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永磁体的模型试验重力场模拟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267650A

    公开(公告)日:2013-08-28

    申请号:CN201310146379.2

    申请日:2013-04-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永磁体的模型试验重力场模拟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包括重力场模拟台和核心磁场发生器;所述核心磁场发生器包括直流电源、永磁体筒形磁铁和梯度场线圈,所述梯度场线圈包括A梯度场线圈和B梯度场线圈;所述永磁体筒形磁铁、A梯度场线圈和B梯度场线圈同轴固定,且A梯度场线圈和B梯度场线圈均套设在永磁体筒形磁铁外、A梯度场线圈和B梯度场线圈在轴向上存在间隙,通电时A梯度场线圈和B梯度场线圈具有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的电流场。本发明基于场相似的原理,利用电磁力场与重力场的相似性,通过磁敏性岩土体相似材料在均匀梯度磁场中受到的电磁力场与自身重力场的叠加场来模拟重力场,从而达到模拟n倍重力场的效果。

    一种粉煤灰基多孔地质聚合物隔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069432B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311044479.4

    申请日:2023-08-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粉煤灰基多孔地质聚合物隔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工程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所用的发泡剂包括亲水性二氧化硅气凝胶、热塑性酚醛树脂、过氧化氢粉晶,通过加入以上三种可提高特定孔径范围的发泡剂来实现粉煤灰地聚物全孔径的孔隙率增大,高孔隙率可增大传热路径并且减小传热的横截面积,使得改性后的粉煤灰地聚物导热系数降低,进而提高隔热性能,可解决工程材料领域的隔热问题。本发明公开的地质聚合物绿色环保、成本低、制作流程简单,易于推广。既可促进固体废物再利用降低碳排放,又可提高隔热性能,适于推广与应用。

    一种煤层气吸附态和游离态含量的动态评估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630079B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410102095.1

    申请日:2024-01-25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借助于测定材料的化学或物理性质来测试或分析材料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煤层气吸附态和游离态含量的动态评估方法及系统。该方法中,基于核磁共振吸附实验对煤样进行多组不同压力、不同吸附时间下的煤层气吸附过程模拟,根据核磁共振#imgabs0#图谱弛豫时间对应的信号幅值,将核磁共振#imgabs1#图谱划分为吸附态波峰和游离态波峰,并分别计算不同压力下每克煤样的吸附态煤层气含量、游离态煤层气含量及累计煤层气含量。然后对煤样进行多组与核磁共振实验相同压力下的容量法吸附实验,计算煤样在多组不同压力下的累计煤层气含量。对两种实验方法进行误差分析,通过吸附态和游离态与时间的拟合关系实现煤层气吸附态和游离态含量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评估。

    基于深度残差二维随机配置网络的轻量型图像识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958783B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0916579.5

    申请日:2023-07-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深度残差二维随机配置网络的轻量型图像识别方法,涉及快速建模识别方法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图像数据集;S2:逐层建立轻量型图像识别网络;S3:设置每层容差为建立新层的条件,并构建残差连接作为新层输入。本发明采用上述步骤,使用图像直接作为建模数据,保留图像的完整空间位置信息,引入深度残差随机配置神经网络,克服了单层网络学习能力不足和网络随着层数加深导致原始信息丢失的问题,并且在深度残差随机配置神经网络的层数和每层节点设置上,采用自适应算法设置,达到根据任务复杂度自动选择层数和每层节点数,克服了现有方法需要反复实验和先验经验来调整层数和节点数的缺点,大大提高了效率和

    一种行人重识别方法
    4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6052218B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310111610.8

    申请日:2023-02-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行人重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1、将query库中行人图像输入到配置好参数的行人重识别神经网路模型中,提取行人的特征图与特征嵌入;A2、将提取的行人特征与gallery库中各图像对应的特征做相似度度量,比对并输出结果。本发明采用上述行人重识别方法,基于CNN和Transformer网络结合的CoAtNet的改进加强版CoAtNet‑Pro作为骨干网络,提升了模型容量和模型学习能力,并且在没有预训练的前提下,辅以改进的三元组损失与张量空间度量函数等,展现出优秀效果与巨大潜力。

    一种用于修复深部地层CO2泄露的化学注浆液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163982A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2111388475.9

    申请日:2021-1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修复深部地层CO2泄露的化学注浆液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二氧化碳捕集与减排领域,通过注浆液与泄露CO2经化学反应形成的耐酸碳酸盐矿物颗粒来修复深部CO2地质储存库的断层和裂缝并解决CO2的泄露问题。本发明公开的反应性注浆液绿色环保、经济、操作简单,能够克服耐酸菱镁矿颗粒的沉淀动力学限制,并在深部地层的CO2泄露区催化耐酸菱镁矿颗粒的快速沉淀;且具有低粘度的特性与渗透范围广的特点,使其能够进入细小孔隙及裂缝并成为更有前景的反应性注浆液。本发明可以为深部CO2地质储存库的泄漏修复和断层愈合提供有效的化学解决方案,适于推广与应用。

    一种基于温度静力触探的能源桩热交换管优化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29680A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110503987.9

    申请日:2021-05-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温度静力触探的能源桩热交换管优化设计方法,包括加热型温度静力触探试验方法,和对混凝土桩和热交换管结构的改进,所述混凝土桩为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包括混凝土、主筋、箍筋和端头板,所述混凝土桩体竖直设置,并且所述钢筋混凝土桩体包裹住所述热交换管,所述热交换管螺距依据不同土层的导热系数确定,所述热交换管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并且所述热交换管的进口和出口分别外露于所述混凝土桩。本发明解决现有热交换管无法考虑不同土层的复杂土性条件以及螺旋热交换管传热效率不高的问题,来提高能源桩的换热效率以及节约能源。

    一种含泥质弱胶结砂岩重塑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304722B

    公开(公告)日:2021-09-21

    申请号:CN202011128815.X

    申请日:2020-10-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泥质弱胶结砂岩重塑方法,适用于研究特殊区域地质样本。首先进行母岩机械破碎,通过洗滤实现砂岩主要颗粒与填隙物的分离;然后进行温压固化促进砂岩颗粒间的镶嵌咬合,从而形成无胶结物胶结和铁质胶结作用,进而进行保压复温,并通过浆状填隙物渗透实现砂岩中泥质胶结,最后通过二氧化碳注入实现砂岩中颗粒间的钙质胶结作用,在室内重塑含泥质砂岩中无胶结物、铁质、泥质、钙质胶结,同时保持重塑砂岩主要物质成分与母岩相同。其步骤简单、使用效果好,且不改变砂岩中粘土矿物性质。

    一种小重力高真空环境下粉末样品热物性测试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95731A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2110573325.9

    申请日:2021-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小重力高真空环境下粉末样品热物性测试装置及方法,其包括:导热测试控制模块、样品支架、中断式探头、真空装置和磁重力系统,所述中断式探头包括探头线和插头线,所述插头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所述导热测试控制模块和所述真空装置相连,所述探头线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样品支架相连,另一端通过真空航空插头与所述真空装置相连,所述样品支架置于所述真空装置中。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可以进行不同条件下的复合环境热物性测试条件,可用于测试不同孔隙比以及颗粒级配的样品在复杂环境下的热物性,便于进行星壤的热物性探究,同时本实验仪器热物性测试为瞬态,时间短、精度高并且不破坏样品,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一种原位土压力测试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192970A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610549026.0

    申请日:2016-07-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1/022

    Abstract: 一种原位土压力测试装置及方法,属于地下工程原位应力测试装置及方法。土压力测试装置由设有导管孔、定位孔和连接孔的钢环,充满带颜色液体微型橡胶囊和透明柔性导管组成。微型橡胶囊与透明柔性导管密封连接,并通过定位孔与支撑架连接。根据需要测点的数量将多个固定有微型橡胶囊和透明柔性导管的钢环用钢筋连杆串联构成刚环串,将透明柔性导管通过钢环上导管孔引出地面。原位土压力测试时,将固定橡胶囊的钢环串放入指定钻孔内,通过观测透明柔性导管内液柱高度间接获得测点土压力。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测试精度高,特别适合于基坑工程中支护结构-土界面土压力的准确快速测定。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