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753059A
公开(公告)日:2015-07-01
申请号:CN201510191394.8
申请日:2015-04-2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2J1/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1/12
Abstract: 带有自适应阻抗二次调节的直流变换器下垂控制方法,属于直流变换器下垂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基于下垂控制的直流分布式供电系统和直流微电网中因分布式发电单元线缆阻抗差异造成的下垂均流效果差,并联直流变换器的稳态和动态均流精度低的问题。本发明所述的带有自适应阻抗二次调节的直流变换器下垂控制方法,目的是提高基于下垂控制的直流分布式供电系统和直流微电网中并联直流变换器的稳态和动态均流精度。系统通过慢速通讯实时传输各并联变换器的电压、电流和下垂系数等参数,并在各变换器自身控制器中对下垂系数进行调节,最终使各并联变换器的外特性阻抗相等;同时对下垂曲线进行平移调节,改善因下垂控制造成的母线电压跌落。
-
公开(公告)号:CN104158220A
公开(公告)日:2014-11-19
申请号:CN201410431801.3
申请日:2014-08-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2J3/3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63
Abstract: 光伏并网逆变器虚拟电抗控制方法,涉及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光伏并网逆变器稳定性差的问题。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实际电网阻抗、逆变器输出阻抗以及逆变器输出阻抗稳定性判据获得虚拟电感量及其等效内阻和虚拟电容量;根据虚拟电感量及其等效内阻,并结合全桥增益获得虚拟电感的等效前馈通路传递函数;根据虚拟电容的电容量,并结合全桥增益、实际滤波电容、滤波电感及其寄生电阻、电流环传递函数和反馈滤波环传递函数获得虚拟电容的等效前馈通路传递函数;将虚拟电感和虚拟电容的等效前馈通路传递函数进行离散化,获得差分方程:将差分方程与电流环的输出量进行叠加。本发明适用于控制光伏并网逆变器。
-
公开(公告)号:CN104135033A
公开(公告)日:2014-11-05
申请号:CN201410421837.3
申请日:2014-08-2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63
Abstract: 新型光伏并网逆变器电压型控制方法,涉及一种并网逆变器电压型控制方法。为了解决现有电压控制型逆变器并网功率易受电网波动影响,无法直流母线电压稳定的问题。本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闭环反馈控制方法引入到下垂控制中,增加功率环,经拉普拉斯变换后,获得下垂曲线U0的平移量△U0和逆变器额定输出频率f0的平移量△f0,步骤二:将下垂曲线U0的平移量△U0和逆变器额定输出频率f0的平移量△f0分别叠加到新型光伏并网逆变器电压型的并网下垂方程,并简化后获得方程,并将简化后获得方程中的功率环替换为直流母线电压环,完成光伏并网逆变器对直流母线电压的控制。本发明主要应用在并网逆变器上。
-
公开(公告)号:CN119134951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307654.9
申请日:2024-09-19
Applicant: 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大兴安岭供电公司 ,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单相高频链AC‑DC无电解电容变换器优化控制方法,属于电力电子技术领域。为了在无需闭环控制电路情况下实现功率因数校正和软开关,本发明包括变换器和控制器,变换器和控制器通过信号连接;控制器通过采集变换器的信号作为反馈信号,采用SPWM方式生成变换器的驱动脉冲信号,采用移相控制方法、死区自适应控制方法对原边矩阵变换器中的第一串联开关管、第二串联开关管、第三串联开关管和第四串联开关管以及副边整流器的副边第一开关管、副边第二开关管、副边第三开关管和副边第四开关管的频率及脉宽进行优化控制。本发明生成前级矩阵变换器的驱动脉冲信号,消除了传统两级整流电路的直流链路储能电容,减小了体积,节约了硬件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2329259B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011324828.4
申请日:2020-11-24
Applicant: 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黑龙江省工业技术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Q10/04 , G06Q50/06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多能互补冷热电联供微电网框架及其建模方法。本发明涉及多能互补冷热电联供微电网技术领域,本发明在多能互补型微电网是将各种供能设备、负荷、能量转换装置以及冷热电储能装置等汇集在一起的配备保护装置的综合能源网络系统,基于微网能量管理系统能够实现自我控制和管理,可自主选择,与大电网互为备用,为区域中的用冷/热/电负荷提供能源,满足其供能需求,实现微电网的可靠、经济供能。多能互补型微电网能够同时供应冷、热、电等多种能源,且不同能源之间可相互转换或者梯级
-
公开(公告)号:CN115360932A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2210918835.X
申请日:2022-08-0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含有零矢量的隔离型AC‑DC变换器复合频率调制方法。本发明将DAB‑ACDC变换器拓扑进行改进,引入LC串联谐振网络,并借鉴扩展移相调制方案,设计了一种含有零矢量的高低频PWM复合频率调制策略。在减小开关损耗的同时,利用MOSFET同步整流特性减小了传导损耗,实现了自然换流,无需任何有损缓冲电路或强迫换流策略。进一步结合LC谐振特性实现了软开关,降低了变压器谐波含量。此外,还具有自动功率因数校正功能,且调制参数无需实时计算,有效降低了闭环控制方案的设计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884132A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210699237.8
申请日:2022-06-20
Applicant: 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nventor: 郝文波 , 胡开元 , 王鹏 , 王盼宝 , 徐明宇 , 李珅光 , 蔡南 , 王文龙 , 胡本然 , 颜庆宇 , 陈晓光 , 荣爽 , 关万琳 , 王冰 , 崔佳鹏 , 曹融 , 刘进
IPC: H02J3/38 , H02M7/5387 , H02M1/32
Abstract: 具有动态限流功能的构网型逆变器控制方法,涉及构网型逆变器控制领域。解决了针对电网电压跌落严重时系统失稳时,现有控制方法未考虑功率外环的作用导致控制精度低的问题。本发明限流功能通过两方面实现,一方面是虚拟阻抗引起虚拟压降,继而间接起到限制电流的作用;而另一方面从注入电网的功率入手对控制方法进行改进,并以构网型并网逆变器在电网电压跌落时的功角变化入手,通过动态限流方法,保证了系统在严重电压跌落时的限流效果。本发明主要用于对构网型逆变器进行控制,在电网电压跌落时动态地限制构网逆变器的输出电流。
-
公开(公告)号:CN114204551A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111415624.6
申请日:2021-11-2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黑龙江省工业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含光伏热泵的多能互补型微电网多元化优化运行方法、设备,所述方法通过获取用户多元负荷优化需求,所述优化需求包括最低的微电网运行费用和最低的环境污染处理成本,根据微电网优化需求及约束构建优化运行模型,对模型采用改进的多目标粒子群算法进行计算,求解出微电网双目标均满足的运行方案,输出多种运行方案后,采用最大隶属度,便可从多种运行方案中选取合适的最优运行方案。本发明改进了粒子群算法,并分别与单目标优化运行进行对比,验证了多目标优化运行方法在多能互补型微电网系统中的有效性和必要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868073B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1910790131.7
申请日:2019-08-2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多绕组变压器耦合的串联SiC MOSFET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主要由变压器、储能电容以及推挽电路组成。其中变压器起到对串联SiC MOSFET的栅源极电压之间的关系进行约束,保证串联的每个SiC MOSET的驱动电压同步增加和降低,防止出现驱动电压不同步而产生开通关断瞬间的动态电压不均衡的问题;储能电容和推挽结构都是用以保证SiC MOSFET的开通瞬间具有足够的驱动电流,实现SiC MOSFET的快速的开通;同时在关断瞬间为栅源极电压构造泄放回路,保证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驱动电压的下降。
-
公开(公告)号:CN110350493B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1910554408.6
申请日:2019-06-2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基于线路电流二阶导数的中压柔性直流系统故障检测方法,所述方法包含四个判据:故障触发判据、故障侧判据、故障类型判据以及故障线路极性判据,利用所述四个判据实现检测直流故障、识别故障侧、判定故障类型及识别故障线路极性的目的,其中直流故障检测及故障侧识别是利用单极线路电流二阶导数值实现的,而故障类型判定及故障线路极性识别是通过故障侧正负极线路电流二阶导数值的差值实现的。本发明所提出的故障检测方法基于本地测量的系统参数,无需通信,几乎没有时间延迟,具有一定的实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