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542181B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310755488.8
申请日:2023-06-26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28 , G06F30/17 , G06F113/08 , G06F119/14 , G06F119/08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影响表征指标确定方法、装置和介质。该方法包括:分别获取倾斜条件下加热通道内液膜受到的重力G、气泡受到的浮升力F浮以及液体受到的惯性力F惯;根据所述重力G、浮升力F浮以及惯性力F惯,确定倾斜条件下加热通道内液膜分布不均匀性程度的无量纲数#imgabs0#;根据所述无量纲数#imgabs1#,确定加热通道内沸腾临界的倾斜影响因子#imgabs2#;根据所述倾斜影响因子#imgabs3#,对加热通道内沸腾临界热流密度#imgabs4#进行修正,得到倾斜条件下加热通道内的沸腾临界热流密度#imgabs5#。本申请可以更好的表征倾斜角度对沸腾临界的影响,有效解决了现行的单纯适用热工参数表征沸腾临界特征的局限性,满足对倾斜条件内加热系统沸腾临界行为特性的表征。
-
公开(公告)号:CN115985536B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211617123.0
申请日:2022-12-15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自然循环系统沸腾临界行为研究的实验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稳态自然循环流量参数调节步骤,该步骤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通过调节自然循环系统中自然循环阻力精准调节阀的开度实现自然循环流量调节;通过调节自然循环系统中换热器的二次侧冷却水流量实现实验本体的入口流体的温度调节;通过调节自然循环系统中稳压器内气体的排放实现实验本体的入口流体的压力调节。本发明实现了特定自然循环条件下特定流量、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的临界热流密度特性研究,为获得其自然循环临界热流密度值、自然循环流动不稳定出现过程中的沸腾临界行为特性和临界热流密度值提供了条件,为提高反应堆事故条件下的安全性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6469588A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310549293.8
申请日:2023-05-16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7/00 , G21C17/112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堆芯模拟件、循环工况实验系统和堆芯热工参数测量方法。堆芯模拟件包括流通管、多个加热件和承压壳。流通管包括依次连通的入口段、连通段和出口段;多个加热件分别设于入口段和出口段;承压壳套设于流通管的外部。与入口段和出口段路径的加热件可以相互导通,从而对流通管内的流体进行加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堆芯模拟件可以用于模拟核燃料堆芯,因此实验人员可以通过堆芯模拟件获取实验参数研究核能,堆芯模拟件还可以避免核燃料对实验人员产生核辐射等不良影响,提高堆热工安全研究的安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9378095B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1811214951.3
申请日:2018-10-1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棒束临界热流密度试验模拟体的端头密封结构,包括热电偶尾部信号采集电缆、模拟体棒束承压壳、与承压壳连接的密封法兰端盖以及位于承压壳内腔的模拟体棒束,热电偶尾部信号采集电缆的一端位于模拟体棒束中,其另一端从密封法兰端盖穿出,在密封法兰端盖和模拟体棒束之间设置有柔性套件,在密封法兰端盖的内侧焊接有陶瓷板,在陶瓷板上设置有配合孔,在柔性套件的两端均设置有硬连接件。本发明在实现模拟体棒束高温高压密封的同时,又提供了模拟体棒束内管温度的测量通道。同时,将陶瓷板采用扩散焊的方式焊接至密封法兰端盖和密封螺纹端头之间,保证了端盖与模拟体棒束之间的绝缘。
-
公开(公告)号:CN113587712A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110981243.8
申请日:2021-08-25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流密度比可控的加热流道,加热流道是由若干个电导率不同的材料制成的加热部围合成的孔道结构,孔道结构的两端开口,使加热流道对应于各电导率不同的加热部的若干侧壁表面具有不同的热流密度比。使加热流道的各侧壁表面按不同的比例发热,实现了加热流道各侧的热流密度比可控调节,从而准确模拟反应堆中的冷却剂流道或换热器通道的发热。
-
公开(公告)号:CN113555138A
公开(公告)日:2021-10-26
申请号:CN202110838433.4
申请日:2021-07-23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研究流量波动条件下沸腾临界的实验装置及分析方法,涉及核反应实验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实验本体,所述实验本体的入口设有流量计、热电偶,实验本体的出口设有智能压力变送器,实验本体内的加热通道间隔设有多个临界监测热偶。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研究流量波动条件下沸腾临界的实验装置及分析方法,通过科学合理的临界监测热偶布置方式可以监测流量波动幅值超过100%条件下的沸腾临界现象,有效地实现了波动流量条件下沸腾临界的现象监测;本发明成功地提取了流量波动条件下沸腾临界发生时的热工参数,获得了临界热流密度与局部流量、压力和含汽率的函数关系,实现波动流量条件下的沸腾临界行为特性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11581806B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2010363721.4
申请日:2020-04-3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瞬变外力对动态自反馈条件下通道内CHF的影响分析方法,瞬变外力对自然循环工况下通道内CHF的影响因子包括宏观影响因子和微观影响因子;宏观影响因通过瞬变外力下的流量对应的静止条件下的CHF值与静止条件的流量对应的静止条件下的CHF值地比值获得;微观影响因子通过瞬变外力下的通道内的CHF值与进口参数相同的静止条件下的CHF值的比值获得;通过乘积法求解耦合瞬变外力对反应堆自然循环工况下通道内CHF的影响因子,最终获得瞬变外力对自然循环工况下DNBR限值修正系数。本发明可用于分析不同装置中瞬变外力对自然循环工况下通道内DNBR限值修正系数,且具有一定的可推广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553022A
公开(公告)日:2020-08-18
申请号:CN202010362512.8
申请日:2020-04-3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15 , G06F30/20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瞬变外力对动态自反馈条件下堆芯DNBR限值修正系数的整体式求解方法,通过乘积法求解耦合瞬变外力对反应堆动态自反馈条件下通道内CHF的影响因子,最终获得瞬变外力对动态自反馈条件下DNBR限值修正系数;所述CHF的影响因子为相应瞬变外力下的CHF值与静止条件下的CHF值的比值;所述瞬变外力包括倾斜、起伏、摇摆和耦合运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简单、直观、准确的获得瞬变外力场对动态自反馈条件下堆芯通道内DNBR限值修正系数,该修正系数可直接应用于核动力舰艇反应堆的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09100081B
公开(公告)日:2019-06-21
申请号:CN201810744956.0
申请日:2018-07-09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小压差测量仪,包括两个倒立放置且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的U形连接管a和U形连接管b,在U形连接管a和U形连接管b的顶部之间连接一段连接管道,在连接管道上还设置平衡阀和注气阀,所述U形连接管a的c端连接取压点一所在线路,取压点一所在线路为U形结构;所述U形连接管a的d端和U形连接管b的e端之间通过U形连通线路连接;所述U形连接管b的f端连接取压点二所在线路,取压点二所在线路为U形结构;取压点一所在线路的底部、取压点二所在线路的底部和U形连通线路的底部均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在U形连通线路的底部还设置补液阀。本发明通过上述结构,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也能实现对微小压差的精确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07170501B
公开(公告)日:2018-02-23
申请号:CN201710384226.X
申请日:2017-05-26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D3/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抑制汽液两相自然循环系统流动不稳定的方法和装置,通过在自然循环系统和稳压器的连接管上增加双向文丘里流量计和高精度快速响应节流调节装置,可以抑制自然循环系统发生压降震荡流动不稳定,提高两相自然循环系统的自然循环能力,解决相比强迫循环系统,自然循环系统驱动力较弱,更容易出现压降震荡、密度波等流动不稳定性的问题。本发明的优点是:抑制了汽液两相自然循环系统流动的不稳定,便于自然循环系统流动传热、临界热流密度研究;在现有设备上改进方便易行,不需要更换全套设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