构静子上B点和C点分别所受的碰摩力。
-
公开(公告)号:CN111781272B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2010579446.X
申请日:2020-06-23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nventor: 李晖 , 赵亚卿 , 王子恒 , 崔晶 , 李则霖 , 王东升 , 刘洋 , 任旭辉 , 王文煜 , 吕海宇 , 许卓 , 姜世杰 , 孙伟 , 马辉 , 李鹤 , 韩清凯 , 闻邦椿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材料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复合材料减振降噪性能一体化测试仪及测试方法,测试仪包括混响箱、消声箱及上下箱体支撑连接台体、小号角、大功率高音号角及前置功率放大器和纯后级功率放大器、可伸缩式支撑框架、蛇形可伸缩细管、激光位移传感器、多个声压传感器,本发明可同时满足复合材料减振、降噪性能的一体化测试需求,测试指标全面,且具有高效、可移动的优点,便于在现场进行测试,客观评价复合材料减振降噪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2696553A
公开(公告)日:2021-04-23
申请号:CN202011520204.X
申请日:2020-12-21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F16L55/03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主动控制式高压管路压力脉动消振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输入压力传感器、信号调理单元、A/D模块、输出压力传感器、控制单元、D/A模块、智能主动控制式高压管路压力脉动消振装置;信号调理单元包括第一信号调理单元和第二信号调理单元;A/D模块包括第一A/D模块和第二A/D模块;第一信号调理单元输出端与第一A/D模块输入端连接;第一A/D模块输出端与控制单元输入端连接;第二信号调理单元输出端与第二A/D模块输入端连接;第二A/D模块输出端与控制单元输入端连接;控制单元输出端与D/A模块输入端连接;D/A模块输出端与智能主动控制式高压管路压力脉动消振装置;智能主动控制式高压管路压力脉动消振装置包括高压管路和环式压电叠堆作动单元。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