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源结构
    4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356347A

    公开(公告)日:2012-02-15

    申请号:CN201080012477.1

    申请日:2010-03-04

    Abstract: 液晶显示装置(100)具备:光源模块(1),其配置于上下的边缘部;导光板(2),其配置于光源模块(1)之间;背面板(3),其配置于光源模块(1)和导光板(2)的背面侧;风扇安装板(4),其配置于背面板(3)的背面侧;以及冷却风扇(5),其安装于风扇安装板(4)上。在背面板(3)上形成有向光源模块(1)的背面侧突出的突出部(3a),在风扇安装板(4)与背面板(3)之间形成有冷却风路(11)。在风扇安装板(4)的上下两端缘,与突出部(3a)的形状对应地形成有L字状的折弯部(4a),扩大了空气流在突出部(3a)的表面上接触的面积,使突出部(3a)的冷却效率提高。

    背光单元
    4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668987A

    公开(公告)日:2010-03-10

    申请号:CN200880012934.X

    申请日:2008-01-24

    Inventor: 滨田哲也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6/0031 G02B6/0068 G02B6/0081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谋求成本降低、抑制导光板的端部附近的光量的降低并且使光的利用效率提高的背光单元。该背光单元(10、30、40、50)具备设置在框架(1、41、51)的内部的导光板(3)以及设置在框架的内部的多个发光二极管(4),该多个发光二极管(4)相互隔开规定的间隔排列以与导光板的光射入面(3a)相对。并且,在与导光板的光射入面的端部(3g)相对的区域中不配置发光二极管,而设置将来自发光二极管的射出光向导光板的光射入面反射的反射面(1f、41g、31a、57a)。

Patent Agency Ranking